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美泊利珠单抗不仅有效避免传统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更能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更多获益,惠及EGPA患者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1]。作为一种罕见的血管炎,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并缺乏诊断性的生物标志物,临床上EGPA十分容易延误诊断。当前以“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治疗方案不但未能满足临床EGPA患者的治疗需求,也存在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日前,“医学界”等媒体有幸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雷教授就“EGPA疾病科普”主题展开了深入访谈,两位教授对EGPA的发病机制、诊疗现状以及新型靶向白细胞介素5(IL-5)药物等新型治疗手段进行了详细解析,旨在助力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EGPA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源于EOS增多的EGPA,临床危害极大!
“虽然比较少见,但EGPA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程雷教授道出。EGPA临床表型非常复杂,一般而言该疾病的发病过程可总结为“三部曲”:第一,患者临床症状类似哮喘,容易复发,且治疗难度高;第二,患者可出现多脏器EOS浸润;第三,患者具有血管炎表现,此时可见多个脏器开始出现相应症状,如呼吸系统的病变,或耳鼻喉、肾脏、神经、皮肤系统等的症状。
关于EGPA的发病机制,程雷教授指出应该给予EOS以更多的关注:“IL-5通过活化EOS,使其释放细胞毒性蛋白颗粒和脂质介质,发挥促炎作用,引起组织损伤,这是EGPA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田新平教授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将患者的病变组织拿去活检,就可以看到大量的EOS浸润,这些EOS一般会在血管的周围或血管壁上。另外,还能看到一些EOS形成的肉芽肿性病理改变,这是EGPA最大的病理改变特点。”
由此可见,使血液中EOS的数量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对EGPA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当前EGPA仍面临着容易误诊误治的难题。
EGPA多遭误诊,患病率或高于统计数值
田新平教授认为当前我国EGPA的患病率远远被低估:“有人做过初步的统计后,指出我国只有2000多个EGPA患者。实际上,由于中国风湿病学科发展历程比较短,人们对于这一类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EGPA是遭遇了漏诊或误诊的。此外,EGPA患病初期以呼吸道等症状为主,患者可能会去呼吸科、肾脏科、耳鼻喉科或神经科等等就诊,而却未能想到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并且各科医生可能也没有把这些症状串联在一起,导致这个疾病严重被临床忽略。”
基于此,田新平教授强调,哮喘经过传统的治疗方法而症状不好转,并且患者出现了明显呼吸困难,EOS升高超过10%时,应该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EGPA。从耳鼻喉科医生的角度出发,程雷教授也指出: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EOS百分比大于10%时,应该警惕EGPA出现的可能性,“EOS的比例在各个组织中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鼻息肉组织中可能会上升到10%,甚至是20%。当然,至于是否真的出现了EGPA,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因素综合考量。”
和精准诊断一样,EGPA的有效治疗方案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就此,田新平教授谈及EGPA的治疗目标和基本方案:“对于一些活动性病变的患者,应对其症状进行诱导缓解,尽量减少其脏器损害。而在EGPA的诱导缓解阶段,最基本的治疗是糖皮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
美泊利珠单抗:更具针对性、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确实,以往临床上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的组合方案治疗EGPA。但除了长期使用激素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也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或肿瘤发生风险等。相关数据表明,在目前“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疗法下,患者仍然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部分难治性EGPA患者更是因所应用的激素剂量较高,其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均受到了较大影响。
针对“IL-5通过活化EOS发挥促炎作用,引起组织损伤”的EGPA发病特殊途径,田新平教授指出虽然激素能够抑制EOS活化、浸润器官的过程,但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对IL-5介导的病变抑制作用很弱。“以往EGPA的临床治疗大多应用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凡激素一减量,不少患者就面临容易复发的问题。因此对于EGPA的治疗,我们希望能拥有更加精准针对IL-5这一重要靶点的药物。美泊利珠单抗能抑制IL-5介导的重要病变途径,其出现正好满足了我们的这一需求。”
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国际试验MIRRA研究[2]纳入了临床确诊6个月以上的136例复发性或难治性EGPA患者,每四周皮下注射300mg美泊利珠单抗,治疗52周,研究结果显示美泊利珠单抗组的疗效明显改善,缓解期显著延长,年复发率也降低了50%。
“美泊利珠单抗一方面避免了以往传统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同时临床效果更优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美泊利珠单抗治疗以后,即便是一些难治性、反复复发的EGPA患者,他们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田新平教授如此评价。
更加令人庆幸的是,美泊利珠单抗作为世界上首个全人源抗IL-5单克隆抗体,该药物的可及性正在不断增加。早前分别在2015年、2017年、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逐步批准了美泊利珠单抗用于12岁及以上儿童/成人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成人EGPA及持续≥6个月12岁及以上儿童/成人的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2021年11月份,我国药监局也批准了美泊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成人EGPA;2022年,美泊利珠单抗正式在中国上市,并在2023年3月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程雷教授由衷道出进一步期待:“无论是医保的覆盖程度、患者的知晓度,还是临床医生对这类药物的精准应用程度,都应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美泊利珠单抗可及性的不断增加,或将为EOS增多相关疾病患者带来更多长期获益。
在本场访谈的最后,两位教授均强调了强化罕见病患教工作、加大罕见病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罕见病认知程度和关注力度等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提升了对疾病的认知,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疾病的长期控制乃至根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程雷教授说。
小结
IL-5通过活化EOS,发挥促炎作用,引起组织损伤,导致EGPA,极大地损害患者的脏器。目前EGPA的误诊率较高,因此,一旦患者表现出哮喘等相应临床症状,并且EOS数量超过正常值的10%,医生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EGPA的可能性。
在治疗EGPA的过程中,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往往难以有针对性地抑制IL-5活化EOS的过程,并可能伴随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然而,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泊利珠单抗的出现,这一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免疫抑制剂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更为卓越的疗效,优于传统免疫抑制剂。
这种突破性的治疗方式为EGPA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它的出现让医疗界对于EGPA的治疗前景充满信心。因此,美泊利珠单抗在EGPA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加积极、乐观的治疗结果,并为EGPA的临床管理开辟全新的篇章。
专家简介
田新平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中华医师协会常委兼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专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血管炎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专科医师分会血管炎学组主任委员
专家简介
程雷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过敏诊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过敏医学分会副主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鼻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
更多风湿干货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7):514-521.
[2]Wechsler ME, et al.N Engl J Med.2017;376:1921 1932.2.GlaxoSmithKline.Data on file.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