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一线,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为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出贡献。如今,脱贫梦圆,征程再启,包括18.6万名第一书记在内的56.3万名驻村干部完成轮换,他们为一个个帮扶项目奔忙,为一件件民生实事出力,汇聚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让我们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让人民群众摘掉“穷帽子”愿望成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脱贫攻坚只是其中的“一棒”,我们还要接着跑下去,就要抓紧5年过渡期,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一场接力跑要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传好“接力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这就需要传好责任“接力棒”,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脱贫攻坚一线,我们看到了无数的青春之花在绽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我们依然能看到奋斗的青春,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芳华,才能让人民群众期盼的幸福梦想触手可及。
用好“传家宝”,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部署,要写好衔接文章,不可能轻轻松松,这就需要我们用好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从南太行山的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到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秦家庄村,郭子涵身上始终扛着“第一书记”的重担,在促脱贫、抓振兴的工作中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用脱贫的“金钥匙”开乡村振兴“致富门”,更好地推动两大战略的政策、产业、人才、资源等有效衔接,主动击破瓶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跑好“赶考路”,开创乡村振兴崭新局面。“赶考”一直在路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是“接力赛”,更是“赶考路”,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尤其需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要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写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升级卷”,要主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铺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紧握“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赶考路”,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明白“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以更大的决心、信心,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去,用行动书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靓丽新篇章。(金羊网 文/婧蓝)
编辑:木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