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上映的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建国后,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长津湖战役中一段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故事。对受疫情影响已久的国内电影来说,最大的意外和惊喜是本片票房竟一举超过了此前深受喜爱的《战狼2》。尽管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70余年,但这项数据充分说明了民众心中怀着怎样的感情。发生在战场上的故事有很多,不妨再来看一段跨越了生死界限的凄美爱情。
说回电影《长津湖》,或许还有人记得,电影中的毛岸英申请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结果却遭到了彭德怀老总的反对。原因很简单,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只有毛岸英和毛岸青这两个儿子。他们命运多舛,过得还不如一般老百姓安稳。在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奔波于全国各地时,失去母亲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过着非人的生活,两人经常食不果腹,四处打工养活自己,弟弟毛岸青为此还招致特务殴打,留下了严重的脑部旧疾,历经千辛万苦在苏联留学回国,作为毛主席唯一健康的儿子,任谁都不忍心要求毛岸英上战场。
此外还有一个格外重要的原因。彼时的毛岸英,刚与妻子刘思齐新婚一年。曾有资料记载,毛岸英说自己对刘思齐属于一见钟情,而同样经历过白色恐怖时期考验的革命后代刘思齐,也早已对毛岸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当两人再度重逢时,美好的感情一触即发。
年轻人的爱情,火热到要结婚时,刘思齐尚不足18岁……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新中国成立后本该享受一段时间和平且幸福的生活。可身为领袖的儿子,毛岸英眼见战火威胁到我国边境,怎么会贪图个人享受不挺身而出?并非个人英雄主义作祟,而是从小感同身受经历着无数先辈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自然把保家卫国当成了自己肩头的责任。
刘思齐还记得,那是1950年10月,自己正因为阑尾炎住院,突然就等来了丈夫毛岸英。当时毛岸英只是安慰她,自己要出差,不方便写信,并叮嘱妻子要去探望父亲,照顾弟弟……何曾想寥寥数语嘱托竟成永别。远赴朝鲜战场34天,由于抢救珍贵的战斗情报,毛岸英不幸被炮弹击中,将一缕英魂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
根据记录,由于被轰炸后的现场过于惨烈,就连确认毛岸英的遗体都是靠着一块手表完成的。毛主席得知消息后,面上未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抽了不少烟,身为人父,哪有不心疼儿子的道理,可为了国家和人民,想到和毛岸英一样几十万老百姓的儿子正在战场,他只能强忍住这种巨大的悲痛,继续工作。
由于当时的刘思齐还在读书,所有人便善意地向她隐瞒了这个消息,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思齐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张毛岸英的照片,这才明白丈夫是当了志愿军去朝鲜打仗去了。等到战争结束,刘思齐始终没有见到毛岸英的身影,她才意识到自己深爱的丈夫早已牺牲……
虽然只有一年的婚姻生活,但刘思齐和毛岸英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她也为此遭受了沉重打击。逝者已矣,活下来的人还得怀着心痛继续生活,毛主席非常关心刘思齐的生活,为了让她尽快振作,还安排她去苏联学习了一段时间。
或许是为了缅怀丈夫,回国后的刘思齐和毛岸英一样,从事的都是翻译工作,长达10年的时间,她始终简单生活,日复一日思念着早逝的毛岸英。直到毛主席写信劝说,并以女儿称呼刘思齐,甚至还亲自考察了一位空军学院教员,刘思齐这才同意考虑再婚。
1962年,刘思齐与空军教员杨茂之在北京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一直深深牵挂着这个特殊女儿的毛主席,也专程派人送来贺金,让新婚夫妻感动不已。为了纪念毛岸英,刘思齐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便取名为“杨小英”,借此寄予一生的思念。
一段生死两隔的忠贞爱情,因战火不得不将所有深情融入了时间长河中。据报道,刘思齐牢记毛主席的嘱托,曾先后七次到朝鲜扫墓。不仅仅为了探望离家多年的毛岸英,更为了当年保卫边境牺牲一国的战士们。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如今逐步走向富强的国家,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该遗忘革命先烈们付出的一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