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河东狮一吼,君子捏汗抖三抖。
8月7日,太原发生了一件趣事,涉及到了一位未成年人,一15岁未成年女生,购买水果捞以后觉得贵了,被商家辱骂,并说她是其父亲的小三。
很多人看了视频以后,第一时间都很难接受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如此辱骂,所以网友几乎都现在了女孩这边。
但如今,事情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原来真相不是我们透过手机看到的那样,只是官方多次重申处理结果公平,网友们却不买账…
一,事件起因
事情发生在8月7日的太原,当天20点,太原迎泽分局接到了相关报警。
称辖区内柳巷铜锣湾小吃街,发生了一起消费者纠纷案。
接到群众报警以后,迎泽分局的民警第一时间就出了警,并且做出了“互相辱骂”,双方皆受惩罚的处置。
原来,当天小女孩和同学去逛小吃街,看到有现切的水果捞,就想买一点。
结果水果没要多少,但却需要47元。
小女孩接受不了这个价格,扭头就想走,但是水果捞商家却不愿意,拦住了小女孩的去路,让她叫家长来。
结果女孩的家长来了以后,争执也就此出现。
家长认为,水果捞的称,动了手脚,一点点水果加上酸奶,怎么就可能要47元。
因此家长打算带着水果捞去别的商贩那里称一下,看看有没有缺斤少两。
从父亲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其实没有问题。
第一,女儿说只选择了几块不同的水果,加了一些酸奶,按理来说确实不应该有47元。
第二,缺斤少两是如今商贩的通病,虽然有监督局看管,但依然有一些商贩铤而走险。
因此,父亲的做法其实很对,去别人家看看有没有缺斤少两,这是正常人都会做出的行为。
而且,为了以示公平,孩子的父亲还声称商家可以派一个人跟着,只要斤数对,自己就会付钱。
可是商家对此做法却不同意,从商家的角度考虑,也确实情有可原。
第一,水果是现切的,切了以后的水果别人并不会要,尤其是加了酸奶以后,卖不出去就要自己吃了。
第二,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摊贩,路人或者其他客人,就会认为自己确实缺斤少两,后续有嘴也说不清。
第三,水果中重量主要是水分,时间长了必然有挥发,少了一点都很难说清。
基于此,水果捞商家也不愿意去别人家那里去称,一个劲让女孩的父亲买单。
最终,双方争执不下,有围观群众报了警,商家“三姐妹”辱骂未成年女孩的话也冲上了热搜。
说实话,确实很难听!
事情发生以后,处罚的结果第一时间就已经被公布,而令网友们意想不到的是,处罚结果中,女孩一方也受到了处罚,原因竟然是“互骂”。
当时的公告称,女孩父亲常某明,赶来以后和商家起了争执,最终让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双方辱骂升级。
最终,女孩父亲常某明,被处以500元的行政处罚。
这样的结果网友们并不认可,认为当地派出所在“和稀泥”,被骂还不能还口,这不是助长一些人的嚣张气焰么?
结果,处罚48小时后,更详细的通报出炉。
二,详细通报出炉,但网友们并不认可
网友们怒批当地派出所“和稀泥”,认为“互骂”的处罚有失公允,如果都这样处理,会让“坏人”更加嚣张。
确实是这样,我家邻居有个80多岁的老太,她总是冤枉另外一个邻居偷她的东西,然后她就站在街上骂。
骂的话很难听,派出所来了也毫无办法,老人家里的孩子说话她都不听,谁都没招。
最终,是派出所民警自己垫了300元,说是邻居的赔偿,这个老太才不骂。
如果都以“互骂”为处罚借口,那么很多时候“坏人”确实会更加嚣张。
基于此,当地派出所做出了更加细致的公告,并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描述了出来。
公告很多,我简单说一下。
第一,女孩父亲常某明,是率先骂人的一方。
第二,商家刘月某三姐妹,同常某明互相用极端粗俗的语言进行了互骂。
第三,刘月某和常某明一方骂着骂着,就互相吐起来了口水。
第四,上述的这些情况,双方都拍摄了完整的视频,并且也有路人和围观群众拍摄的视频做依据。
基于此,当地警方做出了“互骂”,并且因为刘某月辱骂了未成年人,造成了恶劣影响,对她做出拘留5日的处罚。
整体来说,当地派出所的处罚方式和处罚结果,都还可以让人接受。
辱骂未成年的商家,处罚更加严重,多了5日的拘留。
而率先辱骂的女孩父亲常某明,因为是事情挑起的一方,所以也被罚了款。
事情可以说暂时就告一段落了,可是公告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网友们却依旧不认可。
原因在于,很多关键信息,当地派出所没有对此进行公布。
其一,涉事的水果捞到底有没有缺斤少两,这是事实引发的起点。
网友认为,水果捞到底值不值47元,这才是重点。
也有网友说,为什么通报中没有提级水果捞到底有没有缺斤少两,难道还有别的“黑幕”?
其二,商家存不存在强买强卖的问题?一点水果一点酸奶,就要几十块钱,是不是和切糕一样,存在一些误导消费?
这类的酸奶捞很多年纪大的人可能不知,这种酸奶特别粘稠,重量很重,水果没有多少钱但打满酸奶,就会超级重。
有一次我去买水果捞,我选的水果多了,酸奶装不下那么多,商家都有点不乐意了。
可见,这种水果捞主要卖的并不是水果而是这种特殊酸奶。
2021年,长沙泼家街就发生过一次同类事件。
一男子买了一份酸奶捞,以为一份也就20多块钱,毕竟标价上写的是2.5元/50g。
结果扮好了以后才发现,这一份竟然要75元。
这样的酸奶,重量很大,非常粘稠,叫做“拉丝酸奶”。
事后,记者前去调查,找到了同样的摊位,要了一小块哈密瓜、一小块西瓜、半个黄桃。
选择好水果以后,商家建议记者添加酸奶,表示可以提升口感。
记者说可以,但是少来一点酸奶就行了。
结果,商家拿到了后台去操作,再拿出来以后,发现表面都是酸奶,一上称,几片水果加上酸奶,价格竟然需要70元。
可见,多加酸奶,已经成了水果捞“发财致富”的诀窍,而对于此事当地相关单位却没有做出回应,这是网友们拒不买账的原因所在。
缺斤少两其实并不是如今“水果捞”的“发财秘籍”,通过混淆视听,采用斤两游戏,才是如今很多水果捞的“发财秘籍”。
满街的水果捞,很少会有用斤为售价单位的。
反而用“250g”、“50g”或者是7元半斤的说法,来混淆重量单位。
一些对于重量不太敏感的顾客,尤其是当下的孩子学生等,就容易被误导,容易被诱惑消费。
有记者其他的水果捞做出了这样的“搭配”。
2颗草莓、4颗圣女果、半个红心火龙果,以2.5元/50g的价格称重,加上酸奶为27元。
回顾整个事件,女孩其实也是被价格误导的,半斤的售价,对孩子来说并不敏感,孩子看到的只不过是几块钱,而这只不过是半斤而已。
所以,我认为整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应该是才开始,针对这种利用酸奶水果混称,利用价格打擦边球的方式,应该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水果捞到底值不值47元,我相信大家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利用“斤两游戏”来混淆视听,坑学生,这件事应该还要持续处理。
孩子的父亲骂人了,孩子不对,坑消费者,500元的处罚是不是有点轻了呢?
关于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喜欢的话,随手帮点下赞点个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