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莫道桑榆晚”中的“桑榆”到底指什么,整首诗又该如何理解?

0
分享至

有朋友来信问这两句诗到底该如何理解,为何能够在今天指代“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诗豪刘禹锡的一首应和诗作《酬乐天咏老见示》。

乐天是谁?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白乐天。

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人同龄,同进士出身,都是文采飞扬之人。年轻的时候虽然没有混在一起,但是同样被贬谪起复,到老了,两人又同时闲居洛阳,交游唱和,往来频繁。

实际上刘禹锡的仕途启动要比白居易早,贬谪也更早,虽然两人年纪一样。刘禹锡在青年时期交友结党之人比白居易更高一层,他和韩愈、柳宗元往来,并结交王书文,成为东宫太子党。太子登基后,立即使用这帮东宫旧人发动永贞革新,开始对付权贵宦官。因为时机不成熟,手段激进,又触动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其它小团伙成员全部贬出京城,成为谪地司马,一共八人,即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而这一时期,白居易还只是校书郎,无法和政治集团中心的刘禹锡、柳宗元搭上话。也正是八司马被贬出京城后,白居易才开始崭露头角,尽展自己愤青的一面,用新乐府诗文运动将老权贵们得罪了一个遍,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方向。这段时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是跟他感情更好的元稹。但是元稹死得早啊,所以临到老了,白居易反而与刘禹锡来往较多。

刘禹锡的性格要比白居易犟得多,绝不肯低头,在外流贬还过得挺开心的(至少诗文达观),学民歌,写《陋室铭》,像是一颗煮不烂的铜蚕豆,自顾自快乐地生存。这也导致他反复被贬二十三年,而白居易大概在江州司马任上三年,即转忠州刺史,又两年后召回长安,从此一路亨通。

巧的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元和九年(815年),也正是刘禹锡、柳宗元被召回的同年,两人因此在路上相遇。但是随着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永贞旧人被认为死不悔改,又全部发放边远,刘禹锡开始贬谪二十三年的第二段漂泊仕途。

一直到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人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那首著名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出于此时的刘禹锡之口。

这首作品,我前面有过详细赏析,刘禹锡在应和诗中气势明显压了白居易一头。我们不讨论整体诗歌成就,单论名句应和,刘禹锡豪气天成,当得住“诗豪”一称。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

因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依旧是两人唱和作品,而且虽然两人都已垂垂老矣,刘禹锡气势不减,心胸开朗,诗格仍然在白居易作品之上。

这种气势上的碾压,来自刘禹锡铜蚕豆般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个人性格,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疑在耿直的诗豪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诗豪是之谓大丈夫也,“在人虽晚达,于树比冬青”(另外一首《曾乐天》)。

也正因为如此,“莫道桑榆晚”这首作品,须得和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一起来读才有意思,不过并不麻烦,因为晚年白居易的诗,那正是香山体的风格代表,言浅意深——虽然意不一定深,但是言一定是浅的。

两个古稀之年的老头,都有眼疾、脚痛,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写了一首诗送给刘禹锡(字梦得):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从格式上来说,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的五言排律。

什么是排律?就是严格遵守平仄格律,十句以上的格律体。在平仄关系的延展下,需要一韵到底,并且除了首尾二联之外,其它联都必须对仗。

格式上我们就不多纠结了,除了基础的一三五不论和“锦鲤翻波”之外,这是一首严格合律的五言排律(大家有兴趣的话去看格律诗专栏,有专门细致的讲解)。那么按照道理来说,刘禹锡要和诗的话,同样应该以排律和之。

内容相对于格式,就要简单多了。相信不用翻译,大家也都能看懂。首联起笔聊天模式,咱们都老了,这都什么样子了啊?中间三联细致联写自己的龙钟老态,第五联开始进入感慨,尾联抒发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无力、无奈的心情。

而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不同,正在这关键的尾联。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首先验对格式,果然是一首平起不入韵的五言排律,有两处孤平拗救(讲解见专栏),算是严格合律。

内容,结构也和白居易的作品相同。首联回答白居易的首联,谁还能不老呢?有什么好可怜的?中间三联同样是描写老年人的状态,但和白居易不同的是,他的第四联“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就不再是写年纪大的缺点了,而是开始转入老年人的优势描写——咱们都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也不是白混的,现在看人就像望山,一看一个准。这就是生活经历带来的老年人特有的经验财富了。

再看第五联,白居易写的是“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还是老朋友感情好,虽然很多少年事都忘得差不多了。这依旧是沉沦在回忆中不能自拔,而刘禹锡的“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则已经完全摆脱桎梏,并开始对白居易进行精神疏导。“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下此”,解决这个问题,“下”,是攻克的意思——整两首诗唯一有一点难度的就是这一句了。

你仔细想想,咱们这些阅人历事的经验,是不是都是长处啊?你想通这一切,是不是就能想开了?老了又如何,咱们至少年轻过。

尾联,就是全诗精华所在了,刘禹锡这两句是自然而然地从第五联顺势而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两句是名句,大家都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要感叹自己老了,咱们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呢,就像这漫天红霞,虽然时尽黄昏,却是格外的绚丽、灿烂。

只不过这是意译,你真的懂得这句顺口能出的名句修辞和原始意思吗?特别是近代以来,有很多想当然的人,想当然的专家做出误校、误导,让这两句诗进入了一个人为的歧义理解之中。

就前段时间,我还看到有人独树一帜的标题:《原来咱们都理解错了,读了这么多年的“莫道桑榆晚”居然是这个意思》(类似,我记不全了)。写这文章的还是个诗词大号,几十万粉丝的那种,标题也很耸动,所以我也点进去看了。结果点进去一看,其实还是荒唐的旧调重弹,那就是说“桑榆”其实不是桑树、榆树,而是指天上星宿中的“桑星、榆星”——太阳落到这两颗星的位置了,就是傍晚了。

这种解释其实相当有误导能力,毕竟咱们都知道有“参星、商星”,那么这种看似符合逻辑的思路是否正确呢?其实很简单,你看看中国古代星相学中,天下的星宿是否有“桑星、榆星”?根本就没有嘛,所以这其实就是一想当然的扯淡,因为符合浅层逻辑思维而被误传了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占领主流解释,却被一些创作者拿来糊弄猎奇的读者,当然,也可能他自己也信这种解释吧。

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是使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典故。其实更早出处是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你看要是用什么“桑星、榆星”,解释得通么?

实际上“桑榆”就是指傍晚时分,太阳光线照耀在桑树、榆树顶端的日暮景象,古人就是用来指代黄昏。

那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不是就清楚了呢?刘禹锡在这里引用“桑榆”典故,还有一处精妙所在,不细想是体会不到的。那就是“为霞尚满天”,想过没有,“为霞”,什么“为霞”啊?

你一定会说,就是比喻晚年人生啊,发光发热啊——你说得没错,不过是如何比喻转换到刘禹锡、白居易的晚年人生的呢?

“为霞尚满天”这一句省略了主语,这个主语,并非是晚年之类的,而是照在“桑榆”上的夕阳。夕阳成流霞满天红,才是最后一句的正常文字逻辑。

我们就像曾经耀眼的太阳啊,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这样,才将老年人生和夕阳、桑榆、满天红霞真正地从意象底层结合起来。让人觉得“对对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才是刘禹锡的文笔修辞手法。

至于他的高昂志气,那是在文笔之上的自然流露凸显。

这里再说一下“桑星、榆星”之说从何而来。有认真的朋友曾进行过考证,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山东临沂师专的老师们编写的《古句新用》。该书135页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注释中说:“桑榆,二星名,在西方。通常说,日在桑榆,就是说太阳西下,已到桑榆二星的地方,天将晚了。后用来比喻人的晚年”——后来被《古代名诗大观》等多种书刊辗转引用,因此流传甚广。

这位朋友后来致电当年出版《古句新用》的编者,也证实了这一点。当年主持编写《古句新用》的姚承宪教授说,“桑榆二星”的说法只是个别编者从刘禹锡诗字面上所作的一种推想,并无确切出处。在书稿复印前的讨论中,不少人主张将这一缺乏根据的注释删去,但不知为什么又保留下来了。可见,“桑榆二星”之说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不足为信。

所以,这就是个自以为高大上的想当然、瞎猜测,然后被类似官方出版物不断不加头脑地传播,终成大谬。

这也反向说明了一点,赏析古诗,不怕有想法,你的新奇解读,说不定哪天也成为大流行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坐滩破船迎来大结局?中国把仁爱礁围成铁桶,菲军参谋长下死命令

坐滩破船迎来大结局?中国把仁爱礁围成铁桶,菲军参谋长下死命令

古事寻踪记
2025-08-29 07:31:53
通缩杀疯了!99%的人抢降价货,1%的人囤这3样躺赢

通缩杀疯了!99%的人抢降价货,1%的人囤这3样躺赢

流苏晚晴
2025-11-01 22:08:24
美国报道的南海撞机事件,迫降后全国专家会诊,美方说万幸没升级

美国报道的南海撞机事件,迫降后全国专家会诊,美方说万幸没升级

干史人
2025-08-30 07:00:02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孔孔说体育
2025-11-02 06:19:25
39岁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39岁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2 18:40:16
适合轻熟气质的姐姐穿的简约搭配

适合轻熟气质的姐姐穿的简约搭配

美女穿搭分享
2025-10-08 14:47:01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离婚才7天,41岁唐嫣直接官宣喜讯,原来早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离婚才7天,41岁唐嫣直接官宣喜讯,原来早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科学发掘
2025-10-31 06:27:46
王艺迪4:3夺冠,拿到4万美元,收获第三个冠军赛女单冠军

王艺迪4:3夺冠,拿到4万美元,收获第三个冠军赛女单冠军

郭揦包工头
2025-11-03 00:45:32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山河月明史
2025-09-09 17:00:57
3年之后,两岸统一的希望,恐将落在这个人的身上!

3年之后,两岸统一的希望,恐将落在这个人的身上!

老范谈史
2025-10-18 21:13:14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大嘴说台球
2025-11-02 22:34:13
1946年,朱旦华被救回延安后,江青仔细看她的长相:我认识你

1946年,朱旦华被救回延安后,江青仔细看她的长相:我认识你

元哥说历史
2025-11-01 16:20:03
老师不敢讲了!教科书遭清洗,敏感内容全删除,美国教育风向变了

老师不敢讲了!教科书遭清洗,敏感内容全删除,美国教育风向变了

壹知眠羊
2025-10-31 14:37:57
41岁白百何现身东京,她的下跨变得好大啊,脸也胖了,变化真大

41岁白百何现身东京,她的下跨变得好大啊,脸也胖了,变化真大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31 11:34:31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我爱英超
2025-11-02 17:29:43
波司登有对手了!山东小厂逆袭成户外黑马,13亿卖爆中产衣柜

波司登有对手了!山东小厂逆袭成户外黑马,13亿卖爆中产衣柜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01 00:48:51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互联网大观
2025-11-01 09:51:44
养花人的天塌了!工业废土伪装成养花土被曝光,自制营养土成潮流

养花人的天塌了!工业废土伪装成养花土被曝光,自制营养土成潮流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12:11:29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双一流高校
2025-11-02 20:26:44
2025-11-03 03:59:00
梧桐树边雨
梧桐树边雨
诗词国学
1584文章数 100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教育
家居
本地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教育要闻

学龄前的孩子真的不要教,榜样的力量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