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勤履职,再接再厉续华章”良好诠释杭州银行2022年年报。
4月25日晚,杭州银行交出2022年“成绩单”。2022年该行实现营收为329.32亿元,同比增长12.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79 亿元,同比增长26.11%。
除业绩外,杭州银行的资产状态亦稳中有进。截至2022年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616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5%;贷款总额为702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31%;存款总额为928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9%。
今年一季度,杭州银行依旧呈现出一份稳中向好的业绩“答卷”。一季度实现营收为94.31亿元,同比增长7.55%;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42.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1%。
再看资产总额,截至3月末,已达16961.26亿元,同比增长16.42%;贷款总额为7503.40亿元,同比增长19.02%,存款总额10033.42亿元,同比增长15.45%。
数据稳中向前的背后是杭州银行蓄势、创新、赋能的结果。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杭州银行不仅发力普惠金融,还聚焦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业务。叠加金融科技赋能,促使杭州银行2022年行稳致远并在2023年迎来良好开局。
蓄势—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向来是金融业的天职,银行无疑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浏览杭州银行的2022年年报,服务实体经济俨然成为全行的关键词汇。正如该行董事长宋剑斌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杭州银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实现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风控稳健、效益提升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则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体现,将助实体经济乘风起航。其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其中小微企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作为城商行中“排头兵”的杭州银行深谙其道,朝着普惠金融领域加速前进。其不断推陈出新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小微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小微金融向企业、向信用“两个延伸”战略部署,焕新发布“云贷e通”小微金融品牌,加强小微、“三农”等普惠客群的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
其中“云贷 e 通”品牌是典型代表。具体包括云抵贷、云小贷、云保贷等在内的6大云贷产品体系以及包含e票据、e外汇、e收盈等6大e通产品体系。
例如某物流有限公司运用杭州银行的公司版“云抵贷”产品,杭州银行当即为企业批复252万元借款额度,并第一时间完成放款。
不仅如此,杭州银行延续助企纾困政策,灵活运用延期还款、无还本续贷、减费让利等措施解决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有力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数据洞见真实。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2.4%至1122.53亿元。
这仅仅撕开杭州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角。
创新—绿色金融+科技金融
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绿色金融逐渐也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板块。
绿色金融在银行业如火如荼的展开也与其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息息相关。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测算,为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中国未来每年需要约8万亿-11万亿人民币的绿色融资。
如此庞大的体量之下,绿色金融成为各家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之一。
以杭州银行为例,其同样正在运用点点滴滴的金融力量抒写绿色华章。
绿色贷款余额更是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截至2022年末,杭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540.03亿元,较上年增长28.78%。今年以来,杭州银行绿色贷款再迎“开门红”,截至今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603.91亿元,同比增长27.84%。
数据亮眼的背后是杭州银行自上而下,一步步沉淀的结果。首先其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绩效考核三个维度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落实到实处便是多种多样的特色产品辅以支撑,包括“风光贷”“节水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银行还频频落地多个行业首单。
2021年,杭州银行就先后落地全国首单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上市城商行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浙江省首单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首单类创新产品。2022年,杭州银行继续落地首单碳中和酒店 CMBS、市场首单“绿色 PPP-ABS”等首单类创新业务。
此外,公司还在2022年创新推出碳账户专属贷款产品,率先在衢州地区实现公司绿金系统与衢州碳账户金融信息系统对接,支持国家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
杭州银行的绿色金融之路仍在继续。
其还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公司日常运营与管理中。例如,去年杭州银行以江城支行为“零碳”试点机构,利用光伏发电技术打造“24小时零碳自助银行”、开展网点碳盘查和权威机构核证减排量注销等,成功打造杭州市首家“零碳”银行网点。
除绿色金融外,杭州银行还将目光看向科技金融。
深耕科技金融领域十余年,杭州银行科技金融已从政策驱动的“科创1.0”阶段和“创投驱动”的2.0阶段走到今天加速迈进的“行业与数据驱动”科创3.0”模式。
一直以来,该行始终将科技金融作为差异化的经营战略,聚焦医疗健康、“专精特新”客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消费等领域,并在专营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和风险偏好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截至2022年末,杭州银行已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超1万户,经营区域内科创板上市公司合作覆盖率达40%。
赋能—金融科技
科技浪潮滚滚向前,金融科技逐渐成为赋能银行各项业务的重要“法宝”。
尤其在去年年初,央行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显然,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55.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是银行业未来首要的利润增长点。
以杭州银行为例,其以数赋能,乘智而上。
将时间拨回2021年,杭州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的核心发展战略,并配套制定《信息科技十四五规划》和“数智杭银”建设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产品、流程、渠道、风控和管理等各方面。
在零售金融方面,杭州银行巩固消费信贷,重塑数智赋能营销体系,落地推广“管户制”和“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截至2022年末,零售金融条线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已达4806.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1%。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UM再增至4902.29亿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如云贷平台包括线上申请、实时预审、视频看房、远程访谈、电子签约、无还本续贷等六大特色功能,极大简化贷款流程,促使小微企业融资加速。叠加“蒲公英”营销平台及小微智慧营销平台的助力,今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继续稳健增长,截至3月末,为1192.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21%,同比增长23.24%。
在绿色金融方面,杭州银行同样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其不仅建设“轻柜台”远程银行服务区,开启“云柜员”业务办理新模式;还丰富 e 网办线上渠道功能,新增借记卡换卡邮寄、社保签约缴费等多个远程办场景。
而风控更是离不开金融科技“护行”。杭州银行通过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推进全口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专业性和独立性。
在此背景下,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截至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保持0.77%。截至今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为0.76%,较2022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事实证明,杭州银行正通过蓄势、创新、赋能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未来,该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强化数智赋能,加强“量、价、险”平衡管理和加快构建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下,将迎来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服务好实体经济、为客户、为社会、为投资者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