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迅速萎缩,将成为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9年5月4日,周总理在接见《大公报》记者时说:

  “中国人口多,任何时候要算两个账,一个是把生产增加的数字除以6.5亿,数字就不多了;一个是把每一个人多吃的数字乘以6.5亿,数字就不小了。”

  可以说,这段话的本质核心,直指一个困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人口。

  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尚有1931万(修订后),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直接“腰斩”

  2020年、2021年我国生育率尚有1.3%、1.17%,而到2022年的统计公告我国生育率竟然为-0.06%。

  难怪联合国都发出疾呼:

  “拥有庞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动能的中国一旦人口迅速萎缩,将成为全球重大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今日我们一同探讨。

  一、所谓“计划生育”

  计划生是。

  从字面上看,“有计划的生育”是这个词原本的意思,并非中国一国独有,实际上中国是个后发国家,近代人口学发展较为缓慢。

  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西方人系统的提出了计划生育。

  1912年,美国人玛格丽特·桑格亲眼见证了怀孕过18次的母亲五十岁不到就离世之后,幡然决定终生献给计划生育。

  在当时屡遭美国时任政府打击、逮捕,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却得到了大资本家的支持。

  1921年她建立了美国生育联盟,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计划生育。

  当时的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人口出生率不断骤降。

  以美国为例,生育率从1850年的5.7降到1900年的3.8,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2.2左右。

  人口成为了一个“问题”,优生学和计划生育成为了一段时间内西方人口学家的“爱好”

  但要知道计划生育不只是包含“减少生育”,也包含了“增加生育”

  在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个常识,一男一女两人最少生两个孩子才能保持种群正常发展。

  再加上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因此正常的世代更替生育率为2.1%。

  随着人口学的发展,计划生育逐渐变味。

  残忍的西方人认为要达成“上等人多生,下等人少生”“本国人多生,外国人少生”的目的,需要通过计划生育来达成。

  这样荒谬的言论,居然刊发在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上(《科学》26 August 1932)。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迹象表明,西方某些团体通过粮食价格、思想洗脑等方式在操控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

  而在新中国这边,一般认为第一次提出“控制人口”者是马寅初。

  1907年马寅初作为大清朝官派留学生,到耶鲁大学学习,随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回国后担任北大等名校教授。

  正是在留学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西方人口学。

  1960年,他写下《新人口论》,虽然其中有些观点现在看经不住推敲,没有看到随着社会变化,人口出生率会自然下降。

  但在六十年前毫无疑问是跨时代的,尤其是其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观点,放在今天仍不过时。

  但其中一些看法也为后来埋下了一定隐患,客观制造了许多问题。

  中国计划生育的源头出自这里,虽然如今计划生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仍然不禁想问,客观的看,人多究竟是好是坏?

  二、“人口”是天赐的礼物

  人口,狭义上说是人的数量,今天我们还增加了人的质量的含义。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人类存在和发展无外乎两点:

  第一点是物质再生产,而第二点就是人口数量的发展,国防、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做支撑。

  如果没有人了,谁去守土卫疆?没有人了,从哪里来的国内大市场,内循环?没有人,从哪里来的文化再生产?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没有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

  在封建历史上,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重要性与土地并驾齐驱。

  古代社会两条传统政治路线,用武力征服,获得更多人口的叫霸道;用政策吸引怀柔,获得更多人口的叫王道,都与人口息息相关。

  封建战争、农业耕作甚至是渔猎放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到了近现代更是如此,人口推动经济增长,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

  亚当·斯密说:

  “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居民数量的增长。”

  而经济基础理论中的四大环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起点和终点都需要人来完成。

  人口的增多使得许多岗位以脱产形式出现,例如专职的科学家、教育学家等。

  科学家又创造新的关键性科技,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普通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古代,关键性科技是造纸术,是炼钢法,是世界作物的传播;在现代,是互联网,是人工智能,是人造太阳。

  这些都依赖于大量的人,世界上科技强国往往都是人口大国,世界霸主的易位也往往和人口相关。

  美籍华裔人口专家易富贤认为,两次出生高峰奠定了美国强国的地位,而曾经世界第二、GDP占到美国74%的日本缘何在2022年连德国都不如了?

  正是超低的生育率及其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多自然是好事。

  三、某些时候,人口也是“沉重的负担”

  前文说了那么多人口多的好处,可这有一个前提,是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工业化之后。

  在封建时代,由于战争动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不可能超过土地的自然承载量。

  粮食与人口的关系就像西方经济学中提到的“无形的手”一样,会自然形成平衡。

  虽然,这是以饥饿和死亡为代价的平衡。

  而到了近现代,情况大为不同,人们不会再允许大规模的饥饿出现,核武器的发明也使得曾经大幅减少人口的战争发生概率越来越低。

  新中国刚建立时,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太大,第一波婴儿潮顺势到来,当时国内主流观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英雄妈妈”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令人诧异的是,仅仅过去了四年,中国总人口突破了6亿,比四万万人的1949年多了一亿多人。

  如果只考虑生育问题的话,那便是20%的超高生育率。

  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有学者在内部讨论,是否需要进行人口政策干预,可那时的新中国还太稚嫩,国防、政治、经济的议题远远重要于人口。

  同时,新中国一方面要三线备战,一方面要收拾晚清以来的烂摊子,工业化非常吃力。

  明、清错过了西方国家向外扩张、血腥进行资本积累的阶段,就只能依靠汲取国内工农业剩余。

  到1956年前后,过多的人口没有工作,成了一个大问题。

  尤其是城市青年,农村青年无论如何只要有土地就能生活,城市不同,各项生活资料必须通过购买和票卷兑换。

  于是,伟大的毛主席发出号召“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一时间广大青年下到农村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暂时解决了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时间来到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那时的中央有心实施计划生育,却没有这个行政经力,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却在不断攀升。

  尤其是为了保证国防安全,人口以户口为羁绊,以集体制大公有生产方式生产,国家发展不快,个人生产效率不高。

  我们常说人才、资金、技术自由流动才能推动发展,人才都不能流动,谈什么技术和资金呢。

  以此为背景,1982年,党和政府正式将过去几十年的人口工作汇总成一个名词——计划生育,并在十二大后将其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以此为前提,直到2010年前后,我国出现了80后、90后独生子女群体,在世界上也颇为少见。

  四、跨越人口陷阱

  2000年,我国人口约12.66亿,总和生育率1.22降至世界最低水平,2010年则为1.18。

  我们前文说过,正常保证代际更替必须有2.1的生育率。

  事实上早在三十年前的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只有2.31了。

  曾有部分所谓人口专家鼓吹:

  “不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否则生育率会迅速攀升到5甚至6。”

  可事实上呢,2013年单独两孩政策开展,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开展,2021年迅速放开为全面三孩政策。

  所谓的多胎生育意愿仅仅4、5年就释放完毕,现在的人口生育率正一路向下狂奔。

  当下社会面对的最深远也是最复杂的难题,就是人口出生率降低,及其带来的更可怕的危害——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向来尊老爱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但我们也必须知道,一个全是老人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日本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极佳”的示范。

  老龄化是怎么让一个国家发展了三十年,回头看各项指标竟然大幅下降的。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高屋建瓴的进行了及时的部署。

  一方面打击天价彩礼,移风易俗,降低婚配成本,提高结婚率,才能提高出生率;

  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

  一方面彻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降低孩子养育成本,做好结构性、差别化教育,提倡职业教育;

  一方面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用实际行动鼓励年轻家庭生育。

  接下来,在社会化抚养、劳动者权益保障、人口流动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只有通过多管齐下,才能跨越“人口陷阱”,让我们的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责任编辑:王思瑶_NBJS2363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绝地反杀!宗庆后私生子申请鉴定,宗馥莉一举动表态度,胜券在握

绝地反杀!宗庆后私生子申请鉴定,宗馥莉一举动表态度,胜券在握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7-15 18:03:37
网传杭州水务集团刘某某接驳下水排污管网后潜逃,假的!

网传杭州水务集团刘某某接驳下水排污管网后潜逃,假的!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7-18 23:21:39
台风“韦帕”将正面袭击中国广东,已在菲律宾造成2人失踪近10万人受灾

台风“韦帕”将正面袭击中国广东,已在菲律宾造成2人失踪近10万人受灾

封面新闻
2025-07-19 18:36:08
被刘德华“赶出”豪宅,公然抹黑内地,乱港艺人杜汶泽最终何下场

被刘德华“赶出”豪宅,公然抹黑内地,乱港艺人杜汶泽最终何下场

坊闻本尊
2025-07-19 18:18:39
局势失控?79岁川普确诊患病,美多地揭竿而起,中国抛280亿美债

局势失控?79岁川普确诊患病,美多地揭竿而起,中国抛280亿美债

通文知史
2025-07-19 18:15:03
新加坡媒体将网络攻击事件与中国联系,中使馆:坚决反对无端抹黑

新加坡媒体将网络攻击事件与中国联系,中使馆:坚决反对无端抹黑

新京报
2025-07-19 13:48:06
来玩个大的,有没有人敢爆自己的瓜的?怎么也想不到,能这么炸裂

来玩个大的,有没有人敢爆自己的瓜的?怎么也想不到,能这么炸裂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7-19 00:10:03
陕西41岁老板西藏游途中身亡 劳累喝酒 临行前吃了妈妈做的臊子面

陕西41岁老板西藏游途中身亡 劳累喝酒 临行前吃了妈妈做的臊子面

水晶的视界
2025-07-18 07:30:25
103岁奶奶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宗馥莉叔叔目的逐渐清晰

103岁奶奶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宗馥莉叔叔目的逐渐清晰

梁蜱爱玩车
2025-07-19 17:19:06
普京沉默两天,不理特朗普最后通牒,俄罗斯正为战争升级做准备?

普京沉默两天,不理特朗普最后通牒,俄罗斯正为战争升级做准备?

何蕥室内设计
2025-07-19 18:06:57
日本在军工与钢铁技术领先全球30年

日本在军工与钢铁技术领先全球30年

阿光的技巧课堂
2025-07-17 15:41:27
叙利亚政府几乎全面溃败,中国外长关键表态,比武器更有威慑力

叙利亚政府几乎全面溃败,中国外长关键表态,比武器更有威慑力

今墨缘
2025-07-19 17:23:14
给领导带了不可描述的特产……

给领导带了不可描述的特产……

视觉志
2025-07-18 09:54:31
普京确认出席规格,美总统也来?一旦9月全赴京,最大输家将诞生

普京确认出席规格,美总统也来?一旦9月全赴京,最大输家将诞生

通文知史
2025-07-18 17:55:03
“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曾多次想不开,56岁白发满头

“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曾多次想不开,56岁白发满头

妙知
2025-06-16 13:44:19
弟弟否认宗庆后有7个孩子,公开宗氏家谱,宗馥莉与宗家人不来往

弟弟否认宗庆后有7个孩子,公开宗氏家谱,宗馥莉与宗家人不来往

180视角
2025-07-17 20:02:49
巴拉圭总统公开挺台独,中方反击:别做国际社会的“异类”

巴拉圭总统公开挺台独,中方反击:别做国际社会的“异类”

星辰夜语
2025-07-18 17:42:17
吸毒被抓4次!前国门依然神勇:冲出禁区头球解围,举火烧天神扑

吸毒被抓4次!前国门依然神勇:冲出禁区头球解围,举火烧天神扑

念洲
2025-07-19 07:53:16
中超积分榜大变:上港杀疯了,距榜首仅1分,黑马下跌,具体如下

中超积分榜大变:上港杀疯了,距榜首仅1分,黑马下跌,具体如下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07-18 23:49:31
我,70后武汉人,45岁国企退休,投资移民美国,如今在纽约卖家电

我,70后武汉人,45岁国企退休,投资移民美国,如今在纽约卖家电

真实人物采访
2025-06-09 09:10:02
2025-07-19 19:24:49
悦悦侃历史 incentive-icons
悦悦侃历史
识历史,学知识
1174文章数 20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娃哈哈争产大战:杜建英的进击

头条要闻

越南前国家领导人阮春福、武文赏等3人被解除党内职务

头条要闻

越南前国家领导人阮春福、武文赏等3人被解除党内职务

体育要闻

韦德:杨瀚森让我想起王治郅 打球都非常聪明

娱乐要闻

肖战微博改名:去掉X玖少年团头衔

科技要闻

工信部等约谈17家车企巨头,竞争划新红线

汽车要闻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焕新发布"汽车行车控制安全技术验证VCTA"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房产要闻

漏水、开裂…为阻止降价,海口这个盘业主集体爆黑料,还讲鬼故事!

家居要闻

简构智居 现代功能美学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谁打翻了潍坊的调色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