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轻人若想凭借一己之力购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30岁之前能够攒够首付款,可日后月供还贷的压力仍不容小觑。
不过随着近年来楼市调控不断收紧,人们逐渐从楼市红利中脱离出来,理性与观望,时下已经成为多数购房者的预期和态度。不过许多专家学者透露:2022年,楼市将会迎来“转折”。
若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楼市走势,关键在于成本与需求两大因素。以成本为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建安还是原材料等成本,其实所占比例并不大,而真正占比能够达到60%以上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土地。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过去20年房价迅速上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地价的不断抬高,
所以从今年开始,国家对于部分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出台并采取了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溢价以及开发商拿地等情况作出相应规定,其中要求土地溢价率,最高将不得超过15%以上。
从第二批土地集中供应情况来看,新规的出台实施的确已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底价+流拍”新模式,使得许多城市地价甚至已经回落至4、5年前的水平,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地价势必会继续迎来下调,从而也将会间接影响房价,使其逐渐回落至合理水平。
与此同时,人们的购房预期也已经彻底发生转变,真正以自住性质为目的的购房,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除此之外,随着房地产税出台的呼声越来越高,使得多数蠢蠢欲动的炒房客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基于当前楼市现状而言,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今后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手中持有房产数目越多就会越吃亏。
其实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悄悄出现,例如尽管在当前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建安成本、管理成本都在增加,但房子的售价却在不断走低,这也就意味着在楼市房产过剩、供过于求的前提下,房价水平将很难再有“大涨”的空间。
不仅如此,在房地产税的不断加持下,炒房客若想急于脱手、变现,就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措施,当前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交易量却不断下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除此之外,2022年楼市迎来转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金融方面,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65-1975年期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每年基本能够保持在2000万以上。而如今随着这批人的退休,加之新生人口数量不断锐减,经济发展势必会因此受影响,与此同时人们的购房需求也在不断减少。
老龄少子化问题被称为21世纪各大发达国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迄今为止都没有找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方法。
除此之外,许多网友认为,凭借各大开发商的实力,难道就没有“硬抗”房价的能力吗?
就当前楼市现状而言,的确没有。今年年初楼市出台“三道红线”与“双限令”举措,各大房企应接不暇,甚至排名在百强房企前列的恒大,债务问题已经频频爆雷,许多中小型房企,甚至已经面临破产与倒闭的风险。
不仅如此,根据“三道红线”降负债标准,各大中小型房企在2023年之前的负债率必须全部达标,而不达标房企则会受到相应处罚。
所以在此重压下,房企就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以价换量等方式,来快速达到使现金流快速回暖的目的。尤其是2022年以后,楼市降价潮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开发商降价促销,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缺乏支撑的三四线城市而言。懂行人曾经预测,未来会有两类房子将率先进入贬值潮。
首先是无区位配套优势且户型面积较大的老旧小区,这类房子往往破败不堪,更没有学区优势,由于年纪往往较大,所以总价并不便宜,对于这类房子而言,投资者不看好,而炒房客也买不起。
第二类主要是城乡交界处的房子,这类房子往往距离市区较远,缺乏商业配套支持,除部分有钱人会偶尔光顾外,刚需购房者几乎很难会选择在郊区购房,所以对于郊区的开发商而言,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吸引购房者。
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楼市并非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而是主要受调控影响,所以并不存在崩盘一说,未来房价的跌幅能够达到多少,谁也无法确定,有专家学者认为降价20%合理,也有人说降价30%合理,意见各不统一,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多方意见达成一致。
不过降价潮的到来,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终归是一件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慎之再慎,许多开发商为快速摆脱资金与负债压力,不惜铤而走险,在选择大幅降价的同时,往往会在工程质量以及原材料等方面做手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