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独揽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昭为了挽回杀死曹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自己的政治资本,为篡夺曹魏江山做准备,决定发起灭蜀之战。此战司马昭志在必得,因此也是全力以赴,他一面命邓艾率军三万进攻沓中,牵制此时正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一面让诸葛绪率军三万进攻阴平、桥头,以切断姜维的后路,防止他退回汉中,而钟会统帅主力十万多人乘虚直取汉中。
由于刘禅昏庸,没有听取姜维建议加强戒备,因此钟会统帅的魏军开始进展顺利,成功夺取了汉中大部分地区,只有汉城、舒城等少数要塞的蜀军坚守不降。不过另一边邓艾、诸葛绪则没能拖住姜维,被他成功退到剑阁。而刘禅派来的廖化、张翼、董厥等人统帅的援军也赶来会师,蜀军利用剑阁的地利挡住了魏军的下一步进攻,战局一时陷入了僵局。
邓艾看到钟会屡攻剑阁无果,于是决定冒险从阴平小路经汉德阳亭出涪县,绕过剑阁直取成都。随后他精选精锐,一路上凿山通道,架设桥梁,走过了长达七百多里的阴平小道,成功突入蜀汉腹地,并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兵进成都迫降了刘禅。
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能获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阴平小路艰险难行,姜维疏于防范,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现在网上有些人认为邓艾非第一个冒险走阴平小路的人,夏侯霸叛逃蜀汉的时候,就曾经走过这条路线。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的军政大权以后,很快就找借口将曹爽一族诛杀干净。为了免除后患,司马懿还陆续将和曹爽交好的大臣一一翦除,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征西将军夏侯玄。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和曹爽是表亲,两人一向关系密切。高平陵之变时,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坐镇关中。关中是曹魏对蜀汉的最主要的战场,驻有重兵,因此对司马懿威胁极大。所以司马懿就以朝廷的名义将夏侯玄征调回京,改由雍州刺史郭淮为征西将军,镇守雍凉。
而夏侯玄的叔叔、征蜀护军夏侯霸当时也在关中。因为同样和曹爽交厚,他也接到回京的调令。根据《魏略》记载,夏侯霸知道曹爽被诛的消息以后,就担心自己被株连。此时见自己和夏侯玄都突然被召回京城,夏侯霸预感到大事不妙,立刻向夏侯玄建议逃往蜀汉。
时征西将军夏侯玄,於霸为从子,而玄于曹爽为外弟。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然而夏侯玄不知道是对局势认识不足,还是因为自己是个文人,担心无法承受逃亡之苦,最后还是回京去了,夏侯霸只能独自一人逃亡。由于魏蜀交恶,两国边境守卫森严,夏侯霸不敢走大路,而是选择了较为偏僻的阴平。结果不想中途迷路,误入深谷之中,粮食吃光了都没走出去。无奈之下夏侯霸只能杀了战马徒步而行,后来因为脚走伤只能卧于岩石之下。幸好蜀汉得到消息,派人前来迎接,才使夏侯霸脱离了险境。
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
有些人认为夏侯霸陷入困境的地方,应该就是阴平小道。不过即使《魏略》所说属实,仔细分析的话,也会发现夏侯霸迷路的地方,并非阴平小道。
阴平小路在阴平以南,要想走阴平小路直趋成都平原,必须首先控制阴平。而公元229年春天,诸葛亮就遣陈式攻占了武都、阴平二郡,此后这两个地方到魏灭蜀之战诸葛绪再次夺回之前,一直属于蜀汉所有。如果夏侯霸到了阴平,那么就已经到了蜀汉地界,根本不需要冒险再走阴平小路。
所以《魏略》说夏侯霸“南趋阴平而失道”,意思应该是他向南逃往阴平,中途迷路,并非从阴平继续向南走阴平小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