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一种藏族民族所独创、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藏民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又因其涉及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而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关于唐卡的收藏,我国国内基本是在几十年代以后才开始萌芽的,中间又经过十余年的沉寂状态,一直到2006年唐卡进入非遗之列后,它的收藏才真正进入大众藏家的关注范畴。自2012年后,唐卡作品拍出高价的情况整体在增多,主要是国内、国外回流的老唐卡精品以及现代唐卡制作大师的作品。
由于唐卡的绘制是一个非常繁复、对工艺水平要求也极高的过程,故而新唐卡绘制造假的比例较小,或者说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除了非遗传承大师的唐卡,一般画师的唐卡价格差异都不会特别大。作伪应该是集中在以新唐卡冒充老唐卡的情况上。但是绘制一幅唐卡,耗时费力,牟利周期太长了,作伪的人等不了那么久怎么办。于是,印刷唐卡就成为了主要造假途径。
唐卡,从材料和工艺上来看,分为国唐和止唐。所谓国唐,就是以丝绢为底面,以绣线通过拼接、织绣完成的唐卡;止唐,则是以纸、皮类或织物为底面,用颜料手绘而成。现代印刷术已经非常先进,国唐和止唐均能仿制。相比之下,国唐作为织绣品,和印刷品的差异更明显,止唐与印刷品却较难区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唐卡的手绘和印刷应当如何鉴定。
1)从底面材质入手:印刷唐卡为了力求逼真,一般原本的手绘唐卡底面是什么材料,印刷时就会用什么材料或者找很接近的。如果是绢布一类,我们可以观察其表面的打磨情况。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绢布类唐卡在绘制前,要进行胶水+浆糊的上胶、打磨,因此表面柔顺细滑。但是印刷用的绢布往往忽略这一点,表面粗糙、不容易着色。但是偏偏它的颜色又非常艳丽,这不符合它原本的呈色逻辑。如果是纸张,印刷品的透墨透色会非常平整,从背后看不到手绘唐卡多次反复上色的那种沉透感,显得轻飘飘的。
2)从画面情况来看:手绘唐卡采用的是矿物颜料,且上色多次反复,故画面有涂画层次,且可以反光的。印刷品由于是平涂上色,所以画面不仅没有层次,也不能反光。而在画面上用到金色的部位,印刷品的金光要么偏暗淡,要么过亮显得轻浮。
3)手绘唐卡所用的矿物颜料有水溶性。因此,可以在能接触到唐卡的情况下,用手指沾水摩擦唐卡局。手上有颜料痕迹则为真的手绘唐卡。而印刷唐卡,油墨冷却后就相对非常稳固地附着在卷面上,是不会擦出颜料痕迹的。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109129的文殊菩萨唐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