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腓特烈与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与铁血大帝的文艺追求

0
分享至

作者 | 杨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全文共 7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腓特烈二世被称为德意志最伟大的君王。他热爱吹奏长笛,致力于研究艺术和法国文学,与伏尔泰建立了长期友谊。作为军事天才,他扩大了帝国的边界,但也促进了宗教宽容、经济改革,并在宫殿内与启蒙思想家开圆桌会议。

1763年,腓特烈大帝(1712-1786)年过半百,但须发皆白,俨然一副垂垂老态。他和他的臣民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年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普鲁士王国在这位老态龙钟的国王领导之下,能够安享长达23年和平岁月,并迅速走上民族富强道路。

1740年,腓特烈大帝甫一继承王位,便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旨在统一国家及拓展疆土。从奥地利手中攫取西里西亚后,普鲁士遭到欧洲列强共同抵制,由此陷入连续不断的战争纷扰之中。1756年,腓特烈大帝入侵萨克森,更是拉开了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七年战争”序幕。战后,普鲁士获得的赔款足以再发动欧洲大战,然而痛定思痛,腓特烈大帝决定将这笔资金全部用于恢复国民经济。

1758年8月25日,“七年战争”期间,腓特烈二世率领普鲁士军队对抗俄国。

振兴农业与发展经济

在签署《胡贝图斯堡条约》(the Treaty of Hubertusburg)当天,腓特烈大帝给布伦瑞克公爵夫人(Duchess of Brunswick)写信说:“人生而劳碌;和平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在信中描绘了普鲁士战后满目疮痍的景况:“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的话,没人能够想象得出。”据统计,战争中伤亡人数超50万(包括1500余名军官),占该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回忆录《我这个时代的历史》(Histoire de Mon Temps)中,腓特烈大帝对自己的“好大喜功”进行了反思。“一定要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一个士兵所遭受到的创伤比他吃过的面包还要多,退役时身上留下了伤疤,抑或是四肢不全,这样一个不幸的士兵将要如何生活呢!农民更加可怜,他们常常死于饥饿。人们必须承认,匈牙利女王特蕾莎(Maria Theresa,Queen of Hungary)和我自己的固执,使很多人陷入悲惨的境地。”正如他后来对伏尔泰所说:他让整个欧洲染上了好战的病毒,就像是一名妖艳女子送给仰慕者的信物一样。他在晚年时常回忆起先王的临终遗言——“千万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一旦开战,你就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终止战争”,并为此自责不已。

尽管出生于帝王之家,腓特烈大帝对农民一向怀有深厚而质朴的情感。为了重振农业,他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将解甲的3.5万匹战马无偿发放给农民。随后,他便着手解决勃兰登堡(Brandenburg)地区土地沙化问题——主要通过疏浚河道和培育树林等方法。同时,他下令任何人不得破坏农田,宣布取消王室领地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并且允许其后代享有土地继承权。他承诺,在丰收的年份,政府会开设市场便于农民买卖交易;在欠收的年份,政府会帮助农民共渡时艰——而所谓的政府,其实就是腓特烈大帝本人。

腓特烈大帝视察马铃薯种植

为了避免普鲁士发生饥荒,他颁布“土豆令”,要求国中遍地种植。据说至今世界各地拜谒者仍会在他的墓碑上摆放一颗土豆,以作纪念。他从国外引进并繁殖美利奴羊,用以提高农业产量。此外,又借鉴英国经验,采取农牧结合的做法,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当时,在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农民都是最受压迫的阶层,腓特烈大帝竭尽所能帮助农民,想方设法减轻农民劳役和赋税,由此也受到民众衷心爱戴。

除了农业,腓特烈大帝还以他本人特有的专制主义方式,对公共教育、行政司法、工商贸易等国家政策进行干预。他所奉行的“开明专制”原则,重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生福祉——二者被视为君主的神圣使命。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官房学”(cameralism,类似法国重商主义),包括对内对外的土地开发、移民垦荒以及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例如,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破坏,腓特烈大帝下令将大量人口迁移到经济落后的普鲁士东部省份,进行“国内殖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学说强调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统筹和干预,但并未剥夺个体从事经济活动的机会——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国家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由此,也大大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社会凝聚力。这一套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和完善,在1760年代中期后日益成熟;随之而来的,则是国家经济的一派繁荣景象。

《腓特烈大帝》

[英]南希·米特福德著,罗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版

司法改革与宗教宽容

经济繁荣,并非唯一追求。在此之上,腓特烈大帝更致力于构建司法公正、宗教宽容、言论自由的和谐社会。照他的见解,幸福不仅意味着人民物质需求的满足,而且意味着良好的制度和宽松的环境——人人可以享受思想和言论自由。腓特烈大帝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教育和引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植出一种“公共精神”:这种全民共享的普鲁士精神,不但有利于弱化社会等级、缓和阶级矛盾,更有助于促进普鲁士民族的“有机团结”。

由于长期对外征战,内政废弛,导致“以司法名义做各种坏事”的腐败现象,如办案拖沓、诉讼费昂贵、卖官鬻爵、滥用酷刑等层出不穷。大文豪歌德曾调侃司法机构效率低下:等到帝国法院宣判,打官司的由头通常已不复存在——“诉讼双方要么改变了主意,要么都死光了。”腓特烈大帝本人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这样的看法。1777年,他在致司法部长的信中写道:“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艰难。他们动辄就会被拘捕……我想清楚地告诉你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没有丝毫高低之别。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像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一样,他相信“一种社会制度最可靠的试金石,就是看人们在法庭上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因此,鉴于当前的情势,他认为建立新的法律秩序迫在眉睫。

腓特烈大帝公平正义的法律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启蒙运动哲人的影响。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莱辛倡导对犹太人宽容,卢梭为儿童权利辩护,伏尔泰为让·卡拉斯(Jean Calas)遭受司法不公四处奔走呐喊——腓特烈大帝曾指出,在无辜遭受折磨而惨死的卡拉斯先生案件中,“应该修改的是法律”。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埃德曼·冯·门泽尔(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与伏尔泰、弗朗西斯科·阿尔加罗蒂(Francesco Algarotti)、朱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和让·巴蒂斯特·德·布瓦耶·阿尔让斯(Jean-Baptiste Boyer d'Argens)在腓特烈二世的无忧宫圆桌会议。

腓特烈大帝从司法领域着手进行改革。他亲自任命法官,严格考核制度,并加强内部监督。他宣布废除普鲁士自立国以来一直遵循的中世纪领主裁决法,同时酝酿出台一部国家根本大法。(这部法典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孕育而成,并于1794年正式颁行。)在这部法典中,他构想出一个自由公民的社会:国王和政府,均在法律的管辖之下。他对孟德斯鸠“任何人掌权必定会滥用”这一论断深以为然,认为权力必须自我约束:由民众监督政府,政府部门互相监督——从而使得每个个人因私利而成为公共利益的监督者。该法典条文极为详尽,所有可能发生在两位普鲁士公民之间的纠纷均有法可依——在法典颁布之前,法律通过没完没了的政令和决议来体现;法典施行之后,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典也堪称是腓特烈大帝在治国理政方面最伟大的成就。

以今日眼光来看,这部法典最引人注目之处,是重新定义了君主政权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法典明确划分行政与司法的界限,任何人不得以行政手段插手司法程序,连国王也不例外。在1777年《政治遗嘱》中,腓特烈大帝再次重申:必须让法律说话;国王的职责只为法律护航。国王一向信守承诺,唯一的一次例外,导源于著名的“磨坊主阿诺德案件”。

平民阿诺德从冯·施梅陶伯爵(Count von Schmettau)处承租一座水磨坊,后因租金问题发生纠葛。阿诺德辗转多个法庭对伯爵提起诉讼,然而无一胜诉。腓特烈大帝闻听此事,震怒不已:在他看来,这足以说明贵族阶层一向“霸凌”普通民众,而保守僵化的法律更是助纣为虐。他下令最高法院重新审理此案,并将此前负责本案的法官悉数罢免。盛怒过后,国王意识到此举颇有“越权干法”之嫌,于是当众宣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打扰法官”——作为开明君主,他的理念就是要让行政和司法各行其道;唯有如此,普鲁士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腓特烈在开会

正是出于对普通民众的同情,腓特烈大帝下令严禁对在押犯施行酷刑。在继位之前,腓特烈大帝曾因试图叛逃英国被捕入狱,并遭受体罚折磨,留下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因此对实施酷刑深恶痛疾。他认为,在行刑前折磨犯人,尤其是一种“可怕而毫无益处的残忍做法”。据说他跨马行军时从不戴马刺,或问为何,他回答说:“找个叉子插到你的胃里,你就知道为何了。”此外,他的仁政也体现在对王国中各种弱势群体——盗窃的流浪汉、溺婴的妇女,以及犹太人和同性恋——慈悲为怀。当时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连偷盗之类轻罪都有可能判处死刑,但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每年签署的行刑令最多不过12份。

腓特烈大帝的宗教政策,与启蒙思想也一脉相承。在他亲自担任柏林科学院院长期间,莱辛当选为院士。这位启蒙哲人以倡导宗教宽容而闻名于世。在戏剧《智者纳旦》(1779)中,莱辛借剧中人物之口宣称,“让一个人有价值的,不是他个人掌握的真理,而是为追求真理付出的辛劳。他的力量不在于占有真理,而是在追寻真理中获得的满足”——对于任何自以为是的宗教(或意识形态)真理,这一论断无疑具有强烈颠覆性。有感于史上历次宗教战争所造成的灾难,腓特烈大帝一向主张各个教派和平共处。早在继位前一年,他在《反思罗马帝国衰亡》(1739)一文中便认定,东罗马的毁灭主要应“归咎于宗教冲突”。登基之后,他下令在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 Fridericianum)修建一座天主教教堂,与新教教堂并立,明确宣示宗教宽容的国策——在欧洲新教王国中,可谓是绝无仅有。在《政治遗嘱》中,他也不止一次重申:“没有一个国家,它的公民会有相同的宗教思想,他们完全不同,有不同的教派……宽容对于社会来说是优点,宽容建立了这个社会,宽容也是国家幸福的源泉。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人们平静安康;而有宗教迫害的地方,则会引发血腥的、长久的、毁灭性的内战。”

腓特烈与伏尔泰

自上而下的开明专制

与宗教宽容政策相对应的,是腓特烈大帝刻意营造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他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鼓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他信奉康德名言:“作家的自由,是人民权利的唯一保障。”而他本人的名言是:“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人民说他们想说的话。”照康德的看法,这正是腓特烈大帝文化(Kulture)自信的表现:只有自己已经启蒙,并且手中握有一支庞大军队的君主,才敢允许每一个公民“大胆说出你的想法”。这也是腓特烈大帝治下开明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照政治史家的观点,他采用的这种“问计于民”的内部征询机制,使得大众有机会参与政治(尽管是“有限”的参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了日后“替代性国会的功能”,在当时可谓独一无二。

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民众不仅拥有言论自由,也能享受结社自由——在腓特烈大帝的支持下,“星期三协会”之类政治俱乐部充斥各种流言蜚语、讥弹妄议,几成“法外之地”(大帝本人偶尔也会驾临)。以1773年耶稣会(Order of the Jesuits)来普事件为例:当年,教皇迫于法、西、葡等国压力,宣布取缔耶稣会。后者成丧家之犬,腓特烈大帝却不顾民意汹汹,下令邀请耶稣会士来此避难。他认为,对于普鲁士民族而言,教育是头等大事——民族的未来取决于下一代人的发展。但是,由于连年征战,各级教师奇缺;在有些学校,他不得不任用一些年老体弱的老兵滥竽充数。耶稣会倚仗教皇势力,在欧洲各国横行霸道,不得人心,但它在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方面的功绩却是世所公认。在腓特烈大帝强力推动下,普鲁士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及全民教育的国家。19世纪以后,普鲁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腓特烈大帝的这一英明决策。

腓特烈大帝不仅亲自参与俱乐部讨论,有时他也会重拾旧好(他年轻时的志向是当一名文学家),亲自动手撰写文章。1785年,为了推动法典的颁布实施,他在权威期刊《柏林月刊》第5期发文,题为《诸侯通向永恒的新路》,呼吁在普鲁士全境“进行一场大改革”。该社论指出:“当一位诸侯想造就一部能特别持久的法律时,他就必须给这个国家一部宪法……从来就没有哪位君主能无限制地稳定他的统治,除非他将这种统治交到人民的手中……诸侯应习惯于让人民分阶段地参与公共事务,并寻求有能力的人作为代表来关照这个民族的幸福。”康德为此发出赞叹:一位专制主义的君主,竟然能与启蒙思想家们一起讨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例外”!

包括康德在内的启蒙思想家,有一个共同理想,即建成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在一个共和国,宽容是自由的产物,是快乐与富足的基石。”(伏尔泰语)腓特烈大帝不是思想家,但他却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想:“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愚昧和偏见斗争……启蒙思想、培养道德,尽我的力量,让人民能够尽量得到合乎人性的幸福。”尽管腓特烈大帝脾气暴烈(受疾病困扰,晚年尤盛),颇遭人诟病,但他终身鞠躬尽瘁、勤勉于公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位之前,他在《欧洲政体现状之思考》(1738)一书里写道:无论古今,还是在不同的国家,人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激情和欲望导致相同的结果。“君王与常人一样有两个弱点:野心和懒惰。”而他一生的努力,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人性的弱点。德国历史学家冯·施勒策(August Ludwig von Schlözer, 1735-1809)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曾为德国拥有腓特烈大帝这样的君主而感到庆幸,并宣称正是因为他自上而下的开明专制改革,才让德国避免了法国大革命那样的血腥暴乱。

腓特烈与伏尔泰在无忧宫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73年,腓特烈大帝写信给伏尔泰说:“我已经废除了农奴制,改革了严苛残暴的法律,修建了一条连接所有主要河流的运河;我也已经重建了那些在1709年瘟疫中被夷为平地的村落,排干了沼泽地里的水,在当地第一次建立了警察机构……一个诞生过哥白尼的国度,不应该因为暴政而陷入荒蛮之中。”

1750年代,伏尔泰曾在帝居无忧宫(Palais Sans Souci)荣膺“帝师”,三年间师徒其乐融融。后来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分道扬镳,但二人始终保持密切的通信关系——腓特烈大帝曾言,晚年独处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收到伏尔泰的书信。他在回忆录中曾感慨,平生两大幸事:一是他人生的最初三年能够生活在路易十四大帝时代,一是他能够有幸和伏尔泰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778年,伏尔泰去世,腓特烈大帝哀伤不已。随着日薄西山,老成凋零,他的孤寂感也愈发强烈。

晚年的腓特烈大帝,时常穿着朴素的蓝制服,牵着心爱的小狗,在波茨坦街头漫步。这件制服是普通的军官服,又脏又破。国王似乎要借此表明,他是一名真正的哲学家,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外表;同时,也表明他不忘初心:“我是普鲁士的仆人,也是人民的仆人,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个人的享受。”与光彩照人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不同,腓特烈大帝命人为自己制作的宣传画上只有一位满面倦容的老人:脸颊深陷,嘴角下垂,牙齿也全部掉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恰恰是国王希望后人记住的形象——与早年跃马扬鞭的英武之姿形成鲜明比照。进入1780年代,除了原先的疾病,腓特烈大帝又患上头疼和哮喘。“虽然要不了你的命,却可以无情地把你折磨到窒息的程度。”一连好几个月,他晚上无法入睡,只能坐在扶手椅上。“如果你们想找个守夜人的话,可以雇佣我,”他对到访者说。1786年8月,他写信和不伦瑞克公爵夫人道别:“老年人必须为年轻人让路。”

伏尔泰去世后,与公爵夫人的通信几乎成为他唯一的慰藉。在另一封书信中,他向公爵夫人报告园艺的最新成果:“我阅读了维吉尔的《农事诗》,早上我把我的园丁赶下了地狱,因为他说我和维吉尔对于园艺都是一无所知。我种的西芹已经长出来了,我以前种的树发出了新芽,放养的鹅也都回来了,你给我寄的草莓种子已经收到了。有空的时候,我会走进花园,体会春天的到来,看新芽勃发,赏春花烂漫,用丰特奈尔(Fontenelle)的话说,就是我在当下享受春天。”即便身体日益衰颓,但他自由宽容的思想却未见丝毫退步,如前一封书信结尾所言:“上帝就像园丁培育鲜花一样,把人们塑造成各自的样子:水仙花、茉莉花、万寿菊、康乃馨或是紫罗兰,然后就把人类安置在地球上,不再干涉,顺其自然地成长。”——伏尔泰在一部名著的结尾忠告世人“料理好自家的园子”(“ 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显然出自同一机杼。

18世纪的“无忧宫长笛音乐会”。腓特烈二世在无忧宫吹奏长笛,伴奏的是大键琴演奏家巴赫。

腓特烈大帝在回忆录中曾感喟,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牺牲个人的理想——“出身无法选择,命运已经注定,我多么厌恶这一切啊。”从他晚年那张肖像画上,似乎也不难看出:这是一位被困在王座之上,舍弃了自己挚爱的哲学、诗歌与长笛(他在上述领域皆达到专业水准)的可怜之人。尽管考虑到腓特烈大帝“马基雅维利式”的权谋、话术和自我包装术(self-fabrication),或许那个浪漫的文学艺术家和哲人,本来就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南希·米特福德(Nancy Mitford)在传记中不止一次提及腓特烈大帝的“双重人格”:卡莱尔等人只注意到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与好战的个性,却有意无意忽略了其作为启蒙哲人和艺术家的一面。

卡莱尔在湟湟六卷插图本《腓特烈大帝传》中将18世纪文化艺术贬斥为“一片空白”(他曾公开宣称18世纪是一个“最没有价值的世纪”),而将伏尔泰为首的启蒙运动视为致使人类沦入“无尽黑暗时代”的罪魁祸首。然而,在米特福德看来,卡莱尔根本无法理解腓特烈大帝的完整人格——“他所喜爱的仅仅是作为国王、作为战士、作为统治者、作为德意志民族领袖的腓特烈大帝,而对于腓特烈大帝的另一面——伏尔泰乖戾的学生、作曲家、艺术收藏家以及巴洛克式宫殿的建造者等诸方面,卡莱尔无不嗤之以鼻。”

这也正是米特福德这部《腓特烈大帝》出彩之处。在这位英国女作家看来,作为德国人,腓特烈大帝确实很契合尼采“超人”学说,也体现出“把诗人藏在内心,而外表则毕恭毕敬(discipline)”的德意志精神。因此,唯有正确认识腓特烈大帝所代表的这一种德意志精神,才能准确把握20世纪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历史根源。

腓特烈大帝之死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大帝于无忧宫沙发椅上安详辞世,享年74岁。他身后没有留下子嗣,其王位由侄儿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临终之前,腓特烈大帝命人诵读伏尔泰《路易十五时代简史》(Précis du siècle de Louis XV),并留下遗言,希望自己死后安葬在无忧宫——这也应验了他当初的预言:“吾到彼处,方能无忧。”(“Quand je suis là, je suis sans souci.”)

这位中欧小国普鲁士君主,以其不世出的文治武功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即便到了晚年,他仍以老骥伏枥的情怀为国奉献,并以此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赞誉。康德将18世纪后半叶称为“腓特烈大帝时代”,堪称是对这位君主最高的礼赞。

杨靖,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女足世界杯奇迹:首次参赛小组第3出线+杀进决赛,创造历史

1-0!女足世界杯奇迹:首次参赛小组第3出线+杀进决赛,创造历史

侃球熊弟
2025-11-06 07:15:39
何以承载百万用户信赖?华为乾崑智驾ADS进化论

何以承载百万用户信赖?华为乾崑智驾ADS进化论

汽车网评
2025-11-04 15:46:43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走吧自驾游
2025-11-05 18:04:38
新闻多一度丨神二十推迟返回 空间碎片影响有多大?

新闻多一度丨神二十推迟返回 空间碎片影响有多大?

新京报
2025-11-05 18:11:09
杭州网红“大逃亡”,网红之都跌落神坛!

杭州网红“大逃亡”,网红之都跌落神坛!

财经三分钟pro
2025-11-05 13:58:59
被骂了25年“烂片鼻祖”,凭啥现在封神?

被骂了25年“烂片鼻祖”,凭啥现在封神?

陈天宇
2025-11-06 00:59:26
白百何好友下场了!揭露争奖细节,放话大不了鱼死网破电影不上了

白百何好友下场了!揭露争奖细节,放话大不了鱼死网破电影不上了

无处不风景love
2025-11-06 10:08:19
比水贝黄金市场还热闹,深圳华强北有产品翻倍涨价!商户称“每天都在涨,后面可能更贵”,但不敢囤货

比水贝黄金市场还热闹,深圳华强北有产品翻倍涨价!商户称“每天都在涨,后面可能更贵”,但不敢囤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00:32:06
超230万人想看,预测票房160亿,《哪吒2》全冠地位不保了

超230万人想看,预测票房160亿,《哪吒2》全冠地位不保了

影视高原说
2025-11-05 18:19:17
国足选帅如同儿戏,足协说了不算惨遭打脸!不可抗的因素选邵佳一

国足选帅如同儿戏,足协说了不算惨遭打脸!不可抗的因素选邵佳一

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2025-11-05 19:46:13
耳光大赛曾有选手被击倒后脑出血去世,最高奖金8万美元 赵鸿刚被KO后戴墨镜接受采访:现在看人还是“重影”

耳光大赛曾有选手被击倒后脑出血去世,最高奖金8万美元 赵鸿刚被KO后戴墨镜接受采访:现在看人还是“重影”

鲁中晨报
2025-11-06 06:55:29
梅西隔空回击C罗:世界杯是终极成就!夺冠的感觉无法描述

梅西隔空回击C罗:世界杯是终极成就!夺冠的感觉无法描述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6 09:44:22
翁帆女士受聘顶尖985大学

翁帆女士受聘顶尖985大学

双一流高校
2025-11-05 18:22:29
当山姆会员抵制阿里高管,他们在抵制什么?

当山姆会员抵制阿里高管,他们在抵制什么?

花儿街参考
2025-11-05 20:02:22
藏不住了!断供率3.7%引恐慌,中国银行紧急改报告删数据

藏不住了!断供率3.7%引恐慌,中国银行紧急改报告删数据

麦小柒
2025-11-05 20:41:11
英媒爆猛料!中国用ASML“落后”光刻机造出先进芯片,美方拦不住

英媒爆猛料!中国用ASML“落后”光刻机造出先进芯片,美方拦不住

金错刀
2025-11-05 12:08:15
离谱!东南亚电诈园区办公室里,竟然出现了中文横幅……

离谱!东南亚电诈园区办公室里,竟然出现了中文横幅……

麦杰逊
2025-11-05 12:52:35
导演汪俊也没想到,王家卫录音曝光后,自己竟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导演汪俊也没想到,王家卫录音曝光后,自己竟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5 17:27:39
因为AI热潮,史无前例的“电力牛市”已经到来,大佬们纷纷开始布局

因为AI热潮,史无前例的“电力牛市”已经到来,大佬们纷纷开始布局

爆角追踪
2025-11-05 16:15:19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2025-11-06 10:47:00
燕京书评
燕京书评
以思想和学术观照现实
48文章数 14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最高法院就关税政策合法性展开辩论 美财长罕见出席

头条要闻

美最高法院就关税政策合法性展开辩论 美财长罕见出席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数码
旅游
健康
本地
房产

数码要闻

小米通话12月3日停止服务:用户数据将被彻底清除

旅游要闻

视频丨智利冰川游从业者无奈见证消失中的冰川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江东,给你留「门」儿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