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TVB重头戏《天与地》播出,但收视低迷,最终收视率年度倒数第二;引进内地后,由于事涉敏感情节,被广电总局禁播,成为TVB影视进入内地后的首部“禁播剧”。
2012年,《天与地》夺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剧集,在深夜重播后,获得5点以上的收视率,一雪前耻。由于他的题材新颖、风格大胆,加上对白与情节涉及对香港社会现状的不满,引起不少年轻观众共鸣,在网上被香港网民“封神”,誉为“神剧”。
故事
1992年,许家明与刘俊雄、郑振轩、宋以朗组成摇滚乐队,四人和许家明的女友叶梓恩本来志同道合、其乐融融。但因为乐队演出的机会愈来愈少,音乐理念有所分歧,逐渐面临解散的危险。
许家明提出,五人一起去新彊天山旅行。但是,临行前,家明和梓恩吵架,五人行变成了四个男的旅行。谁料,途中遇到暴风雪,四人滞留雪山二十多日。最终,只得刘俊雄、郑振轩、宋以朗三人走出风雪,许佳明却不知所踪。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都很清楚,当暴风雪来临之时,身受重伤的许家明不治身亡。在被困的20个日日夜夜中,另外3人唯一的食物就是最好朋友的......
十八年后,四个存在于世的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或许是出于不想看着互相碍眼,或许是不想相互提醒自己的恶行,原本亲如兄弟的三个男人十八年来互不往来。
直到有一天,“遗孤”叶梓恩被曝困在山中,三个男人不约而同赶到警察的封锁圈外……
所以,故事不得不继续,可是该何去何从……
选择
这是一个黑暗的故事,剧中的三个男人,共同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伏尔泰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以,幸存的三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了“逃避”。
刘俊雄——选择自我赎罪
刘俊雄(林保怡饰)本来是个出色的会计,前途无量。
天山上发生的事让他深感自责和愧疚,他放弃了自己的会计工作,转而投入到工会,全心全意为工友们争取合法权益。为此,常做出集会、游行、示威、抗议、甚至绝食等行为争取劳工福利。
他本人衣着朴素,开着破车、吃着全素,满口仁义道德、为民请命;他就是要“自苦”,要用“利他”的方式,选择自我救赎。
宋以朗——选择自我麻痹
宋以朗(陈豪饰)和刘俊雄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混迹金融圈,穿名牌、开豪车,他大口吃肉、口喝酒,流着鲜血、打着泰拳。半生不熟、血淋淋的肉,送到嘴边他眼都不眨一下,或许是因为他经历过更血腥的,更令人作呕的画面。
他本是金融公司一个最普通的职员,靠勾搭自己的女上司上位;上位后,又一脚踹了这位女上司,转头娶了公司的小老板。可即便这样,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和自己曾经的上司,现在的下属纠缠不清,妥妥“渣男”。
注意他的表情,麻木
在金融市场里,他尔虞我诈,甚至故意调快系统时钟,借机打时间差炒期指。他一方面,借着两个女人的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想摆脱两个女人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主宰者。
利用、拉踩、出卖,忘恩负义、翻脸无情,这些对现在的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可能是因为他早在18年前就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做过了那些更黑暗、更无情、更灭绝人性的事。
他说:“咖啡因可令人头脑清醒,酒精却会令人灵魂麻木,我们金融业者,两样都需要。”
郑振轩——选择自我封闭
郑振轩(黄德斌饰)的逃避手段是三兄弟中最绝的,他直接选择了忘记。
如果说,另外生存下来的人,或多或少都因为“那件事”痛苦,在心理上备受折磨。只有他,从生理上,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失忆”。
他是这些人中最快乐的,他毫无心理负担地活着。
虽然眼睛有遗传性疾病,最后不可避免地会失明;虽然,事业上没什么成就,过着最普通的日子。但是,他的妻子、子女都在他身边,对他不离不弃,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是,他也有他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在天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永远不清楚,为什么曾经那么好的朋友,成了陌路?他一直想当李俊雄和宋以朗的和事佬,以为他们的不合只不过是“角度”和“观点”的问题。他懊恼,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两兄弟的“敌对”关系。
可是,他不知道,看起来最善良、无辜的他,其实是第一个将刀砍下去的人。
叶梓恩——选择自我沉沦
最无辜的是叶梓恩(佘诗曼饰)。
男朋友莫名其妙就“失踪”了,她的世界崩塌了。
她自责,为什么临行前要和家明吵架,不然她可以一直陪在家明身边,无论生死。她也有恨,那三个回来的人,为什么没有把家明带回来,而且对天山上的事永远含糊其辞。
很多人说,时间是一剂良药,但它可能不是解药。
时间长了,叶梓恩很明白家明不可能回来了,不可能回来意味着什么?成年人,不需要非得把“死”字挂在嘴边。
生活还是要继续,事业、家庭、婚姻、爱情,这些都是生活的最基本元素。
她干着电台DJ,负责解读大众心事,到处收集声音;她跟老公、朋友一起举杯庆祝结婚纪念日,一转头就和情人在马路上拥吻。直到某一天,叶梓恩才突然意识到,她的事业重心是家明喜欢的音乐,她的丈夫、情人都是家明的替身。
原来,她从不曾放下过家明。
人心易变
纳兰容若有词曰: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只是不知道,是自己薄情寡义变了初心,还是人心本来就易变。
刘俊雄
劳工领袖刘俊雄,看似拼尽全力“为民请命”,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为了赎罪,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
这一点,他的上司工会主席江兆泉已经看出来了,他提醒刘俊雄:一切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劳工本身,而不是为了自己。可惜刘俊雄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不断升级劳工行动,还想着参选议员,用“最短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以为,凭着自己多年“为民请命”建立的声望可以中选,谁知还是一败涂地。灰心丧气的他,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抨击政治,揭露自以为是的政治潜规则(这段可能就是被禁播的原因),这时的他已经如临深渊。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此后的刘俊雄已然成了那个深渊里的人。
和一手带他入行的江兆泉闹翻,进入他原本很鄙视的宋以朗的金融公司,为了利益和大老板发生婚外情,对付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宋以朗,利用一直暗恋自己的女孩儿,并最终导致她自杀身亡。
宋以朗
宋以朗的自私和无情显而易见。利用感情是他最会玩儿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两个被他利用的女孩儿都对他死心塌地。
然而,他却有自己软肋——叶梓恩。因为梓恩,原本最激烈的他可以选择放下对刘俊雄的芥蒂;我行我素的他,只有面对梓恩的时候才可以停下来默默守护。他说:曾经有个女孩儿在天桥底下哭,我陪了她一整夜,从此之后,我就知道我和其他人都不会有结果。
他有自己的底线,他利用感情,利用得明明白白,他自私,自私得坦坦荡荡。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魔鬼”,直到“道貌岸然”的刘俊雄进入他生活,他才意识到还有他需要守护的东西。
爱与不爱,一个眼神就明白
宋以朗也变了,变得温和、内敛,有原则、有底线。远离令他迷失的金钱游戏,把自己关在小酒吧里弹着吉他,唱着年少时的歌。
郑振轩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当郑振轩想起一切的时候,就到了该选择和偿还的时刻了。
可是怎么做才对?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是选择面对自己的良心,告诉叶梓恩全部的真相;还是基于私心,选择一直隐藏不说。
这个时候,他才完全理解了刘俊雄和宋以朗的困境。而他的困境被刘俊雄看在眼里。这个曾经备受“天山秘密”折磨的人,把这种“折磨”很自然地加诸在郑振轩身上。不仅让他更加痛苦,还以此要挟他的妻子,从而牢牢绑住两夫妻,让他们帮忙做假账、对付宋以朗,谋夺更多的私利。完全忘了“罪不及妻儿”,更忘了“朋友妻不可欺”。
从前,那个满嘴“忆往昔”和“兄弟情”的郑振轩也不见了,既成的事实,反正没法改变,那就不去改变好,他是被逼“黑化”的,但其实也是自愿黑化的。
叶梓恩
有些道理说起来都明白,做起来却不一定做得到。
家明的尸体被发现了,残肢。
她最后的一点幻想破灭了,和三个男人重拾的友谊当然也没有了,信任都不存在了,友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叶梓恩原本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热情体贴的和善女子。虽然,她之前对家明的失踪始终有疑问,虽然,和那三个男的没有交集。但当她得知那三个人仍然关心自己的时候,那种友谊仿佛一下子都回来。
她参加宋以朗的婚礼,倾听郑振轩的心事,帮助刘俊雄上电台做宣传。可是,当她赖以信任的基础不再了的时候,她开始变得多疑、暴躁,伤害了身边很多人。
直到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人自杀身亡,留下一封遗书,而这份遗书就是给那个曾经通过电波用温暖安抚人心的叶梓恩。
结局
其实,故事不一定都有什么结局。
刘俊雄黑化了,可是,当他收到那个为他而死的女子发过来的最后一条短信时,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原来,良心未泯。
宋以朗并不是真的“解甲归田”,只不过暂避锋芒等待时机反扑;为此,他不惜牺牲一直爱着自己的那个女人。可是,他只是想拿回自己的事业,不想将刘俊雄赶尽杀绝。
做假账、洗黑钱,这些事桩桩件件,郑振轩一家是跑不掉。夫妻两个为了对方,被迫受刘俊雄要挟,结果相互牵制,都栽了进去。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麦琪的礼物》,好笑、讽刺,又很无奈。郑振轩眼睛瞎了,幸好,老婆还在。
叶梓恩,一心想完成家明的遗愿,办一个真正的摇滚音乐节,不是不能放下什么,而是为了彻底画个句号。可是,因为某些莫名其妙的商业原因,却要被迫取消。当她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场地时,不知道为什么,竟有大批热血青年赶到了会场……
keep on rock&roll
最后,我们又能听到叶梓恩通过电波传递的温暖又振奋人心的声音,又看到兄弟三人在台上玩儿起了摇滚。他们激情High唱,忘记了时光,忘记了纷争,忘记了曾经的痛苦与内心的黑暗。仿佛,他们还是18年前怀揣着梦想的死党。
可是,一场音乐会真的能改变很多吗?
曲终,人总归是要散的……
被低估的剧
这部剧是TVB金牌编剧戚其义的代表作,戚其义在TVB留下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天地男儿》、《创世纪》、《金枝欲孽》等。
他的作品大都情节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斗争不断,没有什么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而且往往没有太好的结局。看他的作品经常觉得心情沉重,看完又若有所思。
这种风格的剧,若非有宏大的背景套着,就会让人看着心累。《创世纪》讲商战,世人都能接受商场尔虞我诈;《金枝欲孽》讲宫斗,明晃晃地就是要“斗”才好看。但是这部《天与地》,他讲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太过累心的生活,并不受大众喜爱。所以首播被弃。
习惯了港产“合家欢”的普罗大众,在那个时候,还沉浸在“饿了我给你煮碗面”、“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的迷雾中。如果,有人告诉他,友谊并不一定牢固,人心其实有很多面可以剖析的时候,他就会像受到了惊吓,本能的逃避。
题材是这部剧的一个卖点,“天山事件”作为一个直击人心的切入点,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这一刀的。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注定它不能被广泛地传播。
这也是一部“生不逢时”的好片。
如果,这部片放在十年后,放在喊着“港剧已死”的现在,相信他会是一匹黑马。他的立意、拍摄手法,以及他不同于以往港剧的风格会让人眼前一亮。去年,被网友津津乐道的《叹息桥》,其实有那么点当年《天与地》的味道,只不过戚其义的手法更直白和狠辣些,挖人心挖得更深些。
十年后的香港,想来已经不是那个自以为光辉璀璨的香港,现在的人可能更愿意花点时间来自我解读、自我探讨。
来个小结
年少多好顽劣多好不甘安於封建制度里迷信上街真理会达到旗帜高举群众声讨不惜牺牲一切去上诉权贵的想法太俗套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 …… ……如果命运能选择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如果活着能坦白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 …… ……节选《天与地》的插曲——《年少无知》,黄贯中作品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票房惨淡,在北京上映后被当作发行失败的案例,周星驰的星彩公司因此倒闭。
妥妥烂片。
1996年,北京电影学院本来是拿《大话西游》当作一个负面教材来讲的,但是当这部片子一经放映,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们直接沸腾了。许多有名的专家看形势不对,立刻对《大话西游》展开了分析,于是从《大话西游》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这几个字。
《大话西游》成了影史经典。
被禁播的《天与地》想来不可能复制《大话西游》的光彩,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翻来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