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结局探佚,很难给出一个相对准确客观的答案,很重要的一个变数是曹雪芹对红楼的删改校正并未完结。
就以秦可卿为例,原稿中可卿的结局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太虚幻境里可卿的判画,画的内容也是一个美女在高楼上悬梁自缢。
但这个结局显然被曹雪芹修改过,第十三回批语称:本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内容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可卿正常病逝,她和公公贾珍也没有过“爬灰”的劣迹,所以才能有第十一回,婆婆尤氏心心念念要给儿媳妇找好大夫的情节。
也就是说,如果曹雪芹并未早逝,顺利改完稿件,关于秦可卿的大部分讨论热点,比如“爬灰”、“淫丧”,以及用秦可卿对标历史人物进行索隐等等问题,都会失去现有的价值。
之所以说明这一点,是为了提醒读者以及众多论者:我们探讨的人物结局,最多称得上是原稿的残形,而不会是人家曹雪芹完整的本意,这一点要格外注意。
由于红楼只有前八十回,很多关键人物的结局都难以窥探,好在《红楼梦》问世之后,便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批语,这些批书人貌似看过红楼的结局,在批语上多有暗示,成为我们研究人物结局的关键材料。
我们今天探究的是贾宝玉的结局。
宝玉的最终结果其实很明确,便是悬崖撒手,完成了自己和这个红尘世界的彻底切割,问题就在于贾宝玉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这条路的,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完全可以分析出大概的雏形。
红楼八十回后,林黛玉病逝,贾宝玉迎娶了薛宝钗,这是无可置疑的事,红楼判曲《终身误》、《枉凝眉》中描述得很清楚。
时间线应该是黛玉病逝在前,金玉成亲在后。无名氏(坊间言高鹗)续书后四十回,为了追求情节上的刺激、吸睛,硬是安排掉包计,让林黛玉在金玉成亲的夜里,满怀着绝望,凄然病逝,这与前八十回稳重的叙事风格南辕北辙。
贾宝玉、薛宝钗成亲之后,曾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所以《终身误》中唱的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表明贾宝玉和宝钗过着日子,心里对当年的白月光林黛玉仍念念不忘。
一切的变故从贾家政治上的失势开始,从脂批的内容来看,贾家政治上的失势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已经达到了“抄家”的地步,这应与之后的“元妃之死”以及朝廷政治角斗有关联,这场巨变直接把贾宝玉从天堂打入了凡间。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来袭人家里做客,虽是满桌的干果吃食,却无宝玉可吃之物,庚辰双行夹批写道: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贾府没落后,贾宝玉沦落民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而宝钗作为他的妻子,自然也陪伴在他的身边,另有一个丫鬟麝月。
宝玉乃是个富贵闲人,全无谋生之道,亦如温室里的花朵无法在寒风中生存,最终是一个人收留了贾宝玉一干人,此人便是早已出府的花袭人。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开篇有庚辰批语道: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这段批语也驳斥了续书后四十回的袭人结局。
续书中,袭人之所以嫁给蒋玉菡,是因为贾宝玉科举考试后,就跟了一僧一道而去,将原本的准姨娘花袭人置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王夫人等人为了“亡羊补牢”,就匆匆给袭人寻了一门亲事,便是蒋玉菡,两人新婚夜里发现腰间汗巾,乃是当年旧物,始信姻缘前定。
这个结局也不算差,但将袭人、蒋玉菡的戏份完全割裂,两人成亲就结束了,不再有二人的后文,而脂批里蒋玉菡、花袭人夫妇还要承担起收留贾宝玉夫妇的责任。
宝玉、宝钗被收留后,应该过了一段清贫的日子,红学探佚中有学者认为贾宝玉找到了一个夜间打更的活儿,不知是否确实,此处不表。
但贾宝玉最终还是要走向“悬崖撒手”的结局,而要酿成这个结局,必定需要一件大事,一件可以激化贾宝玉顿悟的大事,这件事是什么呢?便是脂批中提到的“甄宝玉送玉”。
第十七至十八回元妃省亲,宴席上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其中《仙缘》出自《邯郸梦》,脂批称:《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第十七至十八回
所以,要了解贾宝玉的顿悟,就得明白《邯郸梦》的故事。
《邯郸梦》的故事说来也简单:一个叫卢生的穷困书生,得仙人吕洞宾点化,送给他一个仙枕。卢生在客栈枕着仙枕睡觉,旁边的小二煮黄粱饭。
梦中卢生机缘巧合,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在崔氏的金银打点下,卢生考取了状元,后入朝廷,虽有权臣暗中使绊子,可卢生却顺风顺水,立下不少功劳,得到皇帝的赞赏,一生受尽荣华富贵、娇妻美妾、儿孙满堂,最终老年病逝。
梦中病逝的一瞬,卢生从客栈醒来,虽然梦中自己已经过完了一生,可转头一看,客栈小二煮的黄粱饭都还没熟,卢生由此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回归仙境。
显然,《邯郸梦》的故事暗示了贾宝玉的顿悟,卢生通过仙枕大悟,贾宝玉的领悟方式却是“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送的玉自然是通灵宝玉,《红楼梦》开篇就让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戴在贾宝玉的脖子上,感受人世间的繁华富贵,最终顽石历劫完毕,回归青埂峰,便将所见所闻刻在了石头上,恰对应了红楼开篇的神话以及空空道人的伏笔。
贾宝玉被花袭人夫妇收留下,过了一段清贫日子,最后迎来了“甄宝玉送玉”,透过通灵宝玉,贾宝玉和《邯郸梦》中的卢生一样,看到了昔日的富贵繁华,猛然醒悟,自此“悬崖撒手”,放弃了宝钗之妻、麝月之婢:
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第二十一回庚辰双行夹批
综上,曹雪芹的文笔虽然没有涉及到宝玉结局,但原著却有近乎完整的批语线索,这是其他人物所不及的,透过这些批语,贾宝玉的人生历程、心理变化、最终结局,都可以简单推断出来——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首先承认脂批的真实性。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