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对同一种生物的称谓也有所不同,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的现象很是普遍。放到世界上更是如此,为了避免研究时“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唯一的拉丁学名(以及与之对应的各国语言正式名称)便应运而生。今天的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黄鱼、小黄鱼,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大宗海产。在物流还不太发达的年代,它们和带鱼几乎就是当时内陆人民对遥远大海物产的全部想象。但是,如果你到广东沿海的一些地区对水产档口的商贩说“黄鱼”,那么对方拿出来的大概率是几条令您感到意外的斑鰶(或花鰶等)。
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 木猫
同样的,在青岛、烟台、威海、大连等胶东、辽东半岛城市,说一声“黄鱼”,商贩拿出来的与你想象的可能也大有不同(注:真正的大小黄鱼在这里叫黄花鱼)。当这条颜色斑驳、憨头憨脑的海鱼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不妨就来认识认识它吧。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木猫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鲈形目杜父鱼亚目六线鱼科六线鱼属。它们是冷温性海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也有少量分布。六线鱼属的成员在我国的分布,最南可以达到福建沿海,但还是以黄渤海为主要产区,是北方沿海人民的“老朋友”了。属名“六线鱼”是因为它们的体侧有五条侧线,其中第五条侧线又分成了两支。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第三条主侧线。
此外,六线鱼属并非都有六条(或者说五条)侧线,比如黄渤海沿岸第二常见的斑头六线鱼Hexagrammos agrammus就只有一条侧线,因此也被叫作单线六线鱼(这名字颇为自相矛盾)。
六线鱼是岩礁鱼类,生活于岩石和海藻丛生的海底环境中,因此也是北方近岸矶钓的最常见鱼获(可能没有之一)。由于非常常见、貌不惊人,未成年或者小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在北方海边一般被视为“杂鱼”,通常归宿就是与日本笠鳚、未成年平鲉、未成年吉氏绵鳚等其他“杂鱼”一起炖。
实际上,这种炖杂鱼味道是相当好的。平实的用料,简单的烹饪,碰撞出的是北方冷水海域朴素却令人着迷的鲜甜。成年的大个体“黄鱼”,总算不是杂鱼了。其肉洁白细腻、鲜味充足、没有杂味,油脂也较为丰富,味道和口感相当出色。从食用鱼的角度来说,貌不惊人的它,是一种没有什么短板的优质白身鱼,可以与各种做法碰撞出美味的火花。由于美味,它也被称为“北方石斑”。实际上它的味道或许比很多真正的石斑更好哦!
喜欢躲在“礁石”下的大泷六线鱼 / 木猫
在对海鲜有着独到理解的日本,大泷六线鱼被称为“鮎並”,形容其似香鱼(日语里“鮎”是香鱼的意思,并非指鲇鱼)。从长相来看,大泷六线鱼与香鱼并不像。日本人指的是大泷六线鱼与香鱼一样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作为岩礁鱼类,以礁石为势力范围,领地意识比较强是正常的。再加上六线鱼是鱼类中为数不多的“好父亲”,雄鱼会在鱼卵孵化之前一直悉心看护,勇猛地驱赶周边的鱼类乃至其他生物(包括海胆、海参之类)。至于把颜色斑驳的它们叫作“黄鱼”的原因,是繁殖季节雄性大泷六线鱼的体色会变成金黄的婚姻色。
繁殖季节的大泷六线鱼 / 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
这条还未成年,呈现浅黄色 / 木猫
六线鱼科属于鲈形目杜父鱼亚目。杜父鱼亚目本来属于鲉形目,后来鲈形目大洗牌,绝大多数鲉形目的成员都进了鲈形目。杜父鱼亚目这个类群平日里似乎存在感不高,提到它们,东北的人们可能会想到一幅憨憨的“趴地虎”形象。比如:
杂色杜父鱼Cottus poecilopus/ 尼奥鸟
这样看来,六线鱼长得似乎很不“杜父鱼”。但是,杜父鱼亚目实际上是个多样化的类群。北方沿海除了六线鱼以外,“黏光鱼(吉氏绵鳚)”、“高粱叶子(方氏锦鳚)”、“猴面鱼(日本笠鳚)”、大名鼎鼎的松江鲈、昂贵的进口“银鳕鱼(裸盖鱼)”、因丑而走红的“水滴鱼(软隐棘杜父鱼)”都属于杜父鱼亚目这个大家族。由此看来,尽管我们常常忽视,但杜父鱼一直离我们并不遥远。
吉氏绵鳚Zoarces gillii/ 木猫
方氏锦鳚Pholis fangi/ 洛澜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 fishbiosystem.ru
文中部分图片版权来源不详,无法与著作权人一一取得联系,未能及时支付稿酬,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有关著作权人可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