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 2.45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一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 5-7天, 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二 血压测量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只有面面俱到,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房间安静,温度适宜。
2.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进食和运动。
3. 保持坐姿并放松3分钟~5分钟。可以倚靠在椅背上,双腿不交叉,双脚平放于地面。
4. 测量血压期间,测量者和被测者应避免与他人交谈。
5. 手臂裸露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6. 一次测量2个~3个血压读数,两次读数间隔为1分钟,然后取平均值。
7. 初次测量血压,左右上肢各测一次,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为测量手臂。
8.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左上肢血压略低(左撇子正好相反),但双臂血压相差应不超过10mmHg,否则可能存在异常。
通常情况下,大家选择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测量血压,注意应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测量。
如果想在晚上测量血压,那么建议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如果高度怀疑自己血压不稳,可以连续3天~7天测量血压予以鉴别。而对于血压相对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个月至少要测1次。
三 哪些不良因素会导致高血压?
1. 高钠、低钾膳食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钠盐(氯化钠)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盐摄入量12-15克/天以上,钾摄1.89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7克。
2. 超重和肥胖
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3.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4. 缺乏体力活动
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5. 其他
吸烟、紧张、血脂异常、糖尿病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四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有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做饭时减少盐及其他含钠调味品的使用(食盐<6克),并尽量避免或减少钠盐含量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建议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并减少含糖饮料、红肉、以及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的摄入。
2. 坚持运动
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3. 戒烟限酒
烟中颗粒物浓度升高与血压及心率升高相关,吸烟会使室内颗粒物浓度升高,从而造成血管功能快速恶化,每天被动吸一支烟就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很大伤害。倡导成年人理性饮酒,不得不饮酒时,要尽量放慢饮酒速度,避免“干杯”或“一口吹”,饮酒要伴餐,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不饮高度烈性酒。
4. 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睡眠
精神紧张和睡眠不佳会通过神经系统升高血压,因此工作及生活中,要试着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并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这样利于保持血压平稳。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只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科学降压,心脑肾并发症风险就会下降。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控制血压,稳住幸福,从现在做起!
( 心内科医师 邓世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