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80年2月,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重要的决定——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引得台下一片哗然。这位请辞的领导人名叫汪东兴,曾是毛主席身边最得力、忠诚的警卫,在动荡时期主动承担起了主持大局的重任,任职三年间为恢复民生、社会正常秩序勤恳工作,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
还没得众人从汪老请辞一事中缓过神来,另一位重要领导人华国锋也紧跟着宣布自己决定辞去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对权力和地位丝毫没有留恋之情。汪东兴和华国锋都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伟大革命家,他们为国家、人民所付出的一切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为什么二人会在这一时期相继选择辞职,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
01
汪东兴来自于江西弋阳,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中撒娇、在学堂中捧着充满油墨香的书本时,汪东兴早早地出来打工赚钱,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他的祖辈都是贫农出身,没有为家里留下任何财富,即便如此还会受到地主的欺压。直到他听说一位名叫方志敏的革命志士组建了一支起义队伍,十来岁出头的汪东兴积极参与到其中,参加过多起农民暴动,推翻了地主豪强们的统治。之后汪东兴便成为了弋阳县儿童团团长,一边学习先进的革命思想,一边解救弋阳的劳苦大众。
1932年汪东兴的活跃表现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年仅15岁的他被批准加入红军并转为共产党员,小小年纪便随军四处作战。跟随红军作战的这些年,汪东兴军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就算百步穿杨等绝技也不在话下。解放战争末期,汪东兴被选为毛主席的警卫,自那一刻起汪东兴便暗下决心要保护毛主席周全,而这一信念他坚守了二十余年之久。毛主席病逝后,汪东兴被推选为新一任的国家副主席,担任警卫的这些年以来他也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他的政治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02
另一位请辞的领导人华国锋,他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的工人家庭,同样有着较为悲惨的童年。华国锋年幼时丧父,全靠着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和兄长抚养成人,到学校中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华国锋意识到国家、民族即将迎来最危险的时刻,他决定投笔从戎参与交城县的抗日游击队。华国锋主要留守在后方根据地工作,建立起更加牢固、扎实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前线战士们能够得到充足的物资。
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一部分将士产生了恐惧、消极的心理,这样的情形让华国锋焦急万分。他凭借着出色的演讲能力,一遍又一遍地为将士们做思想工作,重新燃起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激情。建国后汪东兴也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曾举家搬到湖南工作生活,亲自到基层视察民情。有着工人阶级身份的他十分了解劳苦大众的需求,他完全舍弃了领导人的架子,与民同吃同住,用实践解决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问题。
03
197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最为沉重的一年,周恩来总理、毛主席等开国元勋相继离世,威望最高的叶剑英元帅也因年事已高无法承担起主持大局的工作。经过长期的讨论、研究后,党中央一致推选汪东兴为副主席,华国锋则担任主席、国务院等重要职务,这是二人自和平年代以来第一次协同工作。
华国锋、汪东兴二人都与毛主席有过长期接触,他们的执政理念都受到了毛主席的深远影响。此外两位领导人都有着一丝不苟、踏实的工作态度,这也使得二人协同工作颇为顺利。
渐渐地,华国锋和汪东兴之间的关系备受广大群众的赞扬,并将其称为“华汪体制”。在二人的紧密配合下,政府部门很快便恢复了正常运作,许多在特殊时期受到冤屈的无辜百姓都得到了平反,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两位领导人仅仅担任重要职务不到三年便纷纷辞职,回归到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从此深藏功与名。
结语
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可这三年对于整个中国发展历程来说尤为重要,为后续的稳定发展扫清了一切的障碍。感谢华国锋和汪东兴这两位领导人为国家所付出的一切,身为后人的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