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疫情延期了整整一年东京奥运会,在历时17天后落下帷幕。
在古代希腊,每当举行奥运会期间,各交战城邦之间必须停战。
而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这样一场特殊的盛会,像是“停战”一般,奥运会让世界人民暂时忘记了身边肆虐的疫情,在这17天稍稍地缓了一口气。
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在不知道这条隧道将要走多久的时候,我们希望奥运火炬能在隧道尽头成为一盏明灯”。
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3天时,国际奥委会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Together)。
主题叫做“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的开幕式,就犹如一场盛大的预告片,提前播映了这17天里,全世界是如何共情,为胜利而欢呼,为失利而叹息,为错误而愤怒,为感动而落泪。
竞技体育的赛场鲜活又残酷,没有青春不老,没有常胜不败,但奥运会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竞争。
在奥运的赛场上,最动人的瞬间往往不是夺冠的那一刻,而是诠释热爱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有的人因为热爱,难说再见。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退役,2017年生下女儿,到2019年宣布复出,两届奥运会冠军、32岁的吴静钰第四次站上东京奥运会的舞台,却未能在跆拳道49公斤级复活赛上“复活”。
同样四次参加奥运会、34岁的“妈妈选手”刘虹,同样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退役,2017年生下女儿,同样是2019年复出,在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最终未能实现卫冕,只收获了一枚铜牌。
但对于她们来说,奖牌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不需要用它的成色来定义了。
有的人因为热爱,而团结在一起。
羽毛球女双四分之一决赛,中国组合陈清晨/贾一凡战胜日本的福岛由纪/广田彩花,赛后凡尘组合特意来到开赛前遭遇十字韧带撕裂重伤的广田身边,向她致以慰问,四位世界顶尖选手互相鼓励,拥抱在一起,感动了中日两国的网友。
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结束后,夺得两金两银的张雨霏在泳池边等待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给这战胜白血病重返泳池的姑娘,送上了一个拥抱,并送上祝福:“See you next year,明年亚运会见。”
有的人因为热爱,而惺惺相惜。
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结束后,参加过五届奥运会的匈牙利传奇拉斯洛·切赫向夺得金牌的汪顺祝贺,而汪顺则是用双手握住他的手向他鞠躬致敬,这一举动得到欧洲媒体和网友的一片盛赞。
田径女子铅球决赛中中国选手巩立姣夺冠后,新西兰选手、铜牌获得者亚当斯,第一个走来拥抱巩立姣,祝贺她终于圆梦,从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再到东京奥运会,她们是对手,更是彼此的见证者。
正如顾拜旦所言:“对奥运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对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力拼搏。”
同一片奥运赛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人生,他们在17天里合力写下了共同的奥运记忆。
从“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到“Worlds we share”(我们共享这世界)。
纵使山川异域,此刻风月同天。
这便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