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们熟悉的历史书本还是各大历史剧,纣王始终是被定义成昏君、暴君标签的典型。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引用周武王一段话,“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国家……俾暴虐于百姓……”这话本来自两王朝之间宣战檄文,含多少夸张的水分我们很难判定,也使得我们现代人从 书本中影视剧中获得的信息,彻头彻尾地认定纣王就是昏君暴君。
根据《淮南子·经略训》中记载,武王伐纣时出现彗星,后人结合彗星出现和回归周期算出纣王在位整整三十三年,三十三年间纣王的罪行可概括为好酒淫乐、近女色、懈怠政事、杀害忠臣。这些事的确可恨,但绝不是他开创先河,前有夏桀酒肉悬林等诸多暴行。
那纣王的评价是否真是这样的真相呢?我再从其他各大文献中搜寻得出不同的看法。
子贡的困惑
子贡作为孔子三千弟子的杰出者,也曾对纣王的评价提出了质疑。在《论语》第十九章:“子章篇”中写道“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就是“纣王的不好,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严重”
韩非的论据
对于子贡的疑惑,后世在韩非著作《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一段史料记载“费仲劝告纣王要杀掉西伯侯姬昌,说西伯昌贤良,百姓都拥戴他,诸侯都依附他,必须把他杀掉,不杀掉他一定会成为殷商的祸害。那纣王又是如何回复的呢?纣王说“既然你都说他是一个贤良的诸侯了,又怎么可以杀呢?费仲又继续说道帽子虽然破旧,必定是戴在头上的,鞋子虽然华美,一定踩在地上。现在他是你的臣子 ,可他却在施行仁政,百姓都归向他,这样下去肯定会成为祸患的,一个臣子不用他的贤能为君主小众,必须要杀,再说了君要臣死还有错吗?即便面对这样谗言的唆使,纣王仍旧没有采纳回道“仁义是君上用来劝勉下面的人的,现在姬昌是个喜欢行仁义的人,杀他不合适。3次劝杀3次无果。
从以上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在大事上,纣王还是有点分寸的。仅这一点我们就不能说纣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暴君。在司马迁史记中还有一句评价纣王的言论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可见纣王也并非一无可取。
所以当我们再去看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迹,都要抱有“客观、真相”地去辩证地看待 历史。毕竟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地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地坏人,人的性格是二重甚至多重地。
我是从零,跟你唠唠不一样的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