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edmi 的产品序列中,Note 系列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回顾过往,每一代 Redmi Note 系列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超越同级产品的全面配置以及优秀的综合体验,都是 Redmi Note 系列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累计过亿的销量也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Redmi 正式带来了 Redmi Note 12 系列,我第一时间拿到了 Redmi Note 12 Pro+。对于 Redmi Note 12 Pro+,当时我的评价是 2000 元档最值得考虑的选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 Redmi Note 12 系列新成员——Redmi Note 12 Turbo。
首发骁龙 7+ Gen 2,中端手机站起来了
Turbo 这个词原本属于汽车领域,指涡轮增压,从结果导向来讲,其有些「以小搏大」的意思,后来也有不少手机厂商把它用在一些特别的软件技术上,比如大家熟悉的 GPU Turbo 等等。不过像 Redmi Note 12 Turbo 这样直接以 Turbo 作为产品命名后缀的例子其实并不多。
实际上手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这次 Redmi 之所以会将 Turbo 作为产品名称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在于,尽管 Redmi Note 12 Turbo 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旗舰机型,但它的性能表现已经够到了旗舰手机的门槛,这对于中端产品而言还是第一次。
最大功臣当属 Redmi 和高通联合定义的第二代骁龙 7+ 移动处理平台。前段时间高通发布骁龙 7+ Gen 2 的时候,Redmi 便已经宣布其将由 Redmi Note 12 Turbo 首发搭载。发布会结束之后,当时很多人都将这颗芯片戏称为「小骁龙 8+」。
事实上,这个比喻不无道理。第二代骁龙 7+ 采用了台积电 4nm 制作工艺,CPU 为「1+3+4」设计,包括 1 颗超级大核、3 颗性能核心以及 4 颗效率核心,最高主频为 2.91GHz,支持同样的 LPDDR5 内存以及 UFS 3.1 闪存规格。
根据官方数据,第二代骁龙 7+ 性能相比上代提升幅度高达 50%。此外,第二代骁龙 7+ 搭载了 Adreno GPU,性能较之前提升了 2 倍,AI 能力有 2 倍的提升幅度,能效则提升了 13%。和以往一样,我们依旧利用安兔兔、鲁大师以及 Geekbench 6 三款软件进行跑分测试。
实测, Redmi Note 12 Turbo 安兔兔成绩为 971884 分、鲁大师为 1070252 分、Geekbench 6 单核 1635 分、多核 4322 分。就实际跑分数据而言,骁龙 7+ Gen 2 相比骁龙 8+ 稍稍有些差距,不过差距不大,用小骁龙 8+ 来形容倒也没啥太大问题。
当然,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游戏表现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年轻人的高频用机场景。这部分,Redmi 首次在 Note 系列上带来了旗舰专属的狂暴引擎,除了能够保证游戏过程中不降低画质和屏幕亮度,还允许自定义帧率。
我们以《原神》这款比较吃配置的手游作为测试环境。测试前,调节为最高画质,同时开启 60 帧选项。实测,连续玩 17 分钟原神,Redmi Note 12 Turbo 的平均帧率可以达到 59FPS。同时游戏过程中,没有大的帧率波动,实际游戏体验非常流畅,没有出现画面卡问题。
面对《原神》都能应付自如,拿 Redmi Note 12 Turbo 玩《王者荣耀》这类热门手游就更没啥压力了。目前,这款手机已经适配了王者荣耀高帧率,高画质、极高帧率的条件下,证据游戏它都能保持几乎 120PFS 满帧运行,画面流畅度非常高。
当然,无论手机也好,PC 也罢,性能和散热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话题,毕竟散热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性能释放。Note 12 Turbo 用到了由超扩散导流 VC 和 14 层立体石墨构成的电竞级散热系统,VC 面积达到 3725mm²,且匹配了全新壳温算法和智能温控。
游戏过程中我也同时注意了下 Redmi Note 12 Turbo 的发热情况。还是以原神为例,大概 10 分钟之后,能够感觉到机身温度会有一定上升,但没有到烫手的程度。最令人满意的是,即便机身温度有所上升,画面亮度以及帧率都没有明显降低,不会影响到游戏体验。
续航部分,Redmi Note 12 Turbo 一如既往地优秀。和此前我做过测试的 Redmi Note 12 Pro+ 一样,它也塞进了一块 5000mAh 大电池(单电芯),正常一天一充没啥压力。需要注意的是,Redmi Note 12 Turbo 匹配的是 67W 闪充,不是 120W。
利用原装有线充电器实测,5 分钟可以从 1% 电量充至 19%、10 分钟可以充至 36%、15 分钟可以充至 50%,充至 100% 大概需要 49 分钟。从以上这张充电折线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前 15 分钟它的充电速度比较理想,能很快让手机恢复健康电量。之所以整体用时相对比较长,主要是 90% 之后降速比较明显,好的一点是充满之后手机基本不发热。
超窄边柔性直屏和轻薄机身,好看更好用
拥有出色的性能,如何将其完整地传达给用户其实很重要。之前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屏幕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性能。如果只是性能做到极致,但屏幕显示效果很糟糕,游戏体验可能也不会太好,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点亮屏幕之后,Redmi Note 12 Turbo 的确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不只是上、下、左三个边框,下边框同样控制得非常窄(只有 2.22mm),加之中置开孔切割区域足够小,屏幕整体视觉观感很棒。而且,它并没有做屏幕支架,高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屏幕素质也不错,Redmi Note 12 Turbo 这次用的是一块 6.67 英寸柔性直屏,类钻排列,分辨率为 2400×1080 像素,最高亮度可以达到 1000nits,拥有 120Hz 屏幕刷新率、240Hz 触控采样率、10bit 色深,支持 16000 级自动亮度调节以及 1920Hz 高频 PWM 调光。
其它方面,Redmi Note 12 Turbo 通过了 HDR10+、Dolby Vision、爱奇艺(Dolby/CUVA)、优酷帧享等认证,并且支持阳光屏、游戏显示增强等多项能力。不过我认为它比较好的地方还是护眼方面,屏幕本身通过了 SGS 低蓝光认证,而且提供经典和纸质两种护眼模式,尤其是对于习惯晚上躺在床上阅读的人来说,眼睛会舒服很多。
回过头来看下机身背面。这次 Redmi Note 12 Turbo 其实一共有两版:标准版以及哈利·波特联名定制版。哈利·波特联名定制版当然非常棒,机身背部加入了众多魔法元素,而且包括保护壳、UI 界面等等一系列周边都做了深度定制,很有收藏价值。
当然,联名款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抢到的问题。对于更多人来说,标准版可能才是大家的最终选择。标准版 Redmi Note 12 Turbo 一共有三种配色版本,分别叫做碳纤黑、星海蓝、冰羽白,对应黑色、蓝色和白色,我手里这台是碳纤黑版本。
从配图中可以清楚看到,碳纤黑版 Redmi Note 12 Turbo 机身背面为镜面处理,同时在盖板下加入了非常多碳纤维纹理。背光情况下,这些碳纤维纹理并不那么明显,保留了黑色该有的沉稳感,光线打上去之后,则会这些纹理便会展现出来,多一些年轻个性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同属于 Note 12 系列,但 Redmi Note 12 Turbo 的后置相机设计和其它几款都不一样,它的相机元素均独立于机身背面,没有做到一起,更有辨识度一些。而且,当你横向握持手机的时候,三颗镜头看起来还挺萌。
要说我比较喜欢这款产品的地方,其实还是握感。它的机身长度为 161.11 毫米,宽度为 74.95 毫米,厚度为 7.9 毫米,只有 181 克重,拿在手里非常轻便。与此同时,由于中款为直角设计,且做了类似磨砂一样的处理,单手握持很舒服,也不必担心割手的问题。
6400 万像素主摄,光学防抖都安排上了
自拍方面,Redmi Note 12 Turbo 的前置摄像头和 Redmi Note 12 Pro+ 一样,同为 1600 万像素。拍照模式下,你可以对磨皮、瘦脸、大眼、瘦鼻、下巴、嘴型发际线以及补妆等选择进行手动调节;人像模式下,提供 100 级美颜调节,允许手动调节光圈数值获得想要的虚化效果。
后置相机为主摄+超广角镜头+微距镜头的三摄设计。其中,主摄为 6400 万像素,f/1.8 光圈,支持 OIS 光学防抖以及像素融合技术,可以四合一输出一张感光能力更好的图片;超广角镜头为 800 万像素;微距镜头为 200 万像素。
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样张环节,均为实拍未经任何后期处理:
这次 Redmi Note 12 Turbo 相机界面一共设置了 5 个变焦锚段,分别是 0.6x、1x、2x、5x、10x,基本日常拍摄所需都能覆盖到。以上 4 张图片分别为 1x、2x、5x 以及 10x 拍摄所得。从样张效果来看,尽管没有独立长焦镜头,切割所得的长焦图片素质也还是不错的。
上边这组照片分别是 1x 和 0.6x 拍摄所得。对比两张图片来看,超广角的取景范围明显要大很多,更适合拿来拍户外场景。值得一提的是,Redmi Note 12 Turbo 这颗超广角镜头不仅视场角比较大,色彩以及图片边缘畸变控制也很棒, 直出图片可用性比较高。
看完整机参数之后,我对于它的这颗微距镜头其实并没有抱太高期望,毕竟只有 200 万像素。但实际成像素质比我预想中好太多,如上图展示的这样,花蕊细节得到了很好呈现,而且有着很好的色彩还原,没有出现色彩过深或者偏淡的问题。
再来看夜景。拍摄时,Redmi Note 12 Turbo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它的夜景模式出片速度非常快,不需要一直端着手机,按下快门很快就能看到照片。实际表现上,它有着优秀的高光压制,图片整体比较有质感。不过感觉有些用力过猛,暗部适当再提一下可能会更好,期待后续版本会有调整。
当然,Redmi Note 12 系列备受好评的胶片相机 Redmi Note 12 Turbo 也完全保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KC64、V-250、H-400、KP160 等多种滤镜风格。就我个人的实际使用感受来讲,这些胶片更适合拍摄风景时使用,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其它诸如短视频、VLOG、延时摄影、慢动作等等其它 Redmi 手机有的功能你也都能在 Redmi Note 12 Turbo 上找到。整体来讲, Redmi Note 12 Turbo 的相机表现属于同级别中比较靠前的水准,图片素质、使用便捷性、可玩性等各方面都没啥可挑的,满足日常拍摄需求没啥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选择 Redmi 手机?其实理由很简单,在你的预算范围内,它总是能提供无法拒绝的全面配置,也总是会更早将一些旗舰机上才有的功能体验进行下放,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综合体验。这是大家对于 Redmi 手机的印象,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Redmi Note 12 Turbo 同样如此。它支持 5G 双卡双通、Wi-Fi 6 增强版,配置 X 轴线性马达、双立体声扬声器、全功能 NFC,保留了 3.5 毫米耳机接口。而最近很多手机品牌刚刚在中端机型上跟进的红外遥控功能,在 Redmi 手机这里已经成为「祖传」。
可以说,无论娱乐、通信还是便捷生活,几乎所有现阶段你想要的功能体验,Redmi Note 12 Turbo 都能给到。并且,这款产品很继承了 Redmi Note 系列的小金刚品质,从内到外都做了结构防护优化,支持 IP53 级生活防泼溅,很抗用。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 Redmi Note 12 Turbo,我认为就是强劲且全面。无论平时拿来打游戏还是日常使用,它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使用体验。如果近期想要换新手机的话,Redmi Note 12 Turbo 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Redmi Note 12 Turbo 评测:首发第二代骁龙 7+,中端机型「旗舰体验」首发骁龙 7+ Gen 2,中端手机站起来了超窄边柔性直屏和轻薄机身,好看更好用6400 万像素主摄,光学防抖都安排上了全面表现,全能之选
在 Redmi 的产品序列中,Note 系列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回顾过往,每一代 Redmi Note 系列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超越同级产品的全面配置以及优秀的综合体验,都是 Redmi Note 系列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累计过亿的销量也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Redmi 正式带来了 Redmi Note 12 系列,我第一时间拿到了 Redmi Note 12 Pro+。对于 Redmi Note 12 Pro+,当时我的评价是 2000 元档最值得考虑的选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 Redmi Note 12 系列新成员——Redmi Note 12 Turbo。
Turbo 这个词原本属于汽车领域,指涡轮增压,从结果导向来讲,其有些「以小搏大」的意思,后来也有不少手机厂商把它用在一些特别的软件技术上,比如大家熟悉的 GPU Turbo 等等。不过像 Redmi Note 12 Turbo 这样直接以 Turbo 作为产品命名后缀的例子其实并不多。
实际上手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这次 Redmi 之所以会将 Turbo 作为产品名称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在于,尽管 Redmi Note 12 Turbo 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旗舰机型,但它的性能表现已经够到了旗舰手机的门槛,这对于中端产品而言还是第一次。
最大功臣当属 Redmi 和高通联合定义的第二代骁龙 7+ 移动处理平台。前段时间高通发布骁龙 7+ Gen 2 的时候,Redmi 便已经宣布其将由 Redmi Note 12 Turbo 首发搭载。发布会结束之后,当时很多人都将这颗芯片戏称为「小骁龙 8+」。
事实上,这个比喻不无道理。第二代骁龙 7+ 采用了台积电 4nm 制作工艺,CPU 为「1+3+4」设计,包括 1 颗超级大核、3 颗性能核心以及 4 颗效率核心,最高主频为 2.91GHz,支持同样的 LPDDR5 内存以及 UFS 3.1 闪存规格。
根据官方数据,第二代骁龙 7+ 性能相比上代提升幅度高达 50%。此外,第二代骁龙 7+ 搭载了 Adreno GPU,性能较之前提升了 2 倍,AI 能力有 2 倍的提升幅度,能效则提升了 13%。和以往一样,我们依旧利用安兔兔、鲁大师以及 Geekbench 6 三款软件进行跑分测试。
实测, Redmi Note 12 Turbo 安兔兔成绩为 971884 分、鲁大师为 1070252 分、Geekbench 6 单核 1635 分、多核 4322 分。就实际跑分数据而言,骁龙 7+ Gen 2 相比骁龙 8+ 稍稍有些差距,不过差距不大,用小骁龙 8+ 来形容倒也没啥太大问题。
当然,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游戏表现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年轻人的高频用机场景。这部分,Redmi 首次在 Note 系列上带来了旗舰专属的狂暴引擎,除了能够保证游戏过程中不降低画质和屏幕亮度,还允许自定义帧率。
我们以《原神》这款比较吃配置的手游作为测试环境。测试前,调节为最高画质,同时开启 60 帧选项。实测,连续玩 17 分钟原神,Redmi Note 12 Turbo 的平均帧率可以达到 59FPS。同时游戏过程中,没有大的帧率波动,实际游戏体验非常流畅,没有出现画面卡问题。
面对《原神》都能应付自如,拿 Redmi Note 12 Turbo 玩《王者荣耀》这类热门手游就更没啥压力了。目前,这款手机已经适配了王者荣耀高帧率,高画质、极高帧率的条件下,证据游戏它都能保持几乎 120PFS 满帧运行,画面流畅度非常高。
当然,无论手机也好,PC 也罢,性能和散热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话题,毕竟散热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性能释放。Note 12 Turbo 用到了由超扩散导流 VC 和 14 层立体石墨构成的电竞级散热系统,VC 面积达到 3725mm²,且匹配了全新壳温算法和智能温控。
游戏过程中我也同时注意了下 Redmi Note 12 Turbo 的发热情况。还是以原神为例,大概 10 分钟之后,能够感觉到机身温度会有一定上升,但没有到烫手的程度。最令人满意的是,即便机身温度有所上升,画面亮度以及帧率都没有明显降低,不会影响到游戏体验。
续航部分,Redmi Note 12 Turbo 一如既往地优秀。和此前我做过测试的 Redmi Note 12 Pro+ 一样,它也塞进了一块 5000mAh 大电池(单电芯),正常一天一充没啥压力。需要注意的是,Redmi Note 12 Turbo 匹配的是 67W 闪充,不是 120W。
利用原装有线充电器实测,5 分钟可以从 1% 电量充至 19%、10 分钟可以充至 36%、15 分钟可以充至 50%,充至 100% 大概需要 49 分钟。从以上这张充电折线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前 15 分钟它的充电速度比较理想,能很快让手机恢复健康电量。之所以整体用时相对比较长,主要是 90% 之后降速比较明显,好的一点是充满之后手机基本不发热。
拥有出色的性能,如何将其完整地传达给用户其实很重要。之前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屏幕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性能。如果只是性能做到极致,但屏幕显示效果很糟糕,游戏体验可能也不会太好,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点亮屏幕之后,Redmi Note 12 Turbo 的确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不只是上、下、左三个边框,下边框同样控制得非常窄(只有 2.22mm),加之中置开孔切割区域足够小,屏幕整体视觉观感很棒。而且,它并没有做屏幕支架,高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屏幕素质也不错,Redmi Note 12 Turbo 这次用的是一块 6.67 英寸柔性直屏,类钻排列,分辨率为 2400×1080 像素,最高亮度可以达到 1000nits,拥有 120Hz 屏幕刷新率、240Hz 触控采样率、10bit 色深,支持 16000 级自动亮度调节以及 1920Hz 高频 PWM 调光。
其它方面,Redmi Note 12 Turbo 通过了 HDR10+、Dolby Vision、爱奇艺(Dolby/CUVA)、优酷帧享等认证,并且支持阳光屏、游戏显示增强等多项能力。不过我认为它比较好的地方还是护眼方面,屏幕本身通过了 SGS 低蓝光认证,而且提供经典和纸质两种护眼模式,尤其是对于习惯晚上躺在床上阅读的人来说,眼睛会舒服很多。
回过头来看下机身背面。这次 Redmi Note 12 Turbo 其实一共有两版:标准版以及哈利·波特联名定制版。哈利·波特联名定制版当然非常棒,机身背部加入了众多魔法元素,而且包括保护壳、UI 界面等等一系列周边都做了深度定制,很有收藏价值。
当然,联名款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抢到的问题。对于更多人来说,标准版可能才是大家的最终选择。标准版 Redmi Note 12 Turbo 一共有三种配色版本,分别叫做碳纤黑、星海蓝、冰羽白,对应黑色、蓝色和白色,我手里这台是碳纤黑版本。
从配图中可以清楚看到,碳纤黑版 Redmi Note 12 Turbo 机身背面为镜面处理,同时在盖板下加入了非常多碳纤维纹理。背光情况下,这些碳纤维纹理并不那么明显,保留了黑色该有的沉稳感,光线打上去之后,则会这些纹理便回展现出来,多一些年轻个性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同属于 Note 12 系列,但 Redmi Note 12 Turbo 的后置相机设计和其它几款都不一样,它的相机元素均独立于机身背面,没有做到一起,更有辨识度一些。而且,当你横向握持手机的时候,三颗镜头看起来还挺萌。
要说我比较喜欢这款产品的地方,其实还是握感。它的机身长度为 161.11 毫米,宽度为 74.95 毫米,厚度为 7.9 毫米,只有 181 克重,拿在手里非常轻便。与此同时,由于中款为直角设计,且做了类似磨砂一样的处理,单手握持很舒服,也不必担心割手的问题。
自拍方面,Redmi Note 12 Turbo 的前置摄像头和 Redmi Note 12 Pro+ 一样,同为 1600 万像素。拍照模式下,你可以对磨皮、瘦脸、大眼、瘦鼻、下巴、嘴型发际线以及补妆等选择进行手动调节;人像模式下,提供 100 级美颜调节,允许手动调节光圈数值获得想要的虚化效果。
后置相机为主摄+超广角镜头+微距镜头的三摄设计。其中,主摄为 6400 万像素,f/1.8 光圈,支持 OIS 光学防抖以及像素融合技术,可以四合一输出一张感光能力更好的图片;超广角镜头为 800 万像素;微距镜头为 200 万像素。
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样张环节,均为实拍未经任何后期处理:
这次 Redmi Note 12 Turbo 相机界面一共设置了 5 个变焦锚点,分别是 0.6x、1x、2x、5x、10x,基本日常拍摄所需都能覆盖到。以上 4 张图片分别为 1x、2x、5x 以及 10x 拍摄所得。从样张效果来看,尽管没有独立长焦镜头,切割所得的长焦图片素质也还是不错的。
上边这组照片分别是 1x 和 0.6x 拍摄所得。对比两张图片来看,超广角的取景范围明显要大很多,更适合拿来拍户外场景。值得一提的是,Redmi Note 12 Turbo 这颗超广角镜头不仅视场角比较大,色彩以及图片边缘畸变控制也很棒, 直出图片可用性比较高。
看完整机参数之后,我对于它的这颗微距镜头其实并没有抱太高期望,毕竟只有 200 万像素。但实际成像素质比我预想中好太多,如上图展示的这样,花蕊细节得到了很好呈现,而且有着很好的色彩还原,没有出现色彩过深或者偏淡的问题。
再来看夜景。拍摄时,Redmi Note 12 Turbo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它的夜景模式出片速度非常快,不需要一直端着手机,按下快门很快就能看到照片。实际表现上,它有着优秀的高光压制,图片整体比较有质感。不过感觉有些用力过猛,暗部适当再提一下可能会更好,期待后续版本会有调整。
当然,Redmi Note 12 系列备受好评的胶片相机 Redmi Note 12 Turbo 也完全保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KC64、V-250、H-400、KP160 等多种滤镜风格。就我个人的实际使用感受来讲,这些胶片更适合拍摄风景时使用,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其它诸如短视频、VLOG、延时摄影、慢动作等等其它 Redmi 手机有的功能你也都能在 Redmi Note 12 Turbo 上找到。整体来讲, Redmi Note 12 Turbo 的相机表现属于同级别中比较靠前的水准,图片素质、使用便捷性、可玩性等各方面都没啥可挑的,满足日常拍摄需求没啥问题。
全面表现,全能之选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选择 Redmi 手机?其实理由很简单,在你的预算范围内,它总是能提供无法拒绝的全面配置,也总是会更早将一些旗舰机上才有的功能体验进行下放,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综合体验。这是大家对于 Redmi 手机的印象,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Redmi Note 12 Turbo 同样如此。它支持 5G 双卡双通、Wi-Fi 6 增强版,配置 X 轴线性马达、双立体声扬声器、全功能 NFC,保留了 3.5 毫米耳机接口。而最近很多手机品牌刚刚在中端机型上跟进的红外遥控功能,在 Redmi 手机这里已经成为「祖传」。
可以说,无论娱乐、通信还是便捷生活,几乎所有现阶段你想要的功能体验,Redmi Note 12 Turbo 都能给到。并且,这款产品很继承了 Redmi Note 系列的小金刚品质,从内到外都做了结构防护优化,支持 IP53 级生活防泼溅,很抗用。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 Redmi Note 12 Turbo,我认为就是强劲且全面。无论平时拿来打游戏还是日常使用,它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使用体验。如果近期想要换新手机的话,Redmi Note 12 Turbo 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