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理论”是霍尔(Hall)提出来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一般来说在笔试中结合案例来选择,而在面试的中文问答中,就需要我们的考生敏锐地注意到案例中的什么情况涉及了“高低语境理论”。
首先我们来用一张表格来看看高低语境的差别。
在看完这张表以后,大家有没有快速的思考一下我们中国属于哪一种语境。(文末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霍尔的观点,高低语境的主要区别是在语言方面。
低语境交流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交际风格。直接的语言交际风格包括四个方面:
(1)不特别强调情景或语境;
(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明确的语言交流来传递;
(3)自我表达、流利的语言和雄辩的讲话受到推崇;
(4)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与低语境文化相比,高语境文化的交际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强调明晰的语言信息;
(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情景性的线索来传递(地点、时机、情景、关系);
(3)崇尚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交流中有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和保持沉默的倾向;
(4)人们试图绕圈子,避免对别人直接说“不”。
从上面的说明中,我们能够总结出一点:低语境文化强调直接、明确,高语境则比较委婉、含蓄。所以,在考试中请同学们务必找到涉及这几个关键词的信息。
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像我们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有“敬辞、谦辞”都是很好的说明。
高低语境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引起误解,从而导致文化休克的出现。
小周是赴澳大利亚工作的志愿者,她寄住在当地一对夫妇的家里。临近假期,这对夫妇询问她的安排,她说计划去离这里比较远的市中心参加活动。他们觉得她的计划不错,并没有其他表示。
后来,小周只好独自乘车去市中心参加活动。在热闹的活动现场,她感到很孤独和委屈。她觉得这对夫妇很冷漠,想从这里搬走,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大家能从上面的案例中找到高低语境的信息吗?
高语境文化:小周说计划去离这里比较远的市中心参加活动,委婉地表达了距离较远想要澳大利亚夫妇开车送她前往。
低语境文化:澳大利亚夫妇觉得小周计划不错,并没有别的表示。(因为小周没用明确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习“证书考试培训课程”,可咨询于老师(微信:yjx150129,13426117682)
点击“阅读全文”马上进入课程!试听请联系于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