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杭州中产家庭“翻车”,惊醒无数父母:教育对孩子真正重要的是…

0
分享至

作者 | 陈六月

前段时间,偶然刷到一个综艺节目。

节目里,一个6岁杭州女孩甜心,因为妈妈安排的“课程表”一下子火了。

她的父母遵行“每个家长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让孩子在十多个兴趣班中来回奔走。

主播、模特、英语、滑冰、画画、舞蹈……

周一到周日,满满当当毫无空隙。

时间被计划按分钟计算,不能浪费一分钟。

节目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孩子能和树洞说悄悄话。

于是,就有这一幕:

“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好的人。”

“你刚刚一直在叫妈妈‘假妈妈’,那你的真妈妈在哪里啊?”

“真妈妈丢了。”

听到“真妈妈丢了”,妈妈瞬间就哭了。

为了让孩子“成才”,家长的做法看起来有些极端。

但这样的做法其实代表着一种很常见的心态:

教育竞争压力这么大,生怕自己的孩子跑偏了,生怕孩子不够优秀。

这个片段也带出了这些年一直在风口浪尖的教育话题:

快乐教育VS压力教育,到底哪个才是成功的教育?

过度养育后,“内卷式鸡娃”成热词

近几年,“鸡娃”“海淀妈妈”似乎成了教育界的网络热词。

“鸡娃”,则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去学习、拼搏。

“海淀妈妈”,则意味着生活在北京的海淀区,清华、北大就在家门口,身心精力都是在孩子教育上的高知女性群体。

这些热词的出现,揭露了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严重焦虑感。

前阵子,PET英语考试线上报名系统开放后立刻瘫痪的新闻上了热搜。

PET即剑桥英语二级考试,很多鸡娃家长把通过这个考试当作孩子小升初简历上的标配。

KET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大概是1500-1800左右,是一名孩子初中毕业时的英语水平。

伴随着升学路上的高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教育内卷。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彪指出:

“内卷”这一词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学术语境,而用来指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一位爸爸辅导作业时,孩子屡不听劝。

他情绪失控,点燃练习簿扔下楼,差点烧了邻居家。

一个妈妈因为太焦虑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报了十几个兴趣班辅导班。

而当孩子爸爸想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妈妈让他抱着电视出去看。

孩子爸爸太委屈,说着说着便崩溃大哭。

北京顺义妈妈疯狂鸡娃的段子也曾在网上疯狂流传。

每个周末都排期满满。

当娃要学古筝,妈妈先苦学半年。

为了给娃树立榜样,妈妈报名游泳比赛先得了中年组冠军。

中国家长的“内卷”,在全世界都是闻名的。

在美国耶鲁大学和西北大学的两位经济学教授合写的《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观点:

“‘定终生式’的考试提升了教养的重要性,也因此为使用密集型教养方式提供了激励。”

教育可以有压力,但别盲目鸡娃

很多家长会说:

“中国的教学现状就是全体学生都在超前学习。升学考核也只能看孩子的成绩,我也没办法,大家都在学,自己家孩子不可能不学?”

是啊,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甚至流入底层。

担忧与欲望碰撞后,焦虑的父母不得不开始鸡娃历程。

可肩负着家长过重的期待,承受着超乎寻常的成长焦虑,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2020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学习成了常事。

父母的“管教”围绕在孩子身旁,时常有孩子因学习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新闻爆出。

曾经就有报道显示,疫情期间杭州某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不降反增,业务量比平常增加了将近30%。

慢性压力和长期被控制的感觉,让孩子逐渐丧失了活力。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拿两个孩子举过例子。

一个孩子曾经亲眼目睹自己的哥哥被暴力伤害。

另一个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成绩很好,但是睡眠质量很差,也时常头痛。

科学家扫描了这两个孩子的大脑,发现他们的应激反应系统的脑成像很相似。

也就是说,长期毒性压力对身体产生的伤害,和遭遇重大的创伤是相似的。

德国的心理学家们也曾做过一场大规模的比较实验。

他们发现,从小接受科学训练的孩子,确实会比以游戏玩乐为主的孩子有学习优势。

但从四年级开始,这两类孩子的学习差距就开始逐渐拉近。

到了青春期,大多数在童年以娱乐为基调的孩子,社交人缘反而会更好。

因为这类孩子更懂得表达自身的情感,并且更能够为他人着想,更具同理心。

而在父母严格计划中成长的孩子,因为总是有着“不能输给别人”信念,压力和焦虑也总是会没完没了地涌来。

在玩中真的就学不到东西吗?

在3月6日刚刚播出的《奇葩说》7总决赛里里,有个“做人最重要的是不是开心”的辩题。

傅首尔和小鹿为“做人最重要的是不是开心"提供了多元化的辩论视角。

傅首尔说:

我们所有的努力、健康、勤奋,不都是为了最后那个开心吗?

而小鹿说:

我们除了开心和快乐,人生还应该有其他价值。

这个辩题的提出,也为家长们提供了“是否应该支持开心教育”的多角度思考。

开心和成长,真的是相悖的吗?

孩子们在玩乐中,是不是就学不到东西?

答案当然并不这么绝对。

蒙台梭利一直提倡“自己做、做中学”。

为什么强调要自己做、玩中学、做中学?

因为真正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真正的伟大成就,也来自于发自内心的热爱。

从一次次观察、模仿,自己探索、纠偏,到最后找到答案。

只有经历过自己探索的过程,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玩乐探险中验证,父母在一旁护航。

不忙着去纠正、指错,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才能被更好地保护。

最成功的教育,是点亮孩子心里的光

什么是好的教育?

一直在做公益教育的作家郝景芳曾说起自己对6岁女儿的期待:

“多创造点就业岗位,让大家不那么辛苦。”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回答,也是一个教育家的格局。

就如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导师李一诺群说:

“教育要关注的是冰山结构水面之下的部分”。

冰层之上,是外显的知识和技能。

冰层之下,则是态度、情感、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灵性、觉性、悟性。

这在于两点:

1、有内心有原动力的孩子才会不迷茫,走得深,走得远。

2、“鸡娃”“激”的不是孩子的分数,而是他对这门课程的热爱。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

可与其说让孩子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学。

不如说,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孩子身上的创新力和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胆识、眼光、勇气、毅力。

有调查显示,NASA工程师里,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受过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影响,对航空航天事业有了兴趣。

马斯克更是阿西莫夫的铁粉,11岁时被科幻改变了一生。

凭借对宇宙和科学的热爱,他成了“硅谷钢铁侠”,跻身世界首富。

财富对他来说只是数字,真正驱动他前行的是对宇宙奥秘的热爱。

2016年,继刘慈欣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郝景芳,从9岁时,就开始翻阅着厚厚的科普书。

全凭个人兴趣的驱动,她“顺道”考上清华物理系,写科幻小说,做儿童教育的创业者。

如果只是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硬把孩子推进名校,孩子也很可能在获得自由的时候浪费掉这个资源。

考上好大学了,就开始打游戏、谈恋爱、逃课睡觉的案例并不少。

比如,曾就有多个高校大学生被迫退学的新闻在高校圈炸了锅。

父母有眼光,孩子才能把梦做大一点

说到底,激发孩子的内心之光,是教育的内核,同时也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

唯有如此,一旦分数失去意义后,孩子才仍能找到学习的意义。

读书、看世界是塑造宏大世界观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书中的榜样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起点,能不断提醒孩子要志存高远。

所以,要想孩子真的爱学习、爱思索,那就先带着孩子多读书、多看看世界吧。

这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内功。

其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管。

但管的界限,却需要把握。

易烊千玺是出了名的鸡娃,可他本来在跳舞上就是有天赋的,也热爱跳舞。

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特点和形状是什么,在孩子的天赋上推一把,才是有效率的“管”。

第三、教育真正的终点,其实就是自我实现,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比尔盖茨、马斯克这样的行业顶尖人才。

父母把远光放长远点,才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

《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具有先天性智商缺陷的人,时常受到同龄人的排挤与嘲笑。

而阿甘的妈妈却一直告诉他:

“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即便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让阿甘与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去公立学校上学的机会。

这是一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但他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

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

他是一个内心真正充实的人。

所以,要想孩子在内卷的世界中找到出路,先做一个有眼光的家长吧。

父母不焦虑、有自我、有大爱,才能带领孩子把梦做大一点。

就像是奇葩说冠军傅首尔所言:

父母眼中的完美,有时并不是孩子眼中的完美。

被善待的孩子,才会喜欢这个世界。

—— End ——

作者:陈六月。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变成路。本文图片及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大s的闹一点也不过分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大s的闹一点也不过分

乐观探历史
2024-06-16 21:42:37
把150万给儿子,女儿一家没了音讯,10年后我们在女儿旧房前痛哭

把150万给儿子,女儿一家没了音讯,10年后我们在女儿旧房前痛哭

半夏解语
2024-06-15 07:00:03
以军遭受数月来最大单次人员损失

以军遭受数月来最大单次人员损失

新京报
2024-06-16 14:56:07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古今档案
2024-05-07 13:04:58
宋慧乔美图更新 威尼斯游玩超开心

宋慧乔美图更新 威尼斯游玩超开心

综艺拼盘汇
2024-06-15 23:12:35
妻子陪初恋男友法国游玩,下飞机才通知丈夫,返回后直接愣在机场

妻子陪初恋男友法国游玩,下飞机才通知丈夫,返回后直接愣在机场

局内人
2024-05-15 14:12:33
美媒: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逐步取代GPS,美国或有巨大风险!

美媒: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逐步取代GPS,美国或有巨大风险!

吾天
2024-06-14 00:03:56
李春江确认重返CBA?5年,整整封杀了5年……

李春江确认重返CBA?5年,整整封杀了5年……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6-11 20:33:52
鲍亚雄:主场没能拿下对手很遗憾;李帅的扑点分析很正确

鲍亚雄:主场没能拿下对手很遗憾;李帅的扑点分析很正确

懂球帝
2024-06-16 22:01:11
女神34岁啦!瑞秋与罗伯森浪漫冲浪

女神34岁啦!瑞秋与罗伯森浪漫冲浪

直播吧
2024-06-16 14:36:39
太狠了!超1500家公司通过转融通做空自己获利,散户成待宰的羔羊

太狠了!超1500家公司通过转融通做空自己获利,散户成待宰的羔羊

惜别的海岸
2024-06-16 13:14:38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17岁中专女生数学竞赛全球12名!我试着做了这套题,给跪了...

毕导
2024-06-14 17:15:49
太炸裂!威姆斯狂轰36+9+8贡献绝平3分 广东男篮该和他再签一年

太炸裂!威姆斯狂轰36+9+8贡献绝平3分 广东男篮该和他再签一年

狼叔评论
2024-06-16 23:09:38
一周连进6球!申花17岁天才原地起飞 球迷呼吁早点踢中超

一周连进6球!申花17岁天才原地起飞 球迷呼吁早点踢中超

球事百科吖
2024-06-16 12:41:15
遂宁中央广场楼盘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追踪 :腾退困难,仍在协商

遂宁中央广场楼盘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追踪 :腾退困难,仍在协商

封面新闻
2024-06-16 00:01:16
离谱!刚出的联名杯子立马就被黄牛上架,看到价格沉默了

离谱!刚出的联名杯子立马就被黄牛上架,看到价格沉默了

苹果牛看游戏
2024-06-16 10:45:36
波兰欧洲杯8年不胜,45年不胜荷兰,延续3大魔咒,5天后迎生死战

波兰欧洲杯8年不胜,45年不胜荷兰,延续3大魔咒,5天后迎生死战

奥拜尔
2024-06-16 22:53:41
东莞一吊车吊臂砸向小车,2人被困!事发时雷雨预警

东莞一吊车吊臂砸向小车,2人被困!事发时雷雨预警

南方都市报
2024-06-16 18:15:13
打脸!爽文路大反派终成现实,诬陷姜萍考试作弊!刘奔力挺太解气

打脸!爽文路大反派终成现实,诬陷姜萍考试作弊!刘奔力挺太解气

娱记掌门
2024-06-16 23:43:25
未经人事的少女被炮制成“肉莲法器”,749局进藏调查揭开真相

未经人事的少女被炮制成“肉莲法器”,749局进藏调查揭开真相

真实故事汇
2023-10-02 15:44:25
2024-06-17 00:36:49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3365文章数 607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没有一顿奶是白喝的,小小的人儿被派上了大作用

头条要闻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头条要闻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数码
教育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数码要闻

酷似首饰盒,三星 Galaxy Ring 智能指环充电盒曝光

教育要闻

有一类中考必考,分值不低,形式多样的物理题!你能满分吗?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