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农村盖房有“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之说,这是什么讲究呢?

0
分享至

“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是农村传统建房俗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农村建房,无论从房屋的结构,还是院子的格局,都打破了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俗语不一定适合现在农村建房,也很少有人说了。

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人看到这句俗语,就像是深奥的迷语一样,比较难以理解,甚至让人误解,更容易让人牵强附会。

1、盖三不盖四

这前半句俗语之中的“三”,容易被人理解为,一座院子只能盖三栋房屋,即一栋正屋和两栋厢房。

传统农村因经济能力有限,以建三合院居多。三合院就是一栋正屋和两栋厢房,再加上前面的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人们习惯称之为四合院。从我国古代传统民居的样式来说,这种由三栋房屋围成院子,围墙不能算房屋,因此只能算三合院。

传统农村的四合院数量要少一些,相对来说,传统城镇经济活跃一些,四合院也就要多一些,但是,农村一些富裕人家修建四合院,有为数不少的四合院。

四合院由一栋正屋、两栋厢房、一栋倒座房(又称对面房)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院子,因院四面都有房屋围起来,所以称四合院。

由此可见,“盖三不盖四”中的“三”和“四”,并不是指宅院中房屋的栋数,而是另有所指。

那么“盖三不盖四”中的“三”和“四”具体指什么呢?答案是指正屋(主屋、正堂、堂屋)的开间数。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就是传统民居修建的两种规矩。

一是正屋开间数不能为双数

传统民间中,“开间”指面阔为间,木房子指正门脸四根柱子之间,相邻的两根之间的距离,砖木结构的房子或砖混结构的房子,是指正门脸相邻两道纵墙之间的距离。

俗语中的“盖三”,就是平时农村所说的“面阔三间”的正屋,即一座正屋中间为堂屋(厅堂),两边各有一间两厢房,共三间。这三间就称为“开间”。

这种农村传统正屋,农村有称为“四架三开间”,也可能说是“四架三开间”。我家乡的木房子称为“四排三开间”,又可以说成是“四排三开间”。

这里的“开间”与房屋中的房间有一定区别。如果“开间”不隔开做小房间,那么“开间”即房间。如果“开间”隔开为两个以上房间,那这两个以上的房间均为“开间”。

“盖三不盖四”指的是正屋的开间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偶数。比如,正屋可以是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但不能是四开间、六开间、八开间。

过去,农村建房俗语说“四六不通脊”和“四六不作主”,指的就是正屋的开间不能是四开间和六开间。

我国传统民居,在格局上融入古代社会秩序观念,体现了社会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要体现出主次关系或主客关系。

皇宫有正殿偏殿之别,官府有正厅和偏厅之别,民居宅院有正屋和偏屋之别。而正屋又以堂屋为主,厢房为偏。

像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的正屋,总有一个开间是居中位置,中间的开间就称“堂”,“堂”就是宅院的“主”。

而像四开间、四开间、八开间的正屋,没有哪一间居中心位置,而是有两间并列居中心位置,没有主次之分,触犯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封建秩序禁忌。

因此,农村把偶数开间的正屋称之为“无主屋”,也就是所谓的“四六不作主”,显然这种房屋不符合古代社会秩序规范,官府要干预,就会有官司、牢狱之灾。

再者,我国古代有一本在工匠中流传很广的书籍,叫《鲁班经》,书中载有“造屋间数吉凶例”,现摘抄如下:

“一间凶,二间自如,三间吉,四间凶,五间吉,六间凶,七间吉,八间凶,九间吉”。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民居修建时,开间数宜单不宜双的原因。

二是古代等级制度规定了正屋的开间数

在古代,“盖三不盖四”之中的“盖三”,是低级官员和平民百姓盖房的等级,如果家里要盖五开间、七开间的正屋,是不允许的。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对民宅的等级制度都比较严格,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这方面的规定更具体和严格。比如,明朝洪武年间曾两次颁布禁令:

公、侯至亲王正堂(主屋或北房)为八架七间至十二架十一间,后改八架七间;五品官以上为六架五间到八架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庶民为四架三间。

清朝沿用明例,只是设定了上限,一座房屋最多只有九间,即十架九间,且九间之房屋,只有皇家才能修建。

因此,过去传统农村民居的正屋普遍为四架三间,这也就是只能“盖三”的原因。如果普通百姓家盖六架五间和八架七间,就是僭越,违反朝廷规定,要么被处罚,要么被拆除。

2、空东不空西

这半句话,现在很多人看到俗语之中“东”和“西”两个字,就联想到坐北朝南宅院中,东西厢房建的造成,也联想到了青龙和白虎之说。

在农村传统建房中,民间有青龙能压白虎,而白虎不能压青龙之说,于是,现在一些人就牵强此种民俗说法。

由于这句话之中,说西边不能空,他们就理解为宁可空着正屋东边不建厢房,也要在正屋西边建厢房,并说这就是所谓“青龙压白虎”。古代四象中,明明是“东青龙,西白虎”,有的人为了“合理”解释这句俗语,硬要说是“西青龙,东白虎”,闹出笑话来。

实际上,“空东不空西”这半句话,与正屋两边的厢房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就与“青龙压白虎”,或者“白虎压青龙”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这半句话说的是怎样一种农村建房风俗呢?

事实上,这半句话所说的建房风俗,比晋代才提出的“风水”概念,以及后来“风水”中引进的“四象”说,更为古老。这种建房风俗就叫“西不益宅”,也称西益宅之禁忌。

“西不益宅”,就是忌讳在老住宅的西边拓宽宅基地,修建新的房屋。古人视西益宅为不祥。

在古代典籍中就有“西不益宅”的记载,下面例举两本著名典籍中的记载:

《淮南子·人间训》引用《左传》: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諫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睢曰:‘吾欲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 哀公大悦而喜。顷復问曰:‘何谓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慾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諫,三不祥也。’ 哀公默然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
《论衡·四讳》:
“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

那么“西益宅”的禁忌,在古代到底有什么说法呢?

其原因就是古代(至少在汉代以前)以西方为尊,在住宅中,一家之长者或者老人住西边的房间。

《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
《论衡》:“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

正因为如此,鲁哀公打算向西边扩建宫室,遭到史官的多次极力劝阻,他就去问他的老师宰折睢。宰折睢虽然说向西扩建宫不在内,但是,天下三件不祥之事的第一件就是“不行礼义”。

显然,西边为长者之地,尊者之位,向西边扩建宫室有悖于礼制,就是不行礼义。因此,鲁哀公进行了自我反省后,打消了向西边扩建宫室的念头。

不仅阳宅如此,阴宅也有西方为长者之地。比如,秦宣太后,即芈八子,秦昭襄王之母。她在世时就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够葬在秦惠文(丈夫)和秦昭襄王(儿子)之间,可以“西望吾夫,东望吾子”。 这就是那时尊长去世后葬在西边、卑幼百年后葬在东边的传统礼制。

汉代以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就像左右位置一样,尊左和尊右,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这种“西不益宅”的传统礼制转变为民间习俗,在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地方)保存下来。

例如,有一些地方流传一句俗语说:“家里有老翁,住西不住东”,指的就是正屋之中的房间,以西屋为尊,是主,老人住西屋,以东屋为卑幼,是后辈,儿孙住东屋。

“西益宅不祥”,其中的“不祥”之说,在汉代以前,还没有附会迷信的说法,并不是指真有凶事,而指不尊敬家里老人,不讲礼义,有悖于传统礼制。

后来,特别是唐朝以后,风水学说从宫廷传到民间,并形成民间风俗后,才附会了家里有凶事发生的迷信说法。比如,西益宅会给家庭带来人口损失的灾祸,在宅院西挖水池叫“泪池”等。

现在农村老人对“西益宅不祥”之中“不祥”解释,也有他们各自说法。以下举一例。

有的地方说,家中老人住在房屋的西边,是因为老人犹如快要落山的太阳,向西边扩建房屋,只能扩大老人的住处,没有任何好处,意味家庭在萎缩,儿孙不旺。因此,这就是家里的“不祥”。

儿孙则像是刚出山的太阳,向东边扩建房屋,就是给子孙扩大住处,说明家里人口不断增加,呈现出人丁兴旺景象。

以上了解了“西不益宅”的风俗后,我们对“空东不空西”这半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空东不空西”的意思就是说,在建造新宅院时,如果宅基地比较宽敞,建房屋有余地,就要尽量靠西边建房屋,把东边的宅基地空出来。以后随着儿孙人口的增加,肯定要扩建房屋,就可以向东边扩建,这样儿孙不会触犯西益宅的禁忌习俗。

在农村,这种建房的方式,被称之为给子孙留余地,也就是说要有超前规划。无论哪个年代,农家要找一块新宅基地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在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耕时代,就更是如此。

不过,“空东不空西”这种说法,在过去只适合坐北朝南的宅院,其他宅院不受这种说法的约束。

另外,如果新的宅基地刚好只能建一座宅院,没有多余的地方,无法给子孙留下扩建的余地,也就没有“空东不空西”之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烨儿子审美越来越偏,背帆布袋比妹妹黑,霓娜没了龅牙颜值逆袭

刘烨儿子审美越来越偏,背帆布袋比妹妹黑,霓娜没了龅牙颜值逆袭

云泽点评汇
2024-06-02 14:48:03
皇马夺得欧冠冠军后引进姆巴佩 放在NBA相当于什么?

皇马夺得欧冠冠军后引进姆巴佩 放在NBA相当于什么?

直播吧
2024-06-02 19:35:02
威廉安排浪漫度假之旅,陪凯特王妃外出散心,不带威尔士3宝

威廉安排浪漫度假之旅,陪凯特王妃外出散心,不带威尔士3宝

红袖说事
2024-06-02 21:47:30
足球报:如果国足不能晋级世预赛18强,伊万也必将面临下课

足球报:如果国足不能晋级世预赛18强,伊万也必将面临下课

直播吧
2024-06-03 09:46:11
波叔!43岁波尔含泪告别中国:对我来说,中国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波叔!43岁波尔含泪告别中国:对我来说,中国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直播吧
2024-06-02 14:16:10
洗完脚后,睡前将“藿香正气水”涂抹在脚底,或能改善这6种情况

洗完脚后,睡前将“藿香正气水”涂抹在脚底,或能改善这6种情况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6-03 02:03:33
“1%定律”:一个人要走大运,会有三种迹象

“1%定律”:一个人要走大运,会有三种迹象

布衣粗食68
2024-06-01 16:05:14
日本记者质问李连杰:南京大屠杀死30万人,你们数的?他说…

日本记者质问李连杰:南京大屠杀死30万人,你们数的?他说…

华人星光
2024-06-01 16:01:38
C罗又度假!一家七口海边大合影,一身腱子肉,乔治娜更美了

C罗又度假!一家七口海边大合影,一身腱子肉,乔治娜更美了

梦与体育
2024-06-03 10:25:22
中国建设银行2024年6月最新存款利率出炉: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

中国建设银行2024年6月最新存款利率出炉: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

如烟财道
2024-06-03 12:57:25
美国就差直接骂人了!美媒评076:造了一个怪物

美国就差直接骂人了!美媒评076:造了一个怪物

杂谈天下式
2024-05-31 00:28:49
印媒:中国未来50年,必打6场大战,台海首战,终战对手不是美国

印媒:中国未来50年,必打6场大战,台海首战,终战对手不是美国

娱乐叭叭君
2024-06-01 17:40:27
“紫苏”是个宝,常用它来泡水喝,或能帮助解决5个问题

“紫苏”是个宝,常用它来泡水喝,或能帮助解决5个问题

碧晴养生汇
2024-06-02 16:00:42
自带“青霉素”的3种蔬菜,建议中老年人:两天吃1次,远离生病

自带“青霉素”的3种蔬菜,建议中老年人:两天吃1次,远离生病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6-02 13:12:24
2024世界女排联赛澳门站中国女排0比3不敌意大利

2024世界女排联赛澳门站中国女排0比3不敌意大利

潇湘晨报
2024-06-02 21:01:21
博主直播实测:比亚迪秦L实际续航1977公里,燃油车真的完了?

博主直播实测:比亚迪秦L实际续航1977公里,燃油车真的完了?

科技Nice
2024-06-02 17:14:31
又一大老虎!落马了!!!

又一大老虎!落马了!!!

华人星光
2024-06-02 18:22:48
泽连斯基来“香会”,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成了三件事!

泽连斯基来“香会”,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成了三件事!

头条爆料007
2024-06-02 13:11:24
这支女子队的队服实在辣眼睛,队员不尴尬,观众看了都觉得尴尬

这支女子队的队服实在辣眼睛,队员不尴尬,观众看了都觉得尴尬

小白兔趣闻
2024-05-10 22:17:18
法国:以色列资格被取消!

法国:以色列资格被取消!

占豪
2024-06-02 03:21:58
2024-06-03 15:52:49
关山听风
关山听风
农村民风民俗
609文章数 5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头条要闻

白宫:拜登明白允许乌军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领土的后果

头条要闻

白宫:拜登明白允许乌军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领土的后果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健康
本地

教育要闻

我家小孩7岁能开汽车!家长发圈炫耀,该给玩心大的家长立法了!

为什么我劝中年男人:衣不穿紧、不塞衣角?看这3组对比就明白了

亲子要闻

人类幼崽谁也不服,小表情直接拿捏,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屑,宝宝:还跟我比比划划的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