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主席视察杭州问公安厅长:关公姓什么?其答曰姓关,毛主席:错了

0
分享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50年代,毛主席视察杭州的时候,问当地一位公安厅厅长:“你知道关羽姓什么?”

干部脱口而出:“姓关。”

没想到,毛主席却笑着摇了摇头,说他错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从建国后毛主席的首次杭州之旅说起......

给毛主席当警卫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北京,杭州就是毛主席呆最久的城市。

据统计,他一生来了杭州四十多回。

而基本回回都是王芳接待的。

王芳是浙江公安厅厅长。

他的任务就是负责警卫领导,保护毛主席的安全,照顾其日常起居。

1953年12月27日,这是毛主席建国后首次来到杭州,也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到杭州。

第一次是在1921年,去嘉兴参加一大前,到杭州歇脚。

巧的是,这次前来,主席刚好60周岁,生日在12月26日。

其实,大家都能猜到,毛主席是特意避开生日当天到,大概率是不希望当地干部为他大肆庆生。

不过,虽说主席不愿人家向他祝寿,但众人内心对主席的钦佩,却不能让他们没有个表示。

于是在1954年元旦前一天晚上,浙江省委以新年名义,邀请主席吃了顿饭。

不过刚到餐厅,主席就明白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为桌上有花生、有面条,都是祝寿吃的东西。

大家希望主席带领新中国走过一年又一年的繁荣昌盛。

那个晚上,平时鲜少沾酒的毛主席,也来者不拒,心情显然极好。

喝到最后,主席见还有四杯茅台,突然叫住同桌的王芳:“这里还有,别浪费, 我看还是请王厅长喝掉。”

王芳听主席发了话,鼓起勇气一口干掉那四杯酒,只听一旁的主席大声说了句“好” 。

酒是迅速拉近距离的好东西,几轮推杯换盏下来,王芳也跟北京来的同志渐渐熟悉,看毛主席也没那么紧张了。

就这样,桌上气氛热烈而轻松起来。

这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指着王芳说:“你应该改名字,一个大汉怎么听起来像女人?不认识的还以为是个女同志呢!”

王芳当即爽朗表示:“行啊!把草字头去掉不就成了,只要咱上级批准。”

毛主席、王芳

“我可不准!”喝得红光满面的毛主席突然插话。

接着,众人只听他说:“头上才刚生了棵草就想拔?啥时候等山东的绿化好起来你再拔。”

原来主席知道,王芳是山东人。

可当时的山东可谓处处荒山,不见绿草。

主席这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众所周知,毛主席喜欢、也善于解释人名。

今日一见,王芳只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妙趣横生。

王芳左四

在元旦后的初春,王芳陪毛主席游了一次遍山绿荫的莫干山。

途中,主席又跟他讲起:“等你老家的绿化有一半像莫干山,你就可以改名字了。”

这是主席幽默,何尝不是他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期望呢。

毛主席到杭州可不是单纯来游玩的,而且有重大事情要处理。

这一回,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起草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首部社会主义宪法,毛主席对此极为重视。

因此,他在杭州整整住了近三月的时间,每天几乎都要伏案忙工作。

当时,主席的办公桌上全是各种书籍、资料文件,常常一思考起来就浑然忘我。

一天下来,他不知要抽多少烟,烟灰缸里总是堆满了烟蒂。

而主席的习惯是,把烟抽到快要烧着指头了,再用烟嘴继续抽,烟蒂短得不能再短。

不只如此,喝茶也是。

他总是连茶叶也要吃干净。

对此,主席告诉王芳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等电报。

现在时代不同了,可这习惯不好改。

以至于他白天工作,到了晚上睡不好还是要工作。

看着主席红肿的眼皮以及两鬓的泛白,王芳又是感动又是敬佩。

为了帮毛主席调剂睡眠,放松休息,他不时就请主席去爬山。

有一次爬玉皇山的时候,毛主席兴致来了,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问答。

这件事给王芳带来的启发,足以叫人受益一生。

关羽不姓关

杭州玉皇山,耸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

一风起云涌,便能见到湖山江天壮阔浩瀚之景,雄伟非凡。

毛主席登山途中,对此景是赞不绝口,工作的疲惫瞬间,被涤荡个干净。

别看主席已年过六十,可老当益壮,走路丝毫不比年轻人慢。

当王芳陪他走到山顶庙时,看到里面全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雕像。

毛主席就问他看过《封神演义》没有。

王芳以前读中学时看过,便如实点头。

接着,他又听主席问道:“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

王芳回答得很肯定:“纣王宠信妲妃,乱了朝政。”

“不对,”主席随即解释道,“纣王分兵把守消极防御,而周武王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胜败一目了然。”

还没等王芳咀嚼完这番话,就听主席说:“看来蒋介石要么没看过这书,要么是没看懂,他搞分兵防守,我们集中,自然他会败了。”

王芳恍然大悟,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老人家博古通今,思维敏捷,随便一开口皆成文章,启人深思。

当时,主席还跟王芳聊起了《三国演义》。

突然,他再次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关羽姓什么吗?”

“姓关。”王芳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这回,毛主席又摇头了:“不是,关羽不姓关,也不叫羽。”

王芳好奇极了,瞪大眼睛等着毛主席为他解惑。

原来,关羽生性仗义,在家乡杀了人被追捕,一路逃到潼关。

但出关得登记姓名、签字画押。

他思考一瞬,自己深正身处潼关,想要逃离此地,于是便指关为姓,以羽为名。

意思是他像鸟一样飞出潼关。

“……所以后来就叫关羽。”

毛主席的话引起了王芳极大的兴趣。

这天之后,他就开始考证关羽的真实姓名。

其查了鲁迅的《古代小说史考》,也问了历史学家,但都一无所获。

虽然至今,王芳也搞不明白关羽原来到底姓甚名谁。

但他却从中收获了一个习惯:勤学多思。

这也是毛主席指点培养人才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吧。

自那天起,王芳开始留心主席的读书学习方式,找机会聆听他的教诲。

正所谓,见贤思齐,如有幸能学其一二,那将受益无穷。

学习主席受益无穷

毛主席一生能为国为民建立不朽功勋,这同他勤奋读书、善于学以致用是分不开的。

他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十分重视党内同志的学习。

1953年,他来杭州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开始实施。

彼时,他就反复教育大家,咱们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寻找。

全党同志知识很不够,必须努力学习本领。

要怎么学呢?

他在解放战争时就说过了: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向一切内行的人学,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

这一方面,毛主席已经打了样立了标杆。

他一生酷爱读书,无论到哪儿皆书不离身,战争年代如此,现在依然没改变。

住在杭州期间,王芳看到主席的床一半堆着各种书,只留一半来睡觉。

甚至连洗手间都堆着书。

一开始,他不熟悉主席的习惯,帮给他整理书籍,却不料立马遭到阻拦。

毛主席说的话让他记忆犹新。

书是要读的,不是装潢门面的,我们想抽出专门时间读书是不多的,我到处放书,随手拿来,多方便啊!

一次,毛主席游东湖,路上兴致来了就开始同大家谈《红楼梦》。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湖两岸的景色没看成,《红楼梦》 倒是聊了尽兴。

王芳发现毛主席读书涉及范围很广,文史哲政经等等。

并且,他看得多,读得也很认真,边看边写评论,是真正的博览群书。

闲暇之余,主席还会举名人的事迹话语教育启迪大家。

他讲了韩愈、柳宗元勤奋治学的精神,非常推崇韩愈的《进学解》。

讲屈原,说屈原如果再做官,就写不出文章了。

只有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

讲孟子“心之官则思”,凡事要用脑筋,多想出智慧,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毛主席不止在讲,还身体力行地在做。

他勤奋读书却不迷信书,只有把读书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他对王芳说:“住在北京出不了好东西,要经常到下面去,到群众中走走看看,调查实际情况,呼吸新鲜空气。”

在浙江,王芳陪着主席视察过许多地方。

一路上,毛主席经常向人作调查,不管对方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

在他看来,只要有实践经验,就是内行人。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会走进寻常人家,亲切地询问群众生活有无困难,关心街道卫生情况。

来到省农科所,他会参与扶犁耕地,然后听取科研工作的汇报。

在省军区里,会看到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油库和驻军连队。

他关心后勤保障,也关心战士们的成长。

毛主席的足迹还遍布富阳新登、萧山西兴、金华双龙洞。

他关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察看水电站机组设备,大力赞扬农民工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哪怕是坐个列车,他也要接见县县委书记,向他们调查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问题。

回到住处,主席也不休息,他要向亲自邀请来的专家教授共议大政方针。

毛主席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精神,带给王芳极大的震撼。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王芳就没机会见毛主席了。

因为,他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起来。

那是1959年冬,毛主席在杭州组成了一个读书小组, 开展党内读书活动。

大家边读边议,然后听取主席的讲话。

王芳觉得这是自己学习的绝好机会,就主动记录下毛主席的讲话要点。

万万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盗窃党和国家机密的重大罪状。

所幸这次劫难,并没有对他造成很大的麻烦。

为毛主席知道他被关押后,说了一句话:“王芳我很熟悉,他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叫他以后别喝了。 ”

原来,在浙江干部为毛主席庆祝六十周岁生日那天,王芳喝了将近两瓶茅台。

没想到,这件事给主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抚今追昔,他真是说不出的感慨。

早在1957年,王芳陪毛主席在杭州接见外宾时,主席曾问他:“你犯过什么错误没有?”

王芳有些懵的:“政治上的错误没有犯过, 工作上的错误恐怕不少。”

毛主席说:“你没有犯政治上的错误,这就是你的缺点,不摔跤就学不会走路,只有接受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是全面的。”

这段话当时他还不解,经此一遭才终于搞明白其中深意。

对王芳来说毛主席是他的一生贵人。

后来他升任公安部长后,始终把毛主席的每一句铭记在心,时时温习。

结语

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毛主席都始终手不释卷,并不断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伟人能成为伟人无非是多学、善思、投身实践,然后循环这个过程,坚持一生。

看起来坚定,能做到的人却很少,能达到那个高度的更寥寥无几。

我们普通人若能学到一二,就够受用一生了。

参考资料:

王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来杭州[J].湘潮,2007(03):4-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口说名人堂
口说名人堂
说遍天下人文故事
1756文章数 39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本地
数码
健康

房产要闻

新房交易再冲高!三个月1.7万套、157万㎡,海口楼市又行了!

今年穿紫色,开运又高级!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数码要闻

Apple Watch和AirPods虽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但仍统治着可穿戴设备市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