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地上,诞生出了无数神箭手,也出现了太多关于神箭手的典故,如后羿射日,李广射虎,长孙晟一箭双雕,另外还有养由基,南霁云等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神箭手。但要是是跟宋朝神箭手号称“大宋人形加特林”的王舜臣相比,那可真是弱爆了。
像李广射虎,后羿射日多多少少还有点神话传奇色彩,而王舜臣却是在战场上实打实的打出来的,而且是在绝境之中打出来的,可信度是很高的。是有正史记载的。
种朴吐蕃之战
要具体讲王舜臣的战绩,就要提到种家将。种家将与杨家将一样,都是世代从军,都是将门世家。种家从第一代种世衡开始,就世代从军,一直在西北一代戍守边疆,抵御西夏吐蕃。第二代种古、种谔、种诊又被合称为“关中三种”。 三种镇守边关,时常与吐蕃、西夏征战。种古人称“小隐君”,曾担任镇戎军的司令。种谔曾经镇守鄜延军,而种谊更是厉害,一生几乎未尝一败。第三代种家军以种朴,种师道,种师中而闻名。
王舜臣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展现神射本领正是跟随种朴征讨吐蕃之战。
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吐蕃叛乱,种朴领军攻打吐蕃,兰州知州王舜臣作为种朴的偏将跟随种朴出征。熙河经略使胡宗回先是命令
种朴达到前线之后分析敌情,认为宋军刚败士气低落,不能贸然出击。应该避敌锋芒,寻机而动。但熙河经略使胡宗回是个文官,不懂军事,一连几次催促种朴,用上级身份强迫种朴出兵。种朴只能领军前往,同时命令两位番僧为向导。这两位番僧实际上是奸细。他们告诉种朴吐蕃人害怕颜色鲜艳的旗帜,如果多多亮出颜色鲜艳的旗帜,吐蕃人必定害怕,定能成功。种朴听信了番僧的建议,制作出许多颜色鲜艳的旗帜,大摇大摆的出兵。
“羌人虽畏旗帜之多,益(更)畏大将之旗鲜明光彩者”,种朴信其言,别制新旗数百竿,文采甚绚,建旗而出。——《续资治通鉴长编》
结果当然是被这两个番僧给骗了,被二人引入了吐蕃人的伏击圈。鲜艳的旗帜又给吐蕃人表明了种朴的位置,于是吐蕃士兵猛攻种朴中军,种朴战死。部下溃逃,被山隘阻拦,大军都挤死在小道上无法脱身。
羌知朴来,伏以待。朴遇伏,首尾不相应,朴殊死战,为贼所杀,以马负其尸去。羌乘胜追北。师还遇隘,壅迮不得行。——《宋史》神射手王舜臣大显神威
正在宋军无法脱身之时,偏将王舜臣挺身而出。他飞马奔驰,独自断后。敌军有万人,七员大将领兵在最前方。王舜臣猜想,这七个人必定是敌军最狡诈,最善战之人。如不杀掉,宋军就危险了。
王舜臣在阵前高喊:看我让先行者眉心插花,引弓射出三箭,三名敌将眉心中奖,应声倒地。其他四将吓得转身逃跑。王舜臣再次射出四箭,羽箭贯穿四敌将后背,敌将殒命。
偏将王舜臣者善射,以弓卦臂,独立败军后。羌来可万骑,有七人介马而先。舜臣念此必羌酋之尤桀黠者,不先殪之,吾军必尽。乃宣言曰:“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引弓三发,陨三人,皆中面;余四人反走,矢贯其背。
王舜臣神箭接连射杀七名大将,敌军万人不敢向前。王舜臣借此之机,整顿军队,宋军回身对敌。不久敌军再次进攻。双方激战。战斗一共打了四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中,王舜臣连发1000多箭,箭无虚发,四个小时的高强度作战,手指崩裂,手上的血一直流到手肘之上。等到 天黑,宋军得以越过山隘,撤军回还。
舜臣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指裂,血流至肘。薄暮,乃得逾隘。将士气夺,无敢复言战。当是时,微舜臣则师歼矣。事闻,赠朴雄州防御使,官其后十人。——《宋史·种朴传》王舜臣功绩有无夸张成分
一连四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射箭1000多支,也难怪王舜臣被称为“宋朝加特林”,这简直就是人形弓弩了。早知道连续不断的射箭对于臂力,可是相当大考验。连续不断的射箭,身体也会受不了。
《宋史》对于这段记载可能在射箭数量上,时间上有夸张的成分。但王舜臣神射的本领毫无疑问是真的,否则也不可能记载在史书之上,大书特书了。当时是在战场上,生死之间,人的潜力是会被激发出来的。就算是有夸张成分,也不能掩盖王舜臣一直连续射箭的高超射箭本领。论实战射箭本领,可能冷兵器时代,没有一个人比得过王舜臣。他也可以称得上,古今第一神箭手了。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