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和周恩来
前言
周士第算得上是贺龙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也深得贺龙信任,在谈起贺龙和周恩来时,周士第曾说道:贺龙同志一向热爱尊敬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党无限忠诚。
而贺龙本人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不能没有自己的头,一个党一个军队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头。这个头就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维护好这个头。
因此贺龙对于毛主席的尊敬,除了他和毛主席的个人情感之外,更源自于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神交已久的战友
1936年冬天,是毛主席和贺龙第一次见面的日子。其实早在两人未见面之前,贺龙就知道湖南有个毛泽东,而毛泽东也知道湘西有个贺龙。因此,这一次的相见,两人并不感到陌生。
在陕北保安的一间窑洞中,两位风云人物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贺龙用崇敬的眼光望着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在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这位优秀的将领。
他们用湖南老乡的口语彼此问候着,不知不觉,两人开始渐渐熟悉了起来。
毛主席转战陕北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43岁,已经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有了一年多,而贺龙也只比毛主席小了三岁,只有40岁,刚刚指挥了红二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
从体态上来看,两人的身材很相似,仪表堂堂,但两人的身上却散发着不同的气质。毛主席看起来比较睿智谦和,有着领袖的气质,而贺龙看起来比较勇猛,器宇轩昂,有着大将风范。
在后来的交谈中,毛主席便开始回忆起了他们在长征时所发生的事。
他夸赞贺龙,二军团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晕不晕,就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了出来。
而在出贵州、过乌江的路上,我们的一方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二军团和六军团 就没有吃亏,你们出发的时候是一万多人,走过来的时候还是一万多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也要让大家多学习。
贺龙(左)和任弼时(右)
正如毛主席所言,在1935年11月,贺龙和任弼时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出发进行长征,那个时候的他们一共有1.7万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和长途跋涉,他们的队伍中还有1.1万人。
如此看来,虽然减员6千人,但在当时看来,与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对比,损失却是最小的。而这样的奇迹也都是由贺龙和任弼时正确领导的结果,因此贺龙功不可没。
1936年7月,红二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甘孜,并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央立即传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任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
这一次见面,毛主席对贺龙的正确指挥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而贺龙也开始对自己的革命立场有了清晰的认知。通过这次见面,贺龙也对毛主席更为崇敬,为能够在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工作而感到欣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共双方的协议之下,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包含一一五师、一二〇师和一二九师,三个师。而原本的第二方面军,则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贺龙担任师长。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其实在当时,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让一些战士们的抵触情绪很大,他们摘下了红五星和红领章,但很多战士们却不愿换装。
1937年9月,一二〇师准备举行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朱德和任弼时首先在会上讲了换装的必要性和抗日救国的道路,但当时台下的战士们并没有什么反应。
然而,贺龙接下来的一句话却令在场的战士们高高兴兴地换上了军装。
贺龙在大会上也说道:
“国民党的帽子我戴过,国民党的官服我穿过你,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我痛恨它,不穿了!但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愿意带头穿上土灰色的军装,戴上白帽徽。别看我们外表是白色的,但我们的心是红的,永远都是红的!”
就在最后,贺龙又说了一句震惊所有人的话,只要是为了执行党的决定,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就是叫我穿花裤子都行。
任弼时和朱德在延安
在场的所有人被贺龙的一番话逗得哈哈大笑,就连朱德和任弼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这样,贺龙的一番话说服了在场的所有战士,心甘情愿地换上了军装。
大会结束之后,贺龙率领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向日寇逼近,展开了游击战争。十月中旬,在贺龙的指挥下,他们在雁门关南侧的伏击敌人,获得了重大的胜利,歼灭日军500多人,击毁数十辆汽车。
而贺龙所带领的一二〇师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与敌人争夺农村阵地,进行了500多次战斗,击毙日军约两万人。
与此同时,他们还发动农民参战加入到了一二〇师的队伍中。从当初的八千人发展到了三万人左右。而毛泽东得知后,也大为称赞贺龙:“贺老总真是撒豆成兵啊!”
1942年,毛泽东和贺龙在延安
1940年,贺龙任职晋西北局军区司令员,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党中央,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部队吃不上食物只能吃树叶来充饥,尽管如此,贺龙还是想着毛主席,只要延安方面有困难,他便想方设法送去。
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每一次缴获物资,贺龙总是会第一时间送到延安。
而在后来,贺龙也曾明确地说道,虽然我们这里也比较苦难,但是党中央和延安更困难。
一个党和一个军队不能没有自己的头,而这个头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维护好这个头。
贺龙病倒后,依旧想着毛主席
在长期的接触中,贺龙更加确定毛泽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因此,他从心底越来越关心毛主席。
1947年3月,胡宗南对延安发起进攻,党中央立即决定撤出延安,但此时的毛泽东却独自留在延安指挥后续的战争。
三月底,贺龙赶到了临县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向其传达毛主席的决定之后,贺龙很是不解,毛泽东作为党内的领袖,怎么可以将自己置于险境中。
毛主席转战陕北
因此,他便问到毛主席为何不离开陕北?
对此,周恩来是知道毛主席的想法的,他说道,毛主席害怕自己走了之后,就会把胡宗南的部队投到其他的战场上,这样一来,其他的战场不免会有压力,因此,毛主席决定留在延安抵抗胡宗南,这样别的地方也能够打胜仗。
贺龙得知后,很是感动,作为党内的领袖,毛主席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时时刻刻想着战士们的安危,这样的领袖怎么能不叫人感动呢?而就在这时,也更加坚定了贺龙跟随毛主席的决心。
4月中旬,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转移到了王家湾,而那里距离敌人的蟠龙据点仅仅只有百十里地,因此贺龙十分担心毛泽东的安危。
当时的贺龙任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不仅负责指挥战斗,还负责西北局财经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那时的他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危,决定将自己骑了多年的两匹马派人送到毛泽东那里,以便减轻毛泽东行军的疲劳,同时为了方便他指挥作战。
贺龙在骑马
对于贺龙来说,这两匹马是他艰难时刻的救星,曾带着他多次闯过难关,如果没有这两匹马自己可能早就完了。
在一次过湘江的时候,突遇河水暴涨,河面就有五六公里宽,而那一次就是这匹马带着自己渡过了湘江。他知道毛主席原来也有一匹这样的马,只是去年就不在了,现在就让这两匹马为主席分劳代步吧。
而毛主席收到贺龙的战马后,很是感动,激动地抚摸着战马,默默地思量着,想不到贺龙竟如此关心他,竟然将自己最宝贵的战马都送给了他。
不过,毛主席却拒绝了这两匹马,他说道:“好马应该留给部队打仗用,贺老总南征北战需要千里驹,我是可以安步当车的。”
虽然在这之后,毛主席将两匹战马送给了战斗部队,但通过这件事,两人的情谊越发深厚了起来。
在贺龙的心中他信奉着一句话,党中央是我们的脑袋,我们有责任要保护他。同时,贺龙也坚定不移地认为跟着毛主席就是胜利。
贺龙
1947年5月,贺龙患上了胆囊炎,住进了晋绥军区碧村医院,由一位苏联医生负责治疗,然而,住院没几天他就收到了党中央的来电,让他去陕北参加会议。
苏联医生得知后,出于他的病情考虑,不同意他前去参会,贺龙现在的血压比较高,去陕北的路上肯定要骑马,如此一来,肯定会对他的病情不好,因此便建议他是否请个假。
而此时西北战场打得热火朝天,贺龙认为现在开会,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而这也关乎全局。所以,他不能缺席,一定要参加这次会议。最后,为了照顾贺龙的身体,苏联医生不得不跟随他一起前往陕北。
然而,在临走之前,贺龙却突然叫来警卫员,问道:“是不是还有一斤水果糖?”警卫员点了点头,不知道贺老总这个时候要水果糖干什么。
那个时候,水果糖是稀缺品,就连贺龙这样的大干部都很难见到,而这一斤水果糖是贺龙的老朋友送给他的,但自己一直舍不得吃,就这样保存了一年。
警卫员将水果糖拿到了贺龙的面前,很是好奇,便问他要做什么?贺龙接过糖仔细看了看是否完整,便笑着回道:“毛主席离开延安之后,整天和敌人周旋,生活一定很苦。你把这包水果糖带上,送给毛主席。”
1947年,彭德怀出席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的中共中央领导会议
9月18日,贺龙如约来到了毛主席所在的靖边县小河村,毛主席得知贺龙到来的消息便立即走出门亲自迎接,两人紧紧地握着手,互相表达着自己对对方的思念。
贺龙看着毛主席疲倦的神态,很是心疼,便说道:“主席,你比在延安的时候瘦多了。”
毛主席笑了笑,回道:我觉得自己比在延安的时候更加结实了。虽然自己一路以来都在行军,但却在途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就算现在不骑马走二十里地都不会觉得累。看到毛主席这样乐观,贺龙也放心了。
接下来的会议,正如贺龙想的那样确实极为重要,这一次党中央重新安排了贺龙的工作,而毛主席也将一个重任交给了他。
在毛主席看来,晋绥军不管从军事上、财政上还是在粮食上都是挑大梁的,因此陕北战场还得依靠他们。所以中央决定让贺老总把这两个区统一管理起来,使得陕北战场有一个统一的后方,这样也好让彭德怀放手去打胡宗南。
战争时期的贺龙
对于这样的决定,毛主席是有深意的,他决定将后方交给贺龙就是为了尽快结束解放战争,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他才会将如此重任交给贺龙,他对贺龙说道,不要小看了后方,打仗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后方是打不下去的。而这一次,对于毛泽东的任命,贺龙也坚定地回答道:“我听从中央的安排,一切服从战争的全局利益。”
贺龙对党的无限忠诚
贺龙对党的忠诚是公认的。而贺龙的老部下也曾回忆,每当人们谈起贺龙的贡献的时候,他总会谦虚地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我们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吗?
因此在说到自己的贡献的时候,他总是会说功劳都是共产党的,是毛主席的,从来不会说自己的贡献。
而这也正是贺龙发自内心的心声。在几十年来,贺龙坚定不移地跟随着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他曾说道:“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要我干,我就干!”因此,不管毛主席发了什么话,他从来都是坚决执行的。
贺龙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依旧不忘初心,践行着自己所说的话。
政务院决定组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共青团中央也曾给刘少奇写去了一份报告,同时建议最好请一位贺龙那样的将军来担任。邓小平得知后便立即给贺龙打去了电话。
1952年9月,西南军区贺龙办公室接到了邓小平打来的电话,而邓小平在电话中说道:“贺老总,我给你找了一个好差使,请你出马喽。”
贺龙便询问是什么好差事,邓小平将这件事告诉他之后,又说道,总理已经和他商量了,准备同意他们的建议。
贺龙一生征战沙场,因此更倾向于军队方面的工作,此时的他有些犹豫了,便问道,毛主席是什么意见呢?而当邓小平告诉他,毛主席也赞成,也认为贺龙是最合适的。
而贺龙听到毛主席也同意自己的任职决定,便不再问下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小平的决定:“小平同志,老规矩,中央叫我干,我就干!”
贺龙和周恩来
就这样,在11月1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便任命贺龙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3年4月,贺龙来到了北京,开始主持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
在很多人看来,贺龙战功赫赫,去中央体委工作有些屈才,但当时的贺龙并没有丝毫怨言,任劳任怨地在岗位上工作。
而在后来,毛主席也一度重用他。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主任兼国家体委主任。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工作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最为重视的工作,因此搞体育成为中央工作的重心,而当贺龙任职中央体委主任之后,我国的体育工作发展迅速。
在贺龙的领导之下,我国的体育健儿先后打破100多次世界纪录和400多次全国纪录,获得了12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在贺龙的带领下,当时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干部都进入全民运动,成为一种风尚。
贺龙和毛主席
因此,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是离不开贺龙呕心沥血的付出的。然而,也正是出自于对党的无限忠诚,才能迎来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飞跃。
而对于贺龙,毛主席也作出了三条评价,除了对敌人狠、能联系群众之外,第一条就是忠于党。
对此,周恩来也表示赞同,在贺龙的一生中,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解放之后,他是忠于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忠于社会事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