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战胜铝合金!更适合星际航行的材料
运载火箭使用一型材料首先要看材料性能是否满足需要,其次看价格是否合适。铝合金作为传统运载火箭用量最大的一种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等基本性能指标已经能够满足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但是星舰并不是一型传统火箭,其芯二级需要实现回收复用,这就需要能够抵挡不低于1200度的烧蚀温度,这对于铝合金来说是无法办到的,因为铝合金的熔点在600度上下。如果星舰箭体沿用铝合金就必须和飞船返回舱一样通体覆盖防热层或隔热瓦,这势必大大增加星舰的生产成本,如果换用不锈钢就迎刃而解。
第一型钢铁巨箭!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
在性能之外,价格是星舰选择不锈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猎鹰主体结构使用的 2098铝合金是一种较为高端的铝合金材料,与其成分接近的2198铝合金(Al-3.2Cu-0.9Li-0.4Mg-0.4Ag-0.1Zr),我国相关进口材料的报价是人民币130元/千克,这个价格只能算适中,而锂含量更高的2098单位成本还要明显更高。对于要大规模量产的巨型火箭星舰而言,材料成本必须大幅压缩,星舰选择了属于第一金属——铁金属家族的不锈钢,材料单位价格降低了一个量级。以星舰使用的304L不锈钢卷为例,这是国内外市场上一型比较成熟、大量使用的不锈钢材料,其在我国国内市场的报价低至14元/千克,仅有2198铝合金的1/9。
星舰的起飞质量达到5000吨,设计较优的火箭其结构系数通常为10%左右,即箭体质量占起飞质量的10%,依此推算星舰的箭体质量为500吨左右。星舰箭体大部分由不锈钢构成,假定全部使用304L及与其接近的不锈钢材料,参考国内相关材料市场价格,星舰箭体的材料成本为700万左右(约100万美元),按照50%的材料使用率匡算,单枚星舰的材料消耗成本是1400万左右(约200万美元)。
性能和价格的双重优势,让星舰在权衡之下选择了合金钢——不锈钢,于是就诞生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型不锈钢运载火箭,其裸露材料的设计在运载火箭历史上也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先行者,星舰在不锈钢应用上还有很多需要摸索的东西,基于已知探索未知是人类向前的基本步骤。只是星舰的步子迈得比较大,新技术比例过高,这使得其首飞失败是预期中的。不过,好在首飞已经完成了起飞升空并正常连续飞行。假以时日,当星舰在曲折往复中取得成功后,将证明不锈钢行,并将会引领运载火箭箭体选材的新趋势。
作者:大白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