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EBE China电商中国——第十届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由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联商网联合主办的EBE China电商中国——农特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同步举行,相关专家、电商平台及企业负责人现场从不同领域分享经验与做法,共同探索农特产品发展之路。
本届农特食品新渠道发展论坛围绕农特食品高质量发展,集私域、社交电商、原产地直播、本地社群、农特食品爆款打造平台等多元化新渠道,有效提升农特食品电商产业化升级,拓展农特新渠道新思路、新模式。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顶层设计者基于新发展机遇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实现农业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需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农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基于浙江农业产业特性,近年来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浙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会上,浙江省求是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院新经济课题组负责人、高级研究员何澜发布了《消费、产业、品牌——三位一体推动浙江乡村振兴》白皮书。在她看来,越懂消费者,越能够激活农村市场,给当地带来活力。在激活市场活力过程中,要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在“三位一体”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方面,品牌建设一定要以消费为驱动,从而实现品牌升级,进而带动产业振兴,同样也要构建未来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谈及新零售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时,盒马鲜生杭州副总经理罗芸表示,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者洞察与服务以及科技创新,盒马已经形成完整闭环。在消费产业和品牌一体化方面,产业一定是重中之重。在商品采销环节,盒马不仅进行国内供应链建设,今年重点是开拓全球供应链,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一方面,盒马商品要“往上走”,因地制宜进行自有品牌建设,把优质产品进行商品化。另一方面,盒马将整体价值实现下沉,根据供应链布局,把购买力、研发力都沉淀到产品价值上。在场与货之间,在商品与供应链布局上,在产品与购买力,自有品牌和研发力等方面,让整体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农促会副会长单位本来生活网浙闽大区副总经理范晓洲上台作主题分享,他表示,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的一大阻力是原产地产品缺乏商品力,而要实现产品标准化升级,需要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具体来说,产品要真正去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产品力提升形成区域优秀品牌,进而不断提升全国影响力。渠道力的实现需要有高效的渠道对接,借助电商平台、帮扶机构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不断助力农产品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
万同集团品牌总监、一莎品牌咨询创始人兼CEO严奇表示,地域特色产品有着三大痛点:一是缺乏“故事性”,二是产品缺乏卖点,三是不懂消费者。这就需要把产品价值故事化、产品卖点可视化、消费痛点场景化。以前传统卖货逻辑往往是通过低价方式打价格战,但现在卖货主打的是品牌“人格”,卖货不单单是聚焦产品本身。在破局方式上,首先要建立认知,形成超级话语;其次要产生认同,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最后在形成购买方面,要抓住年轻人购买产品的价值需求,具备差异化的表达方式。
星探桔(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成认为,目前接近90%的农产品生鲜的销售渠道是在线下,线下56%的生鲜销售又在农贸市场。电商毫无疑问是农产品进化的一个方方,但一方面要把传统的产品做得更好;另一个方面要做适合电商渠道的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如果说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新消费与老产品不匹配,那么我们需要围绕新消费人群进行升级,这也是农产品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柚香谷总经理韩秀峰表示,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渠道,也到不了消费者端,再好的产品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最终到消费者可看、可买、可喝,都要实现“所见即所得”,即便有供应链,但是如果产品不够稀缺、不够独有、不够有体量,一样是为别人”做嫁衣“。在产品结构上,我们需要明白,给消费者输出的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产品的附加值在不同的品类上都要有着更好的叠加。
从目前来看,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特产品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是未来农特产品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龙头企业不断带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之下,借助“互联网+农业”模式,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潜力将会不断得到释放,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会不断谱写出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