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克生 | 何谓礼生?礼生何为?——明清礼生的分类考察与职能定位

0
分享至

来源:《史林》2021年第2期,注释从略。

作者:赵克生,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何谓礼生?礼生何为?——明清礼生的分类考察与职能定位

赵克生

摘要

明清时期,作为统称的“礼生”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既有特定差役的礼生,又有临时选用的礼生;既有官礼生,又有私礼生。礼生在官、私礼仪活动中赞礼执事,须按既定仪注照式襄事,否则就会受到纠仪者纠举。礼生对于礼仪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能否主导礼仪,而在于通过他们的赞相,营造出礼仪应有的礼容与秩序,礼义精神的完美表达正是以良好的礼秩与礼容为前提。同时,礼生也充当了礼仪传播的中介,即礼生主要担任了官礼、士大夫家礼与村落世界之间的中介。

关键词

明清;礼生;分类;职能

明清以来,许多官私礼仪活动仍以礼生赞礼、执事,礼生成为这些礼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人。但礼生很少受到学界的关注,对于礼生的来源、身份以及在礼仪活动中的角色担当等情况知之甚少。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在地域社会文化史框架内研究礼生,代表性成果有李丰楙对台湾地区民间礼生的研究、王振忠对明清徽州礼生的研究、刘永华对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礼生的研究。其中,刘永华以地方礼生为研究的起点,借鉴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李丰楙等人的成果,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礼仪中的礼生赞礼情况,形成了关于明清礼生的系列观点:1.“专家论”。明清礼生参与赞相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主要礼仪,在引导这些礼仪时,礼生通常是其中最为重要乃至唯一的礼仪专家群体。2.“导演论”。礼生在王朝礼仪(如祭礼)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典仪、内赞是王朝礼仪中的礼生,在整个仪式中担任‘导演’的职责,负责引导整个礼仪,甚至皇帝与神明之间的沟通,也是在由他们提供的仪式框架之内展开、完成的”。在释奠仪式中,参与表演的人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献祭主体,包括主祭官、分献官与陪祭官等;第二类是乐舞生;“第三类是以通赞为首的礼生群体,他们是释奠仪式唯一的仪式专家,负责引导整个仪式过程,让整个献祭活动井然有序。假如说前两类人是前台演出的‘演员’,那么不妨说,礼生是在幕后引导的‘导演’”。3.“中介论”。礼生不仅担任了官方、士大夫文化与村落世界之间的中介,也担任了儒家礼仪与其他仪式传统,特别是道教仪式传统之间的中介。

以上这些成果比较充分地探讨了明清时期的礼生、特别是地方礼生的存在状态与角色担当,关注了地方礼仪展演、传播的动力机制;礼生是礼职人员,对礼生的研究也表明近年明清礼仪制度史研究开始由礼制向礼职拓展。毋庸讳言的是,既有相关成果对明清礼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憾与盲区,具体表现在重视地方礼生而对宫廷、政府举办重大礼仪活动中的礼生研究不足;对礼官与礼生分辨不清,因此对礼生的角色担当、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可能有违历史实情,也就是说,礼生不过赞礼、执事而已,其作用很难说是“主导性的”。有鉴于此,笔者拟在时贤研究基础之上,对明清礼生进行分类探讨,希冀对明清礼生的研究能全面一些,更切近历史实情。

一 明清礼生的分类考察

“礼生”之名,其来悠久。盖自汉代以降,就有用儒生赞相礼仪、充当礼生的传统。明清时期,不仅用儒学生员充当礼生,还兼取民间俊秀子弟之声音洪亮者为礼生。礼生的主要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赞礼,如民间所称“请礼生,通引赞,读祝叫班”,礼生在礼仪活动中担任通赞、引赞之类的司仪之职,按照既定礼仪环节,宣唱礼名、肃班、引导行礼、宣读祝文等;一是执事,除了赞礼,礼生在礼仪过程中还有一些事务性工作,如陈设物品、呈送请柬、纠仪等。“礼生”是一种统称,其名虽一,而礼生群体内部的差异却很大,既有特定差役的礼生,又有临时选用的礼生;既有官礼生,又有私礼生,故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拟将明清礼生分为三类,逐一进行考察。

(一)作为差役的礼生。这类礼生由明清政府佥派,在王府、皇陵、孔府等处承差执事。《续纂淮关统志》把明清时期淮安钞关的礼生归于“职役”,意为此处的礼生和王府、皇陵等处的礼生一样,其身份都是一种差役。洪武十三年(1380)诏免太常寺斋郎、礼生之家徭役,说明太常寺礼生也是当差应役。由于后两种礼生如何承担差役的情况不甚清楚,此处主要探讨明代王府、皇陵礼生和明清时期孔府礼生。

王府即明朝的藩王府。明兴,行分封之制,以诸子为亲王,封藩建国,拱卫朝廷。诸王“不锡土、不临民、不治事”,唯于封地建立王府,镇守一方。有明一代,共建50余座亲王府,星布全国。每个王府设置护卫军、王府官之外,朝廷还通过佥派差役的形式为之提供医、匠、礼生、仪从等服务。

合用乐舞生一百二十名,斋郎四十名,礼生一十名,铺排一十名,屠户一十名,医士二名,厨役四名,乐工二十七名,烧香道士四名。该布政司着落附近府州县照例佥送应用。

每个王府应有礼生10名,这是定额。如有不足,则由王府向朝廷申请补充,批准后交由所在地方政府佥补,不得私自选用。正统八年五月,梁王府承奉副阮留奏称:“本府礼生多缺,请行安陆州佥发四人补之。”英宗命礼部议复,礼生可补二人。正德以后,礼生不仅从民户佥补,还可以从黜退生员中选补,仍不得超过定额。

王府设礼官以掌礼仪。奉祠所设奉祠正、奉祠副各一人,负责王府祭祀,包括祭祀社稷、山川、宗庙、五祀、旗纛等;典仪所设典仪正、典仪副各一人,负责王府礼仪。奉祠、典仪之外,另有不入流的引礼舍人2至4人。这些礼官属于王府文官系统,与承差应役的礼生在政治地位上差别较大,一个礼生一般需要十年时间才有可能升至引礼舍人。礼生不仅不具有官的身份,而且甚至比生员的地位还低,他们中有些人是由革退生员佥补的,故礼生不得用儒巾。

再看皇陵礼生。明代皇陵有泗州之祖陵、中都凤阳之皇陵、南京之孝陵、湖广承天府之显陵等,都设有祠祭署,专掌祭祀,但文献最常提及的佥选礼生以供祭祀的皇陵主要是凤阳之皇陵和湖广之显陵。成化《中都志》载:

皇陵设皇陵卫守护,祠祭署供祭祀。奉祀一员,祀丞三员,俱勋旧世袭。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分为六十四社,社各有长,俱土民,全免粮差,供祭、直宿、洒扫。冠带礼生二十四名,于陵户内选用,遇祭执事。正旦、冬至、清明、中元、孟冬祭祀,俱祠祭官行礼;每月朔望祭祀,中都留守司官行礼。

比拟中都皇陵,显陵卫祠祭署置奉祀一员,以戚属为之,给署印;设礼生24名,供祭祀执事。结合二陵,可知皇陵礼生定额24人,由当地的民户或陵户选用。如果缺员,皇陵礼生的补选与王府礼生一样,需要呈报朝廷,官为佥补。嘉靖时,显陵礼生王同仁等年老病故,致使礼生分派不敷,由守备太监张方和钦差蒋华向礼部题请,于黜退生员内考选,入选者“各身家无过,声音洪亮,礼仪颇熟”。显陵的例子表明,佥选皇陵礼生的标准不论户等之高下、丁粮之多少,而论声音、体貌是否堪任礼生。有些礼生老死于皇陵,说明这种差役既不是世代相袭也不是短期轮充,可能长期、专门服务于皇陵。这种服务就是祭祀时充当执事,行礼则由祠官担任。

孔府礼生专为曲阜孔庙祭祀而设。洪武初专设孔庙相礼生,于附近州县选取年幼俊秀子弟60名,在庙演习礼仪;每月朔望及四时祭祀,在孔庙供赞相之职。顺治元年(1644),山东巡抚方大猷题准,照明朝旧例,设礼生60名。雍正元年(1723)加封五代时的王建,立崇圣祠,又咨准添设20名,共80名。此外,颜、曾等圣贤庙也照孔庙之例,设礼生供役相礼。

上述王府、皇陵与孔府等地礼生都是承担与礼仪相关的特定差役,故礼生之家当部分或全部免除普通民户应承担的其他差役。洪武时太常寺礼生优免全家徭役;明清两朝,孔府礼生都是优免本身徭役,仍免本户二丁徭役,以应往来供给。正因为礼生有优免的特权,有些人会串通官吏,谋充礼生,试图规避差徭。明代中后期,随着徭役改革,一些地方的礼生不再直接佥差,而是由政府出钱募役。如荆州郡王府礼生6名,徭编银每名3两,共银18两,由黄冈县、罗田县、蕲州分摊。江西都司有礼生5名,也是募役而充,每名徭银壹两贰钱,于裁革余丁精兵月粮银内支给。

(二)儒学生员充任的郡县礼生。明清时期,各地府、州、县政府每年都有许多礼仪活动,包括三大节庆贺、迎接诏书、新官上任、祭孔、乡饮、乡射、鞭春,祭祀社稷、城隍、山川与祀典所载的地方祠庙等。以上礼仪活动都会用到礼生,这些礼生即是本文所称的郡县礼生。洪武二十年(1387)之前,郡县礼生类似王府礼生,作为一种差役,由地方政府佥选民间俊秀子弟承当。因弊端丛生,明朝遂革除专差,改用儒学生员兼任郡县礼生:

先是,命郡县籍民充仪从,及选民生资质祥雅者为礼生,遇迎接诏赦、进贺表笺及春秋祭祀,则令赞礼供事。而郡县富民夤缘有司,假此为名,影蔽差役,或因以为奸。至是事闻,命罢之。遇迎接诏赦之类,以儒学生员赞礼,事毕仍令肄业。

郡县礼生是儒学生员临时充任的一种角色,他们在不同礼仪活动中当值的人数和承担的差事可能各异。以正德《安庆府志》和康熙《安庆府志》记载的郡县礼生情况为例,从明中期到清前期,安庆府文庙祭孔用礼生79人,启圣祠祭祀用礼生25人;风云、雷雨及山川、城隍悉如社坛祭祀,用礼生为文庙之半;祭厉用礼生8人,乡饮酒礼用礼生30人,乡射礼用礼生25人,鞭春用礼生5人。这些礼生在礼仪活动中各有值守,如文庙祭祀的79名礼生分工明确:“通赞,二;引赞,十;拂拭,六;陈设,十有一;监宰,二;毛血,七;奉帛,九;执爵,九;盥,三;司尊,二;祝,一;彻馔,七;司香烛,六;司库,二;司厨,一。”鞭春礼所用礼生5人分别为通赞2人,引赞2人,进鼓1人。通过这些明细的分工,可以看出礼生在各类礼仪活动中基本承担两种差事,一是赞礼,一是执事。两者相较,执事属于事务性的杂活,很少“礼仪含量”,而赞礼则需要熟悉各种礼仪,预习演练,方能符合仪注。

赞礼的相对专业化,逐渐使赞礼生成为地方儒学生员中一个独立群体。明代国子监曾选“气象可观者”为礼生,专职赞礼。嘉靖《寻甸府志》把“习礼生十名”与廪膳、增广、附学生员并列,意味着习礼生不同于其他诸色生员,其职责专在习礼与赞礼。清朝沿用明制,赞礼生专职化趋势更加明显:

国朝初,国子监选在监肄业、文行兼优、仪表端庄、声音弘亮者充赞礼。其各省自督抚及于州县皆有赞礼生,以该学生员为之。康熙二十五年覆府州县卫,赞礼不许滥用,仍照国子监选择补充,大学六名,小学四名……赞礼生无廪给,每年节旦或岁终,官府量为赐予,以示优恤、酬答之意。若《长沙府志》载,知府马金门详请以醴陵义学余谷易银,作礼生膏火,其法甚善。

康熙二十五年(1686)规定赞礼生有定额,按照大学、小学不同,分别为4人或6人。这里的大、小学指的是府县学的规模,一般府学为大学,县学为小学。赞礼生从生员中挑选,享有生员优免差役的特权,但与廪膳生员不同,无日常津贴。为了酬答礼生赞礼辛劳,各地通常会给予礼生一些工食费、膏火费等补助,例如安庆府设学田约68亩,“府学赞礼生员收租,以酬终岁之劳”。漳平县学有“北门店并楼四间,教谕蔡承锡置,为冬至祝寿礼生员酒面之需”。

此外,康熙中期以后,清朝隆重祀孔礼乐,地方儒学文庙祭祀中除了原有的礼生(或称赞礼生、相礼生),还陆续出现了“佾礼生”这一新的礼生群体。佾礼生“演迎神拜跪之礼,奏九成之曲”,既奏乐,又行礼;赞礼生只是赞唱、引导。二者的另一区别在于,礼生从生员中考选,佾礼生从童生中考选。乾隆《句容县志》载:“雍正六年,奉敕修订丁祭礼仪。南省江宁府旧以神乐观道士充当乐舞者,悉行裁革,另选身家清白儒童为佾礼生……行文各学仿行。”又光绪《五河县志》载:“礼生四名,遵例于与考文生员内选充;佾生三十六名,于与考文童生内选充。”待遇上,佾礼生也有免役特权和饭食银补贴。

(三)私礼生。前两类礼生都是官为佥选,服务于王府、府县衙门等官方礼仪活动,可称为官礼生;而民间礼仪活动中亦有礼生,可称为私礼生。这些礼生由宗族或一般家庭择请,在民间婚、丧、葬、祭等礼仪中充当赞引、执事。王振忠《明清以来徽州的礼生与仪式》一文研究的礼生主要是活跃在祭祀、丧葬、冠、婚以及迎神赛会等场合的徽州私礼生。笔者拟就徽州之外的私礼生再做一些探讨。

明人曾说:“丧祭必用礼生,不必备,通赞一人, 执事二三人可也。”明清时期私礼生在地方社会的宗族祭祖中非常普遍,无论是祠祭还是墓祭,所用礼生都较其他礼仪更为常见,人数也更多,礼生在祭祖礼仪中充当了通赞、引赞、陪引及其他诸执事。为了直观地了解宗族祭祖中的私礼生,笔者根据几种家谱文献,整理成表1:

表1 宗祠祭祖中礼生的选任、分工与人数情况简表

资料来源:陈秉仁整理《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礼仪风俗卷》(上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96、422、426、508、518、615、528页。

结合表1,可把宗族祭祖礼生的情况大致归纳四点:1.祭祖所用礼生的数量一般少者五六人,多者十数人,诸如绍兴刘氏春秋祭祖用礼生二十余人者则较为少见;2.礼生主要选用本宗族子弟中的读书知礼、声音洪亮者充任,如子弟众多,则需择取,或由各房分派。如本族子弟不足,可请亲朋子弟为礼生;3.参与祭祀的礼生要衣冠整齐,预习礼仪,以免临时失误,以求礼容整肃;4.礼生是宗族子弟,以有事宗庙为荣,参与祭祖活动乃是应尽之义务,故酬谢礼生只是分享胙肉、饮福酒或参加族宴而已。

在地方俗礼中,私礼生亦很普遍。如一些地方流行“堂祭”:

今有好礼者,富户少而寒士多,不能皆立祠堂,即不获按时致祭。灵輀将驾,永别孝堂,仁人孝子之心未忍,恝恝然,不得已而从减,于发纼之前一日,邀族党亲朋之在学者,堂祭于家。

有新丧者必有家祭,又谓之堂祭。先择日发柬,遍招亲友陪祭。更请通赞、鸣赞、读祝礼生。凡酬爵、上香、进馔、献帛、备食、送神、焚香,陪祭亲友皆变服,随主祭者行跪拜之礼,仪文繁缛,竟日达夜。礼始毕,乃演剧饮客。计一祭,所费不赀。

堂祭的礼生通常要请府、州、县学中生员,即“庠生”,以4人为宜,他们可能是宗族或亲朋子弟,也可能是丧家出钱雇请的。这些礼生参加官方礼仪活动时,他们是官礼生;但参加堂祭这类私家礼仪活动,则是私礼生。又如,岭南流行婚礼用礼生。“昏礼不亲迎,或遣人代行,则延童子之文秀者往,谓之礼生”。谒祖拜堂时,礼生读祝文。这类礼生往往用宗族或亲朋之家读书识字的孩童充任。

综观以上,从王府大院到寒家小户,礼生在官私礼仪中都是相当活跃的。同时,在“礼生”这个统一的标签下,礼生群体情况又是十分复杂的。虽然存在专门差役的礼生、儒学礼生专职化等情况,但明清地方社会很难见到基于自由雇佣关系、以赞礼为谋生手段的职业礼生,他们赞礼大多是缘于宗亲关系的义务性劳动,即便有少数以赚取礼金为目的的赞礼行为,总体上看仍属于地方读书人偶一为之的“副业”。

明清礼生的职能定位

明清时期,赞相礼仪的礼生是否如刘永华所言,上至郊庙、下至乡饮、乡厉等礼仪都有他们的参与,他们是这些礼仪活动最为重要乃至唯一的礼仪专家,起着主导性作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对礼生职能做出准确的定位,为此,首先需要区分礼生与礼官。

礼生可能赞相礼仪,但赞相礼仪的不一定都是礼生。明清两代郊庙等朝廷重大礼仪的赞礼者是由部院大臣、太常寺和鸿胪寺官员充任的,他们充当礼官角色。礼生是民,不具有官的身份,礼生与礼官地位悬殊,前文曾述及明代藩王府的礼生晋升到不入流的引礼舍人需要十年的资历,那么礼生与正三品的太常寺卿、鸿胪寺卿之间的差距更不啻霄壤。正因为礼生地位低下,在郊庙等重大礼仪中,难见礼生的赞礼身影,担任赞唱、引导之职的都是礼官。先看宣德元年(1426)耕藉田仪注:

上祭先农毕,太常寺卿诣大次,奏请诣耕藉位。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引皇帝至耕藉位,南向立,三公以下及从耕者各就从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耜;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讫,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寺卿奏请复位。皇帝复耕藉位,南向坐。三公五推,尚书、九卿九推。讫,各退就位。太常寺卿奏礼毕,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引,皇帝还大次。

再看清朝祭地之礼:

皇帝至外壝北门外神路左,降辇。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入大次。俟礼部尚书率太常官诣皇祇室,恭请神位,安奉黄幄。毕,太常卿奏请行礼,皇帝出大次,盥洗。赞引太常卿恭导皇帝由外壝北右门入内壝北右门,升子阶,至二成黄幄次拜位前立。太常赞礼郎引分献官四人由北左门入,至阶前夹甬道立。鸿胪官引陪祀王公位阶下,百官位外壝门外,均就位,左右序立,均南向。典仪官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供〕乃职以下自瘗毛血至彻馔,皆典仪官唱赞,武舞八佾进。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乃瘗毛血,迎神。司乐官赞,举迎神乐,奏中平之〔章〕凡举乐,皆司乐官唱赞,后同。赞引官奏跪拜兴,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在明代耕藉田和清代祭地这两种礼仪中,赞引官主要是太常寺卿。按照明朝制度,太常寺卿当“天子亲祭则赞相礼仪,大臣摄事亦如之”,即皇帝亲自参加的祭祀,或者皇帝应该参加而因故未能参加、由大臣代行的祭礼,太常寺卿都要赞相礼仪,充当赞引之职。清朝也是如此,“皇帝亲祀坛庙,赞引用太常寺卿二人”。太常寺除了长官寺卿之外,其他礼官也有参与上述礼仪的,如太常赞礼郎引导分献官。清代祭地礼中,还出现了鸿胪官,即鸿胪寺礼官,明清时期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常担任典仪、鸣赞之职。赞引之外,上述两礼分别有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任执事礼官。总之,这两种皇帝参加的王朝典礼中没有出现礼生赞相礼仪,都是礼官赞礼。既如此,那种认为礼生是郊、庙等重大典礼中最为重要乃至唯一并起着主导性作用的礼仪专家的说法自然难以成立。

接下来看看另一种情况:在礼生能够赞相的礼仪中,礼生能否成为最重要乃至唯一并起着主导性作用的礼仪专家?

明代藩王府礼生定额10人,礼生日常的差事就是在王府奉祠等礼官们的带领下参加王府的礼仪活动,或当差执事,或在礼官的指导下讲习王国典礼。明初担任周王府奉祠正的周是修曾描述王府礼官的职责:“每日又将祭祀的礼仪动静与同僚并礼生、斋郎人等讲明习熟,不可有一些生疏处。”这些王府礼制都是朝廷颁降的,每一礼仪必有一种仪注,行礼时按仪注进行,不可违背走样,需要礼生反复演练才能合礼应节。因为有指导礼官,礼生不是唯一的礼仪专家;因为按仪注、走流程,礼生很难有主导礼仪的机会,实际上,礼生不得有丝毫越出仪注的举动,只能照式襄事。

府州县等地方政府礼生赞相礼仪的情况与王府的情况基本类似。三大节庆贺、迎接诏书、新官上任、祭祀社稷、城隍等常规性礼仪都有仪注,载于明清《会典》等政书或礼书。例如,明代地方的“新官到任仪”包括四个部分:

一、有司新官受职赴任者……至城外,斋宿三日。第四日清晨,父老人等导引入城,遍诣诸神祠,如仪致祭,其祝文曰……

一、祭神之礼。新官到任之日,诣神庙祭祀。礼房先备牲酒等物陈设,礼生、父老人等导引新官同僚属官吏诣庙。赞礼唱排班、班齐、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唱行初献礼,引赞引新官诣神位前。赞唱跪,新官跪;赞唱众官皆跪,赞唱献爵,执事捧爵于左跪,新官献毕,仍授执爵者,以爵奠于神位前。赞唱读祝,执事者取祝跪读毕,赞唱俯伏兴、平身。赞唱行亚献礼,执事以爵酬酒,奠于神位前。终献如亚献,仪毕,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

一、新官到任之日,本衙门合备仪仗、皂隶……迎接入城。先诣神庙,祭祀毕,引至本衙门仪门前下马,具公服,从中道入。先于月台上望阙设香案,礼生引新官至香案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上公座,皂隶排衙报时辰,抬书案至前,吏房将公座呈押。

一、参见礼。先从皂隶,次吏典,各行两拜礼,新官坐受。次合属官参见,亦行两拜礼,新官拱手答礼……

该新官到任仪注成于洪武十八年(1385),仪注规定了新官到任之后斋宿、祀神、入城公座、皂隶人等参见等礼仪,但没有祀神用牲的规定,故祭祀用牲各地不一。宣德时有地方官上书朝廷,请予规定,“行在礼部议,令以羊豕各一,总祀应祀神祇于城隍祠”,此后用牲也有了一定之规。这个例子说明,地方衙门诸仪注由朝廷制定,颁布后各地遵用;对仪注的增改之权在朝廷,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因此,礼生赞礼只能是按照仪注进行,不得差错失仪。明代官箴书《初仕录》特别告诫新任官员要“看过仪注,预戒礼生举行如礼”。不仅新官到任如此,其他吉凶、诏赦并习仪、拜牌诸礼,“须慎择礼生,一循仪注,举动如礼。倘礼生差错,先责礼吏以警之,庶人心齐一也”。

宗族礼生赞相之礼仪皆为各家家礼。以祭礼而言,春秋祭祖、墓祭等仪注、祝词都具载家谱或家礼书。每次祭祀之前,“其仪注,司事开出,率与事者先讲究演习,不致临事失仪”。“冬至祭祖,执事六人或四人,则派下文秀而端庄者充之。先期董事派定,教习仪注,临祭失仪者罚。”年轻的宗族子弟充任礼生,由宗族董事者按照家传的仪注教习祭祀仪节,礼生们必须按仪注赞礼、行礼,否则有罚。福建清远朱氏家传理学,世守诗书,祭礼历代相传。在《祭祀规则》中朱氏谆谆教导子弟必须谨守祖训,不得有失:“每年祭祖,恪守《文公家礼》而行,属属然,洞洞然,不敢慢,亦不敢僭。兹特将礼节详列于后,所望百世下子子孙孙守而勿失,不胜翘企之至。”这样状态下,宗族礼生亦不过照式襄事,未见任何主导性影响。礼生的礼仪是由族中知礼的董事者或缙绅教习而成,礼生根本谈不上是唯一、重要的礼仪专家。

从以上官、私礼生赞礼情况看,与其说礼生是礼仪专家、礼仪“导演”,不如说礼生其实更像演员,一种按照既定脚本演出的演员,这个脚本就是仪注。他们表面上是赞引别人,指挥别人,实际上他们只是扮演一种角色,他们同样被人指挥,被人监督,稍有失误就被纠仪者纠举。礼仪场域中真正的导演是仪注制定者,他们可能是皇帝、礼部官员、宗族董事者等。礼生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其不能参与王朝政府重大典礼,皇帝出场的时候,难见礼生身影,更不用说“皇帝与神明之间的沟通,也是在由他们提供的仪式框架之内展开、完成的”。当然,明清社会有一些“山人”、道士或其他行走江湖者偶尔做些礼生的活计,他们可以摆脱儒家礼仪既定的仪节,依靠他们自己手中的礼仪文本为乡民赞礼,只有他们才可能成为礼仪活动中唯一的仪式专家,主导整个礼仪过程。

礼生在官私礼仪中照式襄事而非“导演”一样的唯一的仪式专家,这并不意味着礼生在礼仪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他们的重要性恰恰在于“照式”赞唱、导引,把礼仪原本的样貌呈现出来,把士大夫所倡导的儒家礼仪精神传播到民众中去。具体来说,礼生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礼生赞相礼仪是保证礼仪秩序井然、敬谨的重要条件。王府、地方政府等举办的官方礼仪常常人员众多,繁文缛节,若要达到礼仪过程自始至终有序、肃然的理想效果,防止个人行礼错误与场面混乱,保障礼仪秩序得以圆满呈现,必赖礼生在其中担当赞唱、导引。礼生通过赞唱使人们行礼节奏一致,整齐合节;礼生的导引,把参与行礼的人、应用的物安排在恰当位置。礼生通过标准化的礼仪表演,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展现出缓急合适、张弛有度的雍容礼仪状态。总之,礼生是礼仪秩序的保障者,是雍肃礼容的塑造者,而礼义精神的完美表达正是以良好的礼秩与礼容为前提。

私家礼生也是如此。明儒丘濬在《家礼仪节》中多次强调设“礼生”以相礼:“今人家子弟未必皆习礼,况礼多曲折,非有引导、唱赞者,不能一一中节。今拟请习礼者一人为礼生,引导唱赞,如官府行礼之仪,先期演习,然后行之,庶几无失。”正因为礼生对于民众行家礼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冠、婚、丧、祭诸礼多用礼生赞相,礼生在典礼开始之前都要进行预先习礼、检点衣冠。宗族或家庭对于礼生的选择很是讲究,择取端庄、有文化、声音洪亮者,如休宁新安率口程氏祭祀时的礼生包括纠礼、通赞、陪通、引赞、陪引等,每一种都有关于礼度的要求:

……祭时,各执事须于子姓缙绅中选择,如通赞、祝者以礼节精熟、声音洪亮者任。引赞以周旋有仪、礼节娴习者任。司爵、司尊等以陈设合式、登降有度者任。随材分理,庶无野朴不文之讽。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礼生赞唱、导引能够营造出家礼应有的礼容与秩序,使家礼能呈现诚敬、雍睦的气象。故时人说“礼生执事者,礼所自出”。“通赞二人,一堂祀事,全系其身。”

其次,礼生充当了礼仪传播的中介。笔者对刘永华的“中介论”基本接受,不过,笔者更愿意把这种“中介”的功能限定在礼仪传播方面,即礼生主要担任了官方礼仪、士大夫家礼与村落世界之间的中介。1.礼生赞礼乃一方之观瞻。在地方官礼中,出身儒学生员的礼生通过声音、形体展现了礼仪的基本内容,这种展示往往是在学校、寺院等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使地方民众能够观摩、学习。实际上,家礼、乡礼与官礼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民众可以通过观摩,直接吸收官礼相关内容并用于家礼中。这种非文本的礼仪传播方式就是以礼生为中介的。在宗族礼仪中,礼生同样可以起到这种中介传播的作用,一些宗族举行祭祖活动,礼生赞礼、行礼之际,让宗族中年少未冠者在旁边观礼,耳濡目染,实现家礼的代际传播。2.“诸生习礼,氓庶观型。”儒学生员有时并非赞礼,而是在学校等公共空间学习礼仪,同样具有示范意义。成化时,山阴知县王鉴之笃于教化,“躬率诸生行冠礼于明伦堂上,纵齐民观之”。嘉靖时,雄县知县王齐规定生员举行冠礼之前要在县学习礼,然后行于家;婚礼,“必率诸生行之,以作观者”。3. 利用学校培养礼生,使之归乡教民。丘濬曾呼吁:

礼废之后,人家一切用佛、道二教,乡里中求其知礼者盖鲜。必欲古礼之行,必须朝廷为之主,行下有司,令每乡选子弟之谨敏者一人,遣赴学校,依礼演习。散归乡社,俾其自择社学子弟以为礼生。凡遇人家有丧祭事,使掌其礼。如此,则圣朝礼教行于天下,而异端自息矣。

明清时期确有一些地方如上述方法选用礼生,指导民众,推广礼仪。嘉靖时,河南许州行乡约,选生员年长、熟于礼仪者八人为礼生,演示《四礼条式》,指导入约人家的冠婚丧祭。方殿元,字蒙章。康熙初,为郯城知县,郯民不知礼,“殿元取《朱子家礼》,易以里语,分为四篇,曰宗法,曰祠寝,曰丧礼,曰祭礼,俾诸生习以教民”。

此外,明清礼生有时还可能兼任一些非礼仪性职责,如充当社学老师、参与校订志书、抄写碑文等。应当把礼生的这些职责与赞相礼仪、传播礼仪联系起来,我们对礼生才可能有更切合历史实情的认识。

余论

综上,明清社会的官、私礼生可分为三个类型,即作为差役的礼生、由儒学生员充任的郡县礼生与民间私家礼生。不同礼生的身份、待遇、充任要求可能不同,但他们都是遵从仪注、照式赞礼执事。每一场礼仪,礼生都不是导演,也不是主角,但他们总是礼仪秩序的塑造者、礼仪精神的呈现者、礼仪仪节的传播者。礼生位卑,但他们高亢的唱赞、优雅的周旋总是出现在明清社会众多的典礼上。至于朝廷或王府重大典礼,赞相礼仪、特别是通赞、赞唱等重要礼职都是由专门的礼官来担任,若有礼生,主要是当差执事,鲜有任赞唱者。而地方和民间则用礼生模拟礼官,以承担主要的赞礼与执事活动。

本文只是对明清礼生的一个初步研究,仍有不少待解的问题,这里稍作申论:第一,在方法上,既有的关于礼生研究主要采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重视田野调查,依靠近代以来、主要是当下的田野调查资料,以台湾、福建等地乡村出现的职业性礼生作为考察明清礼生的参照,假设台湾、福建等地保留的礼生传统是明清时期礼生传统的延续,二者具有“一致性”,据此而逆论明清礼生。这样的假设充满着不确定性,就像一条河流,很难用下流的水质来预测上流的水质。数百年历史影响,现在看到的礼生传统可能早已不是明清礼生的传统。因此,仅仅依靠田野资料不免影响对明清礼生的历史认知。要了解明清礼生,还是要从明清文献中找答案,在当时语境中确定哪些人被称为礼生。第二,在明清礼生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奉祀生算不算礼生?明清奉祀生是选取先贤后裔,管理先贤祠宇,故嘉靖时有人说:“凡先贤祠宇,例有生员守祠。”守祠生员即奉祀生,他们拥有生员的身份,但不同于府、州、县学的廪、增生员,在明清一些方志中,奉祀生、礼生都是生员中的另类名色。奉祀生主要职责不是赞相礼仪,而是守祠,包括看护、修葺祠宇,管理祠田,平日上香等。再如,明代都察院、四译馆等衙门每年的封印、开印等礼仪中都有礼生赞礼,这些礼生来自哪里?他们与王府礼生一样,是差役呢,还是由太学生充任?

所有的研究都是不断的追问,不断的探索。从这一角度看,笔者对刘永华教授某些论断的质疑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追问。

责任编辑:蒋宏达| 排版:潘岩

《史林》

❒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本刊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

▣ 《史林》唯一投稿平台:http://lwbi.cbpt.cnki.net

▣ 《史林》编辑部工作邮箱:shilin33@vip.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班牙国王夫妇被爆离婚,11亿天价分手费惹争议,两公主状态各异

西班牙国王夫妇被爆离婚,11亿天价分手费惹争议,两公主状态各异

聪明的橙子hj
2025-09-15 17:38:28
两性关系:处久了才懂,女性不止生理需求,搞定女性几大心理期望

两性关系:处久了才懂,女性不止生理需求,搞定女性几大心理期望

伊人河畔
2025-09-06 06:30:07
千古奇冤/六月飞雪?曼联各任主帅场均积分:穆帅1.89阿莫林仅1分

千古奇冤/六月飞雪?曼联各任主帅场均积分:穆帅1.89阿莫林仅1分

直播吧
2025-09-15 17:36:02
吴艳妮在成都,穿短裤大腿粗壮,一身奢侈品牌,表情自信又张扬!

吴艳妮在成都,穿短裤大腿粗壮,一身奢侈品牌,表情自信又张扬!

仙味少女心
2025-09-13 19:43:16
东京世锦赛奖牌榜:美国断档领先,日本仅1枚排第13,中国才意外

东京世锦赛奖牌榜:美国断档领先,日本仅1枚排第13,中国才意外

法老不说教
2025-09-15 22:58:46
罗永浩又被惹恼,西贝节节败退

罗永浩又被惹恼,西贝节节败退

南风窗
2025-09-15 14:29:22
楼市必须救!要不然走不出内卷!走不出通缩!

楼市必须救!要不然走不出内卷!走不出通缩!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08-24 09:49:25
宋承宪独居7年:济州岛三次跪求刘亦菲未果,18年戒烟成瘾,深夜翻恋情照片拒删

宋承宪独居7年:济州岛三次跪求刘亦菲未果,18年戒烟成瘾,深夜翻恋情照片拒删

可乐谈情感
2025-09-02 14:59:46
你有过合租社死的经历吗?网友:大家心中默念,非礼勿视!

你有过合租社死的经历吗?网友:大家心中默念,非礼勿视!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7-16 00:15:03
1950年,毛岸英看望外婆向振熙,问她有什么要求,向:我要10万元

1950年,毛岸英看望外婆向振熙,问她有什么要求,向:我要10万元

抽象派大师
2025-09-16 08:41:35
于朦胧坠楼事件现反转!偷拍者已清空爆料,多位好友的悼念已删除

于朦胧坠楼事件现反转!偷拍者已清空爆料,多位好友的悼念已删除

可乐谈情感
2025-09-15 15:58:28
中国军团6胜2负!丁俊晖轰130分大胜,斯佳辉赢内战,雷佩凡爆冷

中国军团6胜2负!丁俊晖轰130分大胜,斯佳辉赢内战,雷佩凡爆冷

小李子爱体育
2025-09-16 03:19:21
接连打了两通电话,美国终于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中方官宣美方参会

接连打了两通电话,美国终于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中方官宣美方参会

王裕庆
2025-09-16 10:15:54
多名医生苦劝:老年人一旦做了白内障手术,这6件事就别再做了

多名医生苦劝:老年人一旦做了白内障手术,这6件事就别再做了

鬼菜生活
2025-09-10 14:12:00
TVB女星表示“已办完离婚手续”

TVB女星表示“已办完离婚手续”

极目新闻
2025-09-16 07:30:4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赌博!贵州省毕节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潘发勇被“双开”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赌博!贵州省毕节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潘发勇被“双开”

扬子晚报
2025-09-16 10:14:12
俄罗斯北约随时开打?只要中国不下场,各方都必须老老实实蹲着!

俄罗斯北约随时开打?只要中国不下场,各方都必须老老实实蹲着!

大道无形我有型
2025-09-16 10:21:11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国际情爆猿
2025-09-15 00:03:59
国乒下一站已揭晓,王励勤选择更稳方案,希望林诗栋挑大梁

国乒下一站已揭晓,王励勤选择更稳方案,希望林诗栋挑大梁

佳佳说奇事故事
2025-09-16 10:29:23
冯唐:去趟重症病房,你就会明白,很多纠缠根本不值得

冯唐:去趟重症病房,你就会明白,很多纠缠根本不值得

清风拂心
2025-09-14 16:15:04
2025-09-16 11:44:49
明清史研究辑刊 incentive-icons
明清史研究辑刊
分享推介明清史研究资讯
8110文章数 224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韩海警救中国男子殉职存在"指挥失误" 李在明下令严查

头条要闻

韩海警救中国男子殉职存在"指挥失误" 李在明下令严查

体育要闻

乌姆蒂蒂,为世界杯冠军赔上职业生涯

娱乐要闻

宋祖英事业巅峰隐退?李谷一道破原因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优质智能体验/1.5T增程 别克至境L7正式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房产
健康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军事要闻

以军夜间大规模空袭加沙城 坦克已入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