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诸葛亮生前是刘备托孤的大臣。不过,虽然是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却在帮助汉朝方面不断阻挠诸葛亮北伐中原。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李严护送粮草,因下雨,泥泞的道路耽误了时间。为了推卸责任,他反而陷害诸葛亮。事情真相大白后,诸葛亮废了李严为庶人,去了梓潼县(今四川梓潼)。然而,在废掉李严为庶人,将他流放到蜀汉偏僻的地方后,诸葛亮继续使用李严的儿子李丰。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重用李严?
一
首先,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31年,李严被罢官流放后,诸葛亮宣布李丰为江州刺史。可以开路”以示鼓舞。此后,由于史料缺乏,只知道李丰官是蜀汉朱棣的太守,即镇守蜀汉南中地区。而这无疑反映了李丰继续受到诸葛亮和蜀汉的重用,在很多人看来,既然诸葛亮废了李严这个平民,放逐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也就是和李严家族彻底闹翻了,他就应该没有继续重用孔家。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却继续把重任交给了李丰。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二
一方面,就李严而言,虽然他犯了大错,但很明显,李严的家人不必牵连他的问题。公元231年,李严指责诸葛亮北伐为了推卸责任,逼迫诸葛亮退却。对于李严来说,这并不是叛国之类的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诸葛亮只是废了他一个庶人,并没有消灭他。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没有必要罢免李严之子李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李严对蜀汉的贡献,诸葛亮继续使用李丰。比如刘备夺取益州之地后,李严、诸葛亮、刘巴等人制定了《蜀科》。
2
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回到蜀汉都城成都掌控大局,李严则留下来镇守永安白帝城。也就是说,在继任者刘禅即位初期,李严与诸葛亮的配合,确实帮助蜀汉从夷陵之战的败局中恢复过来。在此背景下,诸葛亮之所以继续重用李丰,显然是对李严功绩的肯定。另一方面,诸葛亮继续使用李丰,显然是在平衡蜀汉各方势力的利益。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分为益州本土派、荆州派、东州派和刘备嫡系。早在刘璋的父亲刘晏入益州时,为了镇压益州地方势力,就组建了东州派。同时招收进入益州的南阳、三府流民,编制了数万名“东州兵”。
4
最后,今天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李严和李丰,是东周派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刘备之所以选择东州派的李严和荆州派的诸葛亮为托孤大臣,就是为了打压益州最有权势的土豪。在此基础上,虽然李严被废为庶人,流放异乡,但显然东州派也不能闲一天。因此,诸葛亮任命李丰为江州刺史,意味着李丰接替了李严的位置。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此举不仅让李严无怨无悔,还有助于获得东州派的支持。正是有了东州派和荆州派的支持,诸葛亮才得以掌控蜀汉势力,将蜀汉的主要人力物力投入曹魏北伐。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文字/感受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