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迪米尔.扬达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临床医师、学者、作家。他的肌肉失衡论是评估和治疗慢性肌肉疼痛的基础理论,他同时还发展出了跨越物理治疗、脊柱按摩和内科治疗多学科的理论,因此,扬达也被誉为“康复之父”。
弗拉迪米尔.扬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运动系统的疼痛综合征,他于1949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关于肌肉测试和功能方面的著作。
在1960年,扬达注意到了慢性踝关节不稳和慢性下背痛存在着某种联系,即本体感觉,从而发展出了一套运动感知觉训练,可以让患者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渐进式的训练。他很少建议患者力量训练,而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平衡和功能上。
扬达在1964年完成了一项关于骶髂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他发现即使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臀大肌薄弱或抑制的现象,由此他认识到,人体特定肌肉都有易于薄弱的特质。随后,扬达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动作质量的运动模式测试,并发现了肌肉失衡的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全身性的特点。
在1979年,扬达提出了著名的交叉综合征理论:上交叉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和分层综合征。在扬达去世之前,他一共出版了16本专著和200余篇关于肌肉功能的论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扬达疗法的治疗思路,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例扬达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先生,36岁,职业是一名Crossfit健身教练,有长期健身的习惯。张先生主诉左侧肩峰处疼痛3年余,外展终末端时疼痛,内旋时小结节处疼痛,酸胀痛为主。并伴有双眼酸胀,左眼更为明显。
接下来,我们将运用扬达疗法的评估思路,对张先生的主诉进行逐一分析。
• 要点Ⅰ
主诉外展至终末端肩峰处疼痛 → 这往往是肩锁关节错位引起的。
▼ 解析
这属于一种疼痛弧。在肩关节外展时,存在三个疼痛弧:
第一个外展至60°-120°区间疼痛,其余无疼痛,这是提示冈上肌在外展期间被挤压。
第二个疼痛弧是120°-150°之间疼痛,这是外展期间的主动肌——冈下肌损伤所造成的,冈下肌功能会随着外展角度变化。
第三个疼痛弧则是外展至终末端(170°—180°)时疼痛,这提示肩锁关节错位和肩锁韧带损伤。
△ 疼痛弧测试
• 要点Ⅱ
内旋时小结节疼痛,往往是由于内旋时小结节和喙突撞击产生的。
▼ 解析
肩关节内旋时疼痛,如果是后侧疼痛,往往提示着外旋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过度紧张、不能被拉长。
而内旋时小结节处疼痛,则是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一种,属于小结节和喙突的一种撞击,提示着肱骨本身位置存在变化,即过度内旋、肩关节内旋肌群过度紧张所造成的。可能提示着外旋肌无力,且更多是紧而无力的状态。
• 要点Ⅲ
患者双眼发胀,左眼更甚。
解析:
在疼痛治疗中,软组织引起的双眼发胀主要有胸锁乳突肌、枕下肌群。无论是胸锁乳突肌损伤,还是枕下肌群损伤,都提示着颈椎稳定性不好。结合体态分析可以得出更多结论。
• 总结Ⅳ
根据患者主诉分析,他可能存在肩锁关节错位、肩关节内旋肌过紧,胸锁乳突肌、枕下肌群的损伤。
当然,上述只是由患者主诉进行的分析推理,接下来,我们对患者进行评估与动作测试。
评估分析与动作测试
Ⅰ 体态评估
患者存在明显头前引,头向右侧屈左侧旋转。右侧胸锁乳突肌明显肥大。双侧侧肩关节内旋,左侧尤甚。骨盆前倾,腰曲增大。
解析:
患者头前引提示着上交叉综合征,双侧胸锁乳突肌紧张。
头部明显右侧屈左旋转,右侧胸锁乳突肌更为明显,则提示右侧胸锁乳突肌损伤更多;理论上应该是右眼更为酸胀,但患者主诉为左眼,则说明患者左侧枕下肌群损伤更严重。
另外,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近端稳定是远端灵活的基础。因此,颈椎稳定对肩关节的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本文中的案例而言,张先生的诸多症状是联系在一起的,颈椎和肩关节应该同时治疗。双侧肩关节内旋,左侧尤甚,提示左侧内旋肌更为紧张,与上述分析刚好符合;骨盆前倾,腰曲增大,提示患者颈肩部症状不一定是根本原因,可能与骨盆位置变化过多有关;骨盆前倾,重心前移,人体为了维持平衡,躯干后仰,但是上半身为了维持平衡,则会出现驼背头前引的姿势。总之,患者的整体情况与骨盆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由体态评估可以分析出,患者存在颈椎稳定性不足;右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左侧枕骨下肌损伤,左侧肩关节内旋肌损伤;髂腰肌紧张、臀肌无力等问题。
体态评估之后,就可以进行动作测试。不过,在说动作测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肩肱节律」。
Ⅱ 肩肱节律
肩肱节律主要包括着以下四点:
1)肩肱关节外展120度,肩胛胸壁关节运动60度(其中肱骨运动包括着向上滚动和向下滑动)。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包含着25度的胸锁关节上升和35度的肩锁关节上升。
2) 锁骨本身20度—35度后旋,伴15度回缩。
3) 肩胛骨本身也发生20度的后倾和10度的外展。
4)肱骨本身发生的22度—55度的外旋。
上述加粗文字,对分析肩关节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辅助肩胛骨运动和肱骨运动来检测。
1) 肩关节正常外展时,肩峰处疼痛。假设肱骨撞击造成疼痛,运用肩肱节律中第4条:被动辅助肱骨外旋22°—55°时外展。如果疼痛消失或缓解,则诊断为肱骨不能主动外旋,即外旋肌无力。采取方法是外旋肌的锻炼。
如疼痛并无缓解,说明疼痛与肱骨外旋并无直接关系。
2) 肩关节外展时辅助患者的肩胛骨上回旋,如若疼痛缓解,则提示肩胛骨上回旋不足。可能由于下回旋肌(胸小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过紧,限制肩胛骨上回旋;又或者由于上回旋主动肌(上、下斜方肌前锯肌)无力,无法使肩胛骨上回旋。
还需进一步确认是否胸小肌过紧:用手压住胸小肌肌腹做肩胛骨外展的动作。
另测试前锯肌肌力。
通过上述两个动作测试,发现患者肱骨外旋正常,肩胛骨不能很好地上回旋,与胸小肌过紧、前锯肌无力都有密切关系。
评估结果与处理方案
通过以上评估和肌肉功能检测后,判断张先生存在以下问题——
▼ 评估结果
- 左肩胛骨上回旋不足(胸小肌过紧、前锯肌无力)
- 左肩内旋肌过紧
- 双枕下肌群损伤(左侧较重)
- 双胸锁乳突肌损伤(右侧较重)
- 颈椎稳定性不足
- 骨盆前倾
▼ 手法处理方案
- 左侧胸小肌松解
- 左侧前锯肌强化
- 辅助肩胛骨上回旋
- 左侧肩胛下肌松解
- 双侧胸锁乳突肌松解
- 颈椎稳定性训练
按照上述方案处理1小时后,张先生自述症状基本消失。翟老师又特意嘱咐他回家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反馈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