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在位时间之所以很短,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大,去世的时间又太早。
相比于父亲康熙帝八岁继位,儿子乾隆帝二十四岁继位,雍正帝四十四岁才继位,这个年纪显然太大了;
而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帝也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两人的执政时间,比雍正帝十三年的执政时间都要长得多;
再说寿命,康熙帝活了六十八岁,乾隆帝更是活了八十八岁,反观雍正帝,却只活了五十七岁而已,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雍正帝为何只在位了十三年,就匆匆去世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雍正帝出生的时间比较早,第二是康熙帝活得比较久。
我们都知道,康熙帝八岁继位,十四岁就亲政了,事实上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儿子承瑞就出生了。
可见,康熙帝很早就开始有孩子了,而他一生一共有过三十五个儿子,以及二十个女儿,是清朝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皇四子,其实他并不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而是第十一个儿子,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康熙帝的许多儿子早夭了,并未序齿。
不过,雍正帝虽然是康熙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出生的时间却比较早,他在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就出生了,那一年康熙帝只有二十四岁而已。
前文说到过,康熙帝一共活了六十八岁,这就导致雍正帝继位的时候,已经四十四岁了,他因此成为清朝所有皇帝当中,继位时年纪最大的一个人。
别看乾隆帝活得更久,但他的儿子嘉庆帝继位的时候,也不过三十八岁而已,比雍正帝小六岁。
可见,由于雍正帝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大,这就导致他在位的时间大幅缩水。
按道理来说,父亲和儿子都活得比较长,雍正帝的寿命不至于只有五十七岁,事实上并不是因为他的基因不够好,或者有什么遗传疾病,才导致他寿命不长的,而是有其他原因。
据记载,雍正帝于1735年八月来到圆明园居住,那时候天气比较热,他是去避暑的。
二十一日,雍正帝开始生病,但依然坚持处理政务;但到了二十三日,雍正帝就暴毙而亡了,死得颇为蹊跷。
历史上,关于雍正帝的死因,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吕四娘将他杀死的,还有人说他是被太监宫女刺杀而亡的,但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事实上,雍正帝的真正死因,是因为他太过操劳,加之服用丹药,才导致死亡的。
那么,雍正帝在位的时候为何这么操劳呢,这就要从康熙帝留给他的烂摊子,以及他实施的改革说起了。
第一,康熙帝的烂摊子。
我们都知道一个名词,那就是康乾盛世,人们似乎将雍正帝给忽略了,其实这个名词应该叫做康雍乾盛世才对,因为如果没有雍正帝的话,可能就只有康熙盛世了。
康熙帝一生功劳很大,但他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其实是稳固并扩充了疆土,比如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打击准噶尔,等等。
康熙帝前期的功劳足以名垂青史,但在他的执政后期,因为九子夺嫡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他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怠政情绪,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
只不过,由于康熙帝的巨大功绩,这些问题被掩盖了,但雍正帝继位之后,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吏治腐败;第二,朋党问题;第三,土地、税收制度问题;第四,国库空虚。
康熙帝这个人不怎么看重钱,养成了有钱就花的习惯,因此他一生干了不少事情;后期他产生怠政情绪,在生活上也稍微靡费了些,又花了不少钱。
因此,康熙帝留给雍正帝的是一个空虚的国库,但国家没钱,雍正帝就啥也干不成,这是雍正帝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至于说其他三个问题,其实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的,只不过兼顾了一些社会发展问题而已。
比如说吏治问题,主要体现在贪污上,由于康熙帝的不重视,所以官场风气非常不好,康熙帝本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大量钱财落入官员的口袋,国库还哪来的钱呢?
这一点,康熙帝本人做得也不怎么好,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曹寅家族,曹寅的母亲曾是他的乳母,曹寅更是他的发小,因此他继位之后,就厚待曹寅及家人,先后将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这两个肥得流油的差事,交给了曹寅家族打理。
曹寅家族一方面从织造局大肆牟利,另一方面也帮康熙帝敛财,康熙帝得了好处,自然对曹寅家族十分宽容了,选择默认曹寅家族的行为。
巅峰时期,曹寅家族有多有钱?举个例子来说,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寅家,这个开销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只能说是个天文数字。
因为有曹寅家族作为表率,所以类似的人际关系在官场普遍存在,这其实是一种慢性毒药,时间一长危害就显现出来了,等康熙帝发现的时候,已经没办法再改变了。
到康熙后期,官场腐败问题越来越发酵,贪墨公款、官商勾结、土地兼并,甚至是卖官鬻爵等事情都不断发生,如果康熙帝一早就采取措施,那问题也不至于这么严重。
凡此种种,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百姓成为最大受害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量钱财落入官员的口袋,国家也因此入不敷出,国库的存银自然就少了。
其实,康熙帝晚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几个儿子,绝大多数人都跟地方上的官绅有来往(比如皇九子胤禟),并从中获利,他知道自己如果让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当皇帝,那大清可能就要完了。
唯一一个保持清白的就只有雍正帝了,生活比较节俭,也没什么劣迹,并且他铁面无私,虽然看起来有些无情,但其实是收拾烂摊子的最好人选,于是康熙帝将其立为继承人。
也就是说,康熙帝知道大清必须做出改变了,他做不到的事情,就让雍正帝来做,也只有雍正帝愿意做,且最有可能做得到。
事实上,雍正帝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对官场风气非常不满,他是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人,康熙帝也看出来了。
同时,康熙帝也知道,改革是需要做出牺牲的,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他的儿子当中也只有雍正帝可以承受,并且雍正帝还有一个品质,那就是从一而终。
这一点,从九子夺嫡中可以看得出来,因为雍正帝一直都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哪怕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他依然支持胤礽,直到胤礽第二次被废,彻底退出皇位争夺战中之后,他这才决定参与夺嫡。
改革就需要从一而终,不能半途而废,过程中就是有再多艰难险阻,也必须承担。
所以说,康熙帝不是随便挑选继承人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花费十几年时间来思考,只不过这对雍正帝太残忍,因为康熙帝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烂,这就注定雍正帝这个皇帝不好当。
第二,雍正帝的改革,让他着实累着了。
康熙帝晚年,突然爆发了准噶尔暴乱,他还没来得及处理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一个内忧外患的大清国交给雍正帝。
雍正帝继位之初,一方面要处理八爷党的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要收拾烂摊子,可谓殚精竭虑。
据记载,雍正帝刚一即位,就对群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也就是前文说到的几个问题,起初他并没有很好的办法,于是他开创了密折制度,让官员们集思广益。
后来,雍正帝听取大臣们的建议,进行了许多颠覆性地改革,比如清查亏空、火耗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等等。
清朝亏空,其实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打击腐败,让官员将贪墨的钱财吐出来;养廉银,大致相当于高薪养廉,多发的俸禄则从火耗归公中出;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官绅也必须跟百姓一样缴税和服兵役、徭役。
最狠的是摊丁入亩,结束了我国实施了两千多年的人丁税,改由土地的多少缴税,在打击地主土豪的同时,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国家税收也因此大幅上涨。
雍正帝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作用当然是很明显的,但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因为能够真正帮他做事的人也不是很多,只有怡亲王胤祥、田文镜、李卫、岳钟琪、鄂尔泰等数人而已。
自古以来,改革都是触动贵族利益的事情,没有哪一次改革是轻松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改革都失败了,比如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雍正帝的改革也是如此,触动了绝大多数官绅的利益,因此反对的声音很大,这就导致改革的过程充满困难,并且时间也相当较长。
尽管李卫、田文镜等人做得非常好,但雍正帝也并不轻松,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往往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大早就得起床早朝。
就不说雍正帝了,胤祥作为他的助手,结果累到生病,四十多岁就累死了,这就可以从侧面看出雍正帝的工作有多繁重,要知道胤祥只处理一部分事务,而雍正帝则要负责全局。
无论是清史稿,还是清实录,都将雍正帝描述为一个勤政的皇帝,极少有休息时间,也没有太多心思与后妃厮混(事实上他的妃子并不多,继位之后几乎没有新纳妃子),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时间里,无论是处理的奏折数量,还是在奏折上朱批的字数,都可以排在清朝所有皇帝的前列。
经过雍正帝十三年的努力,除了没有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之外,他留给乾隆帝的是一个国库充盈的太平盛世,官场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也正是在这十三年时间里,由于雍正帝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并且他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事实上,自从雍正帝继位以来,在八爷党的操控下,关于他篡位的谣言就一直没有停过,为此他数次澄清,但结果是越描越黑,这让他一直很不安心。
并且,雍正帝还遭遇了数次背叛,爱将年羹尧、隆科多先后被他杀掉,他的儿子弘时更是因为投靠八爷党而被他废为庶人,这也让他伤透了心。
第三,雍正帝为了续命,服用丹药。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帝因为工作太累,导致身体不太好,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服用丹药。
早在雍正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就对炼丹产生了兴趣,不过那时候他是故意而为之,是做样子给康熙帝看,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夺嫡之心。
但是,雍正帝继位之后,身体每况日下,便产生了用丹药续命的想法,为此他找来了许多道士为他炼丹,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龙虎山的道士,名叫娄近垣。
雍正帝很崇敬娄近垣,甚至封他为四品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妙正真人,让他专门为自己炼丹。
可以说,晚年的雍正帝,对炼丹这件事,已经到了沉迷的程度,但我们都知道,丹药不但不能续命,而且对身体有害,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毒,历史上不乏因为吃丹药而死亡的案例。
雍正帝之所以服用丹药,或许是病急乱投医,也有可能是死马当活马医,总之他服用丹药这件事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学者研究,雍正帝极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病,加之服用丹药,最终导致死亡的,这一点从张廷玉的私人笔记也可以一窥究竟。
雍正帝去世的时候,只有极少数大臣见过他,张廷玉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雍正帝七窍流血,这显然是中毒的症状,或许就是丹药中毒。
由于服用丹药,雍正帝早早死去,但即便他不服用丹药,他或许也活不了几年,因为长期劳累及巨大的精神压力,早就将他的身体掏空了。
总结一下:
雍正帝之所以在位时间短,主要原因还继位的时间比较晚,活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不是他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国家,以至于他殚精竭虑、夙夜难寐,要不然他还可以多活几年。
所以说,雍正帝的运气其实不太好,在位的时候需要收拾烂摊子,结果把身体搞垮了,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自己却撒手人寰了,儿子乾隆帝成为既得利益者,乾隆帝取得的成就,也是踩在他的肩膀上完成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