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给52万中国律师评级? 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箭在弦上

0
分享至

律新社丨赵颖欣 张凌燕

这是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行业规模化浪潮下,52万律师、3.4万家律所正竭力探索脱颖而出的方法。

近年来,“品牌建设”已跃升为律所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一次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露脸”机会令不少从业者争相追逐,评级似乎逐渐成为了行业的常规活动,尤以诸如钱伯斯、The Legal 500、ALB等境外评级机构占据主流。

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律师行业的影响力愈发增强,却也引发了层层争议。律新社观察到,不少律界人士表示担忧,当前律所和律师的排名过多依赖于境外机构的评级,盲目相信境外机构的中立性和权威性,却忽视了他们对于中国法律服务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都不够充分。

如何破局?业内亟需一套更懂中国律师的评价体系。就在2021年5月15日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律师发展论坛暨2021桂客年会上,一个评价体系的雏形已露端倪。

会上,“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Ch Law评价计划”)的启动吸引了全场目光。我国律师业到底需要怎样的评价体系?是否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评价体系?国内的评价模式和国外相比有何区别?Ch Law评价计划试图给出解决方案。

01

做一个“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

“上榜”是一次很好的律师/律所宣传机会。

每逢律界评奖季,朋友圈便会被境外各大法律评级机构的年度评级报告或者各种评奖刷屏。虽然业内对这些评级和评奖褒贬不一,但无疑,它们的每一次发布都会成为律师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国内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企业及个人也愈发重视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各大评级机构的榜单开始“出圈”,成为不少客户找律师的标准之一。如中国移动投资公司今年的国际常年法律顾问采购项目公告中明确写道:应答方需在2018年—2020年某榜单中均名列第一等或第二等。

倒推近几年的榜单不难发现,此类排名最核心的就是两个指标,一是律所规模,二是律所创收。

这种单一的评比标准,使得那种多次被曝出失职和被相关部门处罚的律所依然能在某些榜单上占据前列。(相关阅读:中国律所评级凭什么外国机构说了算?)我们很难通过榜单看到中国律师行业在这个两个指标之外的发展,榜单并没有体现其应有价值。

“中国律师职业评价活动必须立足于我国律师业发展实际,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独特的中国模式。”北京法东方蓟门校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宏博士在第五届中国律师发展论坛暨2021桂客年会上如此说道。

会上,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深圳律师协会荣誉会长、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首任院长徐建,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所长王进喜,北京法东方蓟门校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宏,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总部负责人孙在辰,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女士一起参与启动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评价体系应是行业“刚需”。据了解,“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是由北京法东方蓟门校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队进行的探索研究,其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律师、学者、政府法制、法学会、电子学会的精英,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相关法学院校及科研院所担任智库团,相关传统法律媒体和新兴法律自媒体代表将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审工作。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律服务认证标准是张宏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用三个关键词“做增量、求突破、谋创新”来强调“Ch Law评价计划”的启动价值。

张宏指出,我们正身处伟大的时代,扎根于人类历史上最恢宏的法治建设实践,我们面对着一个具有无比广阔空间的法律服务市场,我们比国外机构更了解中国律师,更了解中国律所。

02

为中国律师“走出去”发出强音

在一定程度上,律师行业评价具有指挥棒和导向仪的作用。

我国律师制度恢复40年来,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的组织推动下,我们建立了律师职称评定机制,组织了“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优秀律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了律师专业水平评价试点等工作。

这些都对中国律师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地说,行业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开展的职业评价活动在范围上、数量上、频次上都还无法满足律师行业打造品牌、推广业务、展示形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希望更深入了解律师行业、更有效地选择律师的需要。

受到机构、编制、人员、经验以及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限制,行业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能够开展的评价活动是有限的,客观上需要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补足现有评价体系的短板和盲区。从世界范围内看,律师行业评价活动大多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开展,国内的信用评级行业实行的也是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下的评级机构自主发展模式。

据张宏介绍,“Ch Law评价计划”致力于促进形成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评价为主体,第三方评价为补充的评价格局。“Ch Law评价计划”将主动接受行业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的业务指导,在自主开展一些有特色的评价活动的同时可承接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委托的职业评价项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些对行业有益的工作,为中国律师业发展添砖加瓦。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Ch Law评价计划”不仅限于开展国内律师行业评级活动,还应当把国外律师和律所纳入评价视野,为国内外客户在全球范围了解、选聘律所提供参考,一方面推荐中国律所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引导国外律所有序进入中国市场。

张宏在会上表示,启动“Ch Law评价计划”就是要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涉外法治的部署要求,致力于建设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律师行业评价机构,打破国外法律评级机构对中国律师行业第三方评价的垄断局面,为中国律师“走出去”提供支持。

“通过开展评价活动,可以代表中国律师业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增强中国律师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话语权,掌握国际法律服务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张宏对“Ch Law评价计划”的期待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律师行业评价机构。

03

准确、客观、全面才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律师事业迅猛发展,律师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律师总数已经突破52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3.4万余家。如果按照每年10%的增速,到2030年中国律师人数将达到130万到150万

中国律师业正呈现出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趋势,法律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正向纵深发展,律所人力资源模块化、合成化、团队化的特点也已形成。

这些都使得整个行业对职业评价活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市场与行业对榜单热捧的背后,是一个全面、细致的评价体系亟待被建立的现实需求。这个体系最好要能覆盖到每一家律所、每一位律师。

但目前全国尚无一个客观、有权威性的中国律师业评价体系,这也是“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引发关注的原因。张宏在会上表示,“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与国外机构评定区别也在于绝不只是关注律所规模、人数、创收等商业性质的指标,也绝不只是单纯从专业领域角度发布一些排名或榜单,还应当对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公益服务、律所管理、参政议政、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力求全面准确地对律师和律所进行客观评价。

诚如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所长王进喜在会上给出的评价:“这个话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律师的心,所有律界人都非常关注,希望这件事做实在,把我们律师职业的价值评价出来,让我们律师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地位深入人心。”

据律新社了解,今年6月“CH Law中国律师行业评价行动计划”会针对评价标准、评价模式、评价程序的内容征求意见,7月出台整个评价体系的标准,8月申报收集,9月开展评比,10月最终榜单发布。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创作者_4NG1
创作者_4NG1
记录法律人前行足迹
1216文章数 13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