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用数据说话:中国到底哪个地方的人,考试最厉害?

0
分享至

历史上有个叫王定保的人。他是南昌人,在公元900年,即唐朝灭亡的倒数第七个年头,考中了进士,随后到南方去做官。

时值唐朝末世,王定保一路碰到数起农民起义,只好跑到广州避难,在节度使刘隐门下做幕客。

刘隐死后,他的弟弟称帝,建立南汉国,成为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

王定保时来运转,一路高升,做到宰相(同平章事),可谓位极人臣。

晚年,王定保潜心写作,写下了著名的《唐摭言》。其中关于唐代科举情况的记载尤其详细,是后世研究科举的必读书目。

在书中,这名唐代进士出身的南汉国宰相,美美地感慨一句: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此后,帝国的高官们,如果不是进士出身,不仅自己觉得人生有缺憾,别人也会看他少了点什么。

就像现在的官员,做到了一定级别,也想拿个博士文凭。这种社会心理,原来是有历史传统的。

已故史学大家何炳棣称,科举是帝国成功的阶梯,是阶层流动的通道。

当做官越来越注重出身的时候,考中进士,逐渐成为当上高官的必要条件。

这个时候,“你是哪里人”这件先天注定的事,就变得很重要了。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你要在对的时候,生在对的地方,人生的路,必定越走越宽。

01. 政治本位

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被唐朝继承并发扬光大。不像宋代以后有“科举名录”一样的档案簿,唐代没有科举及第的完整名单。

在目前已知的极不完整的数据中,唐代籍贯可知的科举及第者,是648人

其中,关内道159人河南道151人河北道132人,进士人数位居前三。

▲唐代能考的地方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寂寂无闻。

看到没,唐代考科举最牛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北方中原地区,主要包括现在的陕西河南河北山东这几个省份。

这几个地方,产生了接近全国70%的进士。

你要是穿越过去,千万别傻盯着东南沿海或长江流域一带。记住那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带。

唐朝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双首都制:西京长安神都洛阳

这两个地方,正是最出科举人才的关内道和河南道的核心。

原因无他,举国科举的政策照顾和教育资源,都集中在那里。

长安所在的京兆府选送的举子,前十名被称为“等第”,坐等及第。据王定保说,十人中最后被安排中科举的,至少七八人。

如果哪一年礼部不给面子,多让其中几个落榜,京兆尹(首都市长)就要发飙,给礼部写文书抗议,让考官好好解释为什么要让首都的考生落榜,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这种权力优势,是外地州府不可能有的。

洛阳则主要得益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当时,武则天将洛阳当作实际首都,在洛阳、长安分别开考,录取进士,而洛阳的录取名额竟是长安的三倍。

一直到安史之乱后十余年,776年,洛阳的科举才被停掉。但已为洛阳乃至河南道的举子,提供了诸多便利。

唐代的科举公平性差强人意,基本是政治本位决定录取名额。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礼部侍郎崔郾被任命为科举主考官。

一堆官员跑到崔郾家,向他推荐自己的门生。大名士吴武陵拿着《阿房宫赋》,向崔郾力荐杜牧:“此人不当状元,谁能当?”

崔郾面露难色,说今年的状元名额早被预定了,只能给杜牧安排个第五名。

有背景,最重要。

▲陕西在千年科举史上最早拔得头筹。图源/摄图网

02. 平民出头

到了晚唐,王定保出生的江南道(包括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之长江以南、四川东南部等地)在科举上开始冒头。

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饱受摧残,人口日益向南方迁徙。这样此消彼长,南方就开始崛起,无论经济还是教育,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韩愈曾说,大唐的财赋来源,十分之九来自江南。

如果王定保早生个一两百年,估计进士的头衔就一辈子跟他无缘了,只能感叹自己,官做得再大,“终不为美”。

所以说,人生的成功,时间和区域,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跟唐朝科举爱开后门、政策照顾明显等做法不同,宋朝科举一开始就讲究公平,考卷不仅要糊名,还要专人誊录,避免考官认字迹打分。

科举真正成为平民阶层上升的通道,始于宋朝。

宋太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的堂弟吕蒙亨、盐铁使王明的儿子王扶均,这三个人在同一届科举中,都考中了进士。

殿试时,宋太宗发现了他们的名字,直接拍板说:“势家不宜与孤寒竞进。”

意思是,你们这些官二代,就别跟寒门子弟抢了。

于是,这三个人的名次全让给了寒门子弟。

没背景,比有背景还重要。

统计显示,整个宋代,布衣出身的进士占了一半以上。

但是,宋朝科举有新的问题:南方人太能考了,导致北方人心里很不平衡,双方为此吵闹不休。

最著名的一次,是山西人司马光和江西人欧阳修,为科举录取方法是否公平,大吵了一架。

▲欧阳修(左)与司马光。

司马光说,北方有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几十年来竟然连一个考上进士的人都没有,可见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实则太不公平,应该按照人口比例,给各路分配名额,逐路录取。

欧阳修很不认同司马光的说法,他争论说,科举都是匿名考试,中榜后才知道籍贯,这么公平的制度去哪里找?北方进士少,只能说明北方人书没读好,说明不了其他问题。国家考试选进士,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把最好的人才选出来,而不要搞成地区间的分猪肉。

双方的理论,各有道理。

最终决定政策走向的,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在同为江西人的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科举沿袭了全国统一录取的做法;到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上位,就开始试行“分省录取”。

即便如此,整个北宋期间,南方人将九成进士收入囊中,北方进士仅占10%左右。南宋时期,因为北方基本沦陷,95%以上的进士都来自南方地区。

从具体省份来看,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进士人数高居全国前三。

根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福建进士共7043名,排名全国第一。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两宋共有进士28933名(有籍贯者),算下来,福建一省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比位居第二的浙江,整整多了2000多名进士,形势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当时人不无夸张地说:“龙门一半在闽川。”福建人绝对是当时全国最能考的。

何炳棣分析说,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比较南面的省份受益于远离宋金边界,免受战争侵扰,经济与文化也更加稳定发展。浙江、江西和福建,因此崛起。

福建在十二、十三世纪,由于早熟稻的推广,海上贸易的繁荣,以及如朱熹那样的大学者的移入,一下子成为文化先进的省份。

03. 科举改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家祖上没阔过?但北方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史实:唐代以后,在科举之路上,最阔的永远是南方省份。

风水轮流转,只是转到南方哪个省的问题。

元代常被称为文化的荒漠,不过,史学家发现,江西当时是全国书院最多的省份。这些书院为江西保留了无数的读书种子。

江西在宋代,其实文化已很昌盛,人才辈出。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位,其中三位是江西人: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换句话说,十一世纪的中国,执文坛牛耳的有两个:一个是苏轼他们家,另一个就是江西人。

在科举上,宋代的江西,排名仅次于福建和浙江,稳居前三。

明朝开国后的前100年,江西凭借这些文化积累迅速崛起,并超越闽浙两省,成为全国最能考的省份。

尤其是赣江中流的吉安府,在明初100年间,产生了426个进士,以及33个巍科人物(巍科人物,特指会试第一名和殿试前四名)。这两个数据,分别占全国同一时期的1/12和1/4

在1400年和1404年连续两次科举殿试中,共有一甲进士6名,吉安人包办了5名。真的是全国科举看江西,江西科举看吉安

▲明代江西地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整个明代的科举,可以分三段看:

前面100年,最能考的是江西人;
中间100多年,浙江人发力,比江西人还能考;
最后四五十年,江苏逐渐取代浙江。

综合下来,明代全部24800多名进士中,产生进士最多的三个省份是:浙江3697人江西3114人江苏2977人

有来自福建的朋友问了:两宋最能考的福建人,这时去哪了?

明代福建2374名进士,排全国第四。总数是比前三名省份弱一些,但不是弱在考试能力,而是弱在人口总数。

明代福建的人口仅有170多万,比起动辄五六百人口的浙江、江西、江苏,显然吃了大亏。

所以,如果按人均进士数计算,福建人依然是全国最牛的。

这个省每万人平均拥有进士13.26人,是浙江的两倍,江西的2.85倍,堪称一骑绝尘,无人能敌。

对于整个帝国而言,老问题又来了:人才都出自东南,其他地方的人还有什么奔头?

早在明初,朱元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名开国皇帝是南方人,这逼迫他必须向北方士子释放更大的诚意,从而凝聚整个帝国。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会试放榜,考上的51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无一北方人。

北方士子群情激愤,高喊有黑幕,联名向朝廷状告主考官刘三吾,说刘三吾是南方人,所以偏心。

这件事惊动了皇帝。

为了有效收买北方人心,朱元璋诛杀了新科状元,并亲自出题阅卷,增补了61个进士。这61人,全部是北方人。

此后,明朝的科举制度迎来重大改革。

大约从1425年起,明朝会试开始试行“南北卷”制度,针对南北方分别录取进士,比例为“南六北四”,即南方占60%,北方占40%。

后来,又增加了中卷,把全国划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域,分别录取进士。比例为南卷55%、北卷35%、中卷10%。

这项改革影响深远,直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实行分省录取制度,“南北卷”制度才最终被废除。

▲明代浙江,是全国最能考的省份。图源/摄图网

04. 资本时代

明代历时两百多年未能破解的南北人才失衡问题,到清代,总算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

1712年,已经做了50年皇帝的康熙,突然意识到“南北卷”制度虽然可以相对调和南北方的人才结构,但无法解决省份之间的人才比例问题。

他说,我观察这些年来的进士录取名单,有的省进士很多,有的省进士很少,这不科学,以后干脆“按省取中”好了。

所谓“按省取中”,原型来自于北宋司马光的“逐路取士”,跟我们现在高考制度中的分省录取基本一致。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每个省的大小、人口多寡,分配每个省的举人名额。比如,浙江、江西都分到了94名,以后这两个省每届录取举人就都是94人,再由这94人去参加国考(会试),按一定的比例录取进士。

这种录取方式,对文化欠发达省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实施分省录取制度前,甘肃连一个进士都没有,实施后,甘肃一共出了200多名进士。

但对科举大省则不是好事。分省录取最大限度地把考试竞争压缩到了省内,你一个省中举名额就那么多,考生都很强的话,竞争肯定就很激烈了。

不过,经过这轮制度调整,清代进士的南北分布,相比明代均衡多了。

在清代总计26800多名进士中,排名前四的省份及其中举人数,分别如下:

江苏2933人浙江2803人河北2707人山东2249人

两个南方省,两个北方省,是不是比明代前四都是南方省看起来舒服一点?

因为进士名额基本都是按省分配,这个时候单凭一个省的进士数来判定这个省的人能不能考,已经不太准确。

更为准确的数据,要看巍科人物(即会试第一名和殿试前四名)的分布。

从理论上讲,殿试的名次是中举者完全自由竞争后分出高下的,这才能代表全国的水平。

清代产生巍科人物539人,排名前四的省份及其人数,分别如下:

江苏169人浙江125人安徽41人河北38人

可以看出,无论是进士人数,还是巍科人物,江苏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考霸。

早在清初,翰林院里几个文人闲聊,大家谈起家乡的土特产,说来说去无非山珍海味、象牙犀角。轮到苏州人汪琬,他慢吞吞地说:“苏州特产状元。”举座瞠目结舌。

后来的历史证明,汪琬真没吹牛,清代114个状元中,有24个苏州人,占比超过1/5。

江苏和浙江,这两个最典型的江南省份,清代一共出了69个状元(江苏49个,浙江20个),占了全国的一半多。这对于全国,尤其是北方,形成了智商上的降维打击。

有时候连皇帝都看不下去,要出手干预,平衡一下。

1750年的殿试,内推第一名是江苏人赵翼,第二名是浙江人胡高望,第三名是陕西人王杰。乾隆一看,问左右:国朝至今,陕西出过状元吗?大臣们说,还没有。

乾隆说,从今天开始就有。

说完,把王杰从第三名调到第一名。在乾隆看来,江苏、浙江的状元已经够多了。

苏浙两省为什么能在最后一个科举朝代独占鳌头?

说起来,科举在清代已经进入了拼资本的阶段——拼经济资本,拼文化资本。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有能力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就单个家庭而言,也相对更有钱让孩子多读书,多买书,多请名师。再不济也有家族互助组织帮忙,上义学,送路费。

学者沈登苗说,“在科举时代,有否真正的资格应试,主要取决于父、祖辈的经济条件;能否在场屋中胜出,大多靠的是本人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实力——经济实力与自身智力决定人们在科举道路上能走多远”。

事实证明,阶层流动的大门,越到帝国晚期,关得越紧。

宋代超过一半进士出身平民,明代这一数据减至47%,清代继续下降至37%。到了晚清,进士基本被官宦子弟垄断了。

▲科举最后一个朝代,经济最富裕的江苏最厉害。图源/摄图网

05. 千年变迁

帝制时代,科举实行了1200多年。每个时代,最能考的人都来自不同省份。

唐代:陕西人
宋代:福建人
明代:浙江人
清代:江苏人

唐宋之际,进士人数有一个南北易位的过程,此后,北方人再也撼动不了南方人在科举上的优势。

历史上考试最强的南方三省,恰好集中于东南沿海,且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个由南往北越来越强的过程。

就历史进程而言,除了个人努力,每个时代,科举的终极决定力量也不一样。

唐代:陕西人胜出,主要靠地理区位+政治优势;
宋代:福建人胜出,主要是赶上北方普遍沦陷+科举平民时代到来;
明清两代:浙江人和江苏人胜出,主要靠经济资本+文化资本。

可见,影响科举的主要因素中,政治因素有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与此相反,经济因素则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最后闲扯几句。

江西科举在宋明两代,尤其是明初的100年,有过闪耀全国的表现。这得益于北方士人南迁,江西靠近水路和相对中央的位置,对他们形成了吸引力,成为其最早的落脚点。

江西由此成为南方最早跨入文化发达省份的一个。

文化南传,由此兴盛。

福建科举在明清之际的相对没落,跟郑成功长期割据东南沿海,与清政府对抗,导致福建战乱、人口内迁、贸易中断有关。

等到清军完成征服,东南的贸易中心已南移到了广州。在拼资本的时代,经济比不上江浙的福建,科举能力自然也就退化了。

科举时代最后的赢家——江苏浙江两省,其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延续至今。

长三角迄今仍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圈,而这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经济辐射能力,均为全国最强。

一项关于中国两院院士籍贯分布的统计显示,1955年至2017年间,江苏籍院士共463人,浙江籍院士共395人,远远高出其他省份(第三名,山东籍院士157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长三角地区自明代以来重视科举、发展教育的当代福报。

为什么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参考文献:

王定保:《唐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邓小泉:《唐代科举人才区域分布的教育因素》,《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徐泓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3年

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中国文化研究》总第26期,1999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拿下NBL大合同!孙铭徽,牛啊!中国第一控卫真有能耐……

拿下NBL大合同!孙铭徽,牛啊!中国第一控卫真有能耐……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6-16 00:03:59
3场丢6球!颜骏凌数据不骗人!6场世预赛,王大雷完成中超诺伊尔

3场丢6球!颜骏凌数据不骗人!6场世预赛,王大雷完成中超诺伊尔

建哥说体育
2024-06-16 18:37:54
董方卓看瑞士3-1匈牙利有感:我们和现代足球差距何止场上球员

董方卓看瑞士3-1匈牙利有感:我们和现代足球差距何止场上球员

直播吧
2024-06-15 23:40:52
马斯克:美国忘记如何登月很正常,埃及也不知道金字塔是怎么建的

马斯克:美国忘记如何登月很正常,埃及也不知道金字塔是怎么建的

吾天
2024-06-16 01:21:15
人社部发布最新养老金数据,2024年企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是多少?

人社部发布最新养老金数据,2024年企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是多少?

社保小达人
2024-06-15 12:19:45
0:0!1:2!中超2大豪门接连爆冷,嘴硬争冠?申花上港背后1大真相

0:0!1:2!中超2大豪门接连爆冷,嘴硬争冠?申花上港背后1大真相

话体坛
2024-06-16 03:59:24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毕导
2024-06-14 17:15:49
上海市普陀区公务员薪资待遇

上海市普陀区公务员薪资待遇

小鬼头体育
2024-06-16 16:18:40
法国极右翼领袖勒庞:若赢得议会选举,不会推翻马克龙

法国极右翼领袖勒庞:若赢得议会选举,不会推翻马克龙

花非花008
2024-06-16 19:56:43
地方财政吃紧愈演愈烈,这两个现象却全国普遍,花钱大手大脚

地方财政吃紧愈演愈烈,这两个现象却全国普遍,花钱大手大脚

兰子记
2024-06-16 17:34:56
中国重大决策:不能让中国的洪水白白流走

中国重大决策:不能让中国的洪水白白流走

科技良言
2024-06-16 07:28:13
可惜了!中国石油2年股价5元拉11元,股东涌出11万人,倒在黎明前

可惜了!中国石油2年股价5元拉11元,股东涌出11万人,倒在黎明前

惜别的海岸
2024-06-16 13:30:21
5折卖房,自刀百万,广州郊区业主,终于平静地疯了…

5折卖房,自刀百万,广州郊区业主,终于平静地疯了…

广州PLUS
2024-06-16 15:36:06
乘客寥寥无几!嘉定⇌市区的公交,是否还有存在必要?

乘客寥寥无几!嘉定⇌市区的公交,是否还有存在必要?

创作者_GRCQ
2024-06-16 19:10:34
巴黎奥运会女排项目12强出炉:中国、意大利、美国、巴西在列

巴黎奥运会女排项目12强出炉:中国、意大利、美国、巴西在列

直播吧
2024-06-16 13:41:08
上午九点进手术室,下午五点才出来,医生:她发生了苏醒延迟

上午九点进手术室,下午五点才出来,医生:她发生了苏醒延迟

麻醉知识科普
2024-06-15 20:23:12
理想汽车车友汕头活动多车追尾 组织者:突遭大雨,车距较近,致5车追尾

理想汽车车友汕头活动多车追尾 组织者:突遭大雨,车距较近,致5车追尾

红星新闻
2024-06-16 19:16:10
又全裸去餐厅!坎爷老婆透明豪放露点,超大胆穿搭到东京竟变这样

又全裸去餐厅!坎爷老婆透明豪放露点,超大胆穿搭到东京竟变这样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6-16 00:23:36
赖清德出席台陆校百年校庆,抛出互不隶属,抨击首战即终战

赖清德出席台陆校百年校庆,抛出互不隶属,抨击首战即终战

战域笔墨
2024-06-16 18:08:15
女生“羞羞”私处痛,男生丁丁太长的过错?

女生“羞羞”私处痛,男生丁丁太长的过错?

水白头
2024-06-16 01:10:02
2024-06-16 21:04:49
最爱历史
最爱历史
介绍古今中外历史
1824文章数 660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G7峰会上特鲁多口误:将努力确保乌克兰承担责任

头条要闻

G7峰会上特鲁多口误:将努力确保乌克兰承担责任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本地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QS排名大跳水的10所美国大学:虽然我们没充钱,但可别真拿我们当“野鸡”!

伊姐周日热推:电影《沙漏》;动漫《眷思量2》......

亲子要闻

你是我最棒的老爸 祝天下所有好爸爸父亲节快乐#土豆王国彩虹糖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军事要闻

以军宣布在加沙南部实行"战术暂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