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崇祯帝本来有机会逃跑,却为何要在眉山上吊自杀。直到崇祯王朝结束。而亡国之王崇祯却在眉山上吊自杀了。这不禁让人好奇。作为皇帝的崇祯,尽管北京已经被李自成攻陷,但如果他暂时逃出李自成的锋芒,逃往其他地方,呼吁复明,也未必能东山再起。为什么选择自杀?其实,这其中有非常深刻的原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崇祯帝生前的心理。
首先,我们可以从崇祯帝在位期间的政绩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崇祯自登基以来,勤于政事,想要恢复前几代皇帝留下的破败土地,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史书中曾记录称,他“鸡鸣不休,夜不能寐,时常劳累过度,从未在宫中吃过筵席”。可见他的用意有多大。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做了许多伟大的事情。比如他一上台就铲除魏忠贤一党,为一些忠臣和大法官平反,同时颁布《罪己诏》,平息各地叛乱。然而,尽管崇祯努力执政,但他仍然无法养活自己。他父辈传承下来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
其次,崇祯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也是他无法挽回的原因,当然这也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崇祯虽然希望“复兴”大明,而且也很勤奋、上进,但他生性多疑,对下属刻薄,即使再恶毒也不会得到亲人的认可。比如,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崇祯先后任命了杨鹤、洪承畴、曹文昭等人,这些将军虽然势力很大,但崇祯常常怀疑他们要造反。军队对农民军惨败。
此外,在抗击满族入侵的战斗中,崇祯因猜疑猜忌和轻信诽谤,误杀了抗金重臣袁崇焕。袁崇焕本来就是一个罪人。虽然他因杀害毛文龙而被捕,但他在对抗皇太极的战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本在袁崇焕的英明指挥下,金兵已然呈现溃败之势,皇太极却暗中出动奇兵,指挥金军越过层层防线,逼近京师。消息一出,朝野各方都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袁崇焕闻讯后,千里迢迢赶回京师,以为可以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但多疑的崇祯却忍不住将袁崇焕投入大牢,并处决了袁崇焕凌迟。就这样,农民起义和东北金兵两面夹击明朝。崇祯已经无力重组兵力反击,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朝灭亡。
所以,通过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最终崩溃与崇祯的治国失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他很勤奋,但也掩饰不了他政治上的天真。而崇祯之所以最终没有离开,我想,也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想到要无脸面对世界人民时,他就别无选择,只能自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