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空灵 心息相依 静极生动 一阳来复
宋代张伯端《悟真篇》中说:“若要修成九转,必须炼已持心”。张三丰《玄要篇》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所说的持心、炼性、修心,都是对炼己的要求。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进一步指出:“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静极生动 天机自来 无为而为 复归其根
夫神者,性也。气者,命也。经曰:“性之根,根于心,命之蒂,蒂于息”是也。必要知两者合一方成造化。盖两者合一,则是两仪复还一太极。此之谓性命双修也。性命双修,只是教人心息相依,不可须臾离也。
性命双修 心息相依:
修身立命,下手修炼都是从筑基练己着手,筑基形式无外打坐站桩,口诀就是虚静空灵,打坐前先放松心情,桩法自选适合自己的,这是命功。
修心养性,练己就是练心,属性功,伴随修炼始终,万事不着急不生气,最后忘己忘身。
大道以修心养性为首,存心涵养,体认天理即宋明理学精华,存心筑基,养性鄞鄂,无思无虑,心性坦然,不烦不恼,修心养性。
性 往上是神,往下是心;命 往上是气,往下是息。
性命即心身。性即心神,命即气息。神不离气,心不离息。神气相合,心息相依。
世人常言「修道」此乃「修身立德、学道至真」二者合为一词,修身立德小有成之尔后学道则事倍而功半,不有魔考矣。学道初步在于:立德、修身、诚心,信仰、斋戒。此入手五要缺一则必然中途退道。
白真人玉蟾先生于《道法九要》之中有以下之言:学道之人首先须当「立德、修身」。
自愧今世得生「人道」。得生人道虽不为恶道之流,但此道是非纠葛离恶道亦不远矣,以此可知自身宿缘纠缠不为清妙之果,是而乃生于此再为人身,故须常发惭愧之心而诫己,勿可自满自贱于形色境遇之惑。
每日焚香诚其心意祈请皈依于太上大道三宝。彻彻底底的「忏悔」过往诸多的非道之行,祈请我三清道祖授予洗心自新之机会与庇佑。
广阅至道玄门清静正教之经典,使其自心灵性能受历代各玄门宗师、真人、至人等等合道清静之言所启发,在与至道同羽之间言论可不落俗鄙之语,与道门信士交谈之间引经据典可扬我道玄门清静洒脱之言。
内者时时在自心之中斩除害人损物之恶心,此恶心一升即效法雷霆之迅斩除殆尽,《金光神咒》曰:内有霹雳,雷神隐名。即有此义。外者效法苍天好生之德,克己之学能救济万灵。
孜孜不倦努力为善,日日应事不可乡愿马虎,教子以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举止端庄不落粗俗,衣着容貌整洁简单朴素不着奢华。
欲学至道之人勿可令淫邪妄想孳溢横流于心内,心满邪念何能清静之学留于心中。勿放荡形骇遐游于烟花酒肆之间,行举放肆必然无能自戒自律,无能自律者何能坚心向道不退。
欲学至道之人勿临刑杀屠宰之地,须知天有好生之德恶杀生之举。勿久留置尸坟茔之地,当知长生之道取其生气,坟茔败尸者死秽之气也当避而远之。
欲学至道之人当宜清静身心远离所行非道之朋党。
立德、修身行之有达尔后即可开始访道四方寻觅名师请教于高修之人,有此之行乃为初学至道之人的正确行为。
司马宗师承祯先生于《坐忘论》之中有以下之言:习道之根本来自于坚定之信仰,德行之基础原自于诚敬之心意。所以信念愈坚之人习以清静之道必可长久,心意愈诚之人其德行愈可广披四方。
虽言是如此何以战国之人卞和献璞玉于楚王,却反受楚王误认为其撒谎而剁其双腿。又如伍子胥规谏初获大胜之吴王,望以保全吴国,却反受吴王之怒责处以极刑。这些都是因为专注于 有形之事物,而心眼已然迷失忽视于现况。综观局势之先兆虽已全然明瞭,却疏忽了当下他人志得意满之情。
且至玄之道超乎于有形有色之世界,身内之真性情隔于妄想欲念之心。而能听闻稀有微妙之言而立坚信。能听空广冥寂之虚相而不生疑惑,此者即如上根之士听闻坐忘之言。
信念是为修清静道法之首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之人,加上勤劳苦行此必然得清静之道。故庄子有言: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即是称之为坐忘。
行坐忘之人何有什么可以忘舍不去的,于内者此身尘觉触全然消逝,于外者此形色宇宙杳然无踪,与道深合故之红尘之中万项万物不再思虑全然放下。
庄子之言「同于大通」,此句言浅而意深。不明其真意者闻之必然不信。不识于个人身内皆有之珍宝却反向于身外探寻,此者何能可寻之。
道德经中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即是指对于大道信心不足所致,人伫立于此自然道相之末,不信自然有之其道必是倒行逆施而祸疚不远。对此不信有道之人何有道法可以令其相信呢。
司马宗师承祯先生于《天隐子》之中有以下之言:
于易经之中有渐卦之说,而老君之学有众妙之门。凡常之人修改陋习以符真元尔后而达天真元性,此者断不可奢想以顿悟而成,必须渐进而行之安坐收心而行之,以此之故太上设渐进之说而广开度化之门。
渐者从何为之,一斋戒,二安处,三存想,四坐忘,五神解。此五阶即是者。
何谓斋戒?曰澡身虚心。何谓安处?曰深居静室。何谓存想?曰收心复性。何谓坐忘?曰遗形忘我。何谓神解?曰万法通神。由此五门渐进而学之,自然功成道就,神仙驻世不日可待矣。
所谓斋戒,并非仅是不食荤腥不近酒色而已。所谓澡身,并非以水去除身上之尘垢而已。其斋戒法之真谛在于节制饮食乃至中和,摩擦身形以至气血畅通者。
人者秉受五行之气而存活之,而食之以五行所属之物,乃是在胞胎之中即以食之,更何况于此身长养之后呢。所食者乃呼吸循环所用,精血化气之所需,岂有断饮食而反求驻世长生之理。
但是俗常之人不知断食服气之理,此乃玄门内炼精进权宜之法也。并非永久断绝饮食之说。但说若可永久不食者惟有二种人可为之,一者未生、一者往逝。
斋戒之食法,斋者乃指洁净之事物而言,戒者乃谨慎节制之意也。饥则食之,食则勿可满饱十分,此乃所谓之中和也。百味杂粮未成熟者不可食之,辛甘苦涩咸此五味过重者不可食之,腐败、无气者不可食之。以上这些都当加以戒制者。
手常摩擦使至温热,而以手熨去冷气者,此即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站、过长时间之体力劳动,于此对身形有害而无益,皆需有所节制也。
以上这些都是保养身形之法,身形坚固则气血必然盛全,是故斋戒惟渐门之首要基础功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