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0
分享至

读书与赚钱,谁才是终极目标?

前两周,学区房又一次大跨步地迈进了大家的视线中,形式更加耐人寻味。

消息中,深圳某个小区的业主有感于“小区仍有发展空间”,于是在业主群内呼吁名校毕业的业主们站出来为小区内的孩子补课辅导,以求通过提高小区内孩子的整体成绩,把小区打造成优质“学区房”,来拉高所在小区的房价。

汇集小区内优质家长资源,来为孩子们集体补课,这事能不能有成效暂且不说,听到风声的孩子们在心里可能只会觉得很淦:刚放寒假没多久,玩都没玩够就又要被抓去上课。

来给自己补课的竟然是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他们红着眼,仿佛在说:小祖宗们,好好学习吧,成绩好了你们家房子就能升值啦。

对于身为阶层流动获胜者的父辈精英们来说,怎么从底下往上面爬这种事,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只是爬上去以后,怎样能在保全手里的一亩三分地,不被在自己下面虎视眈眈的后来者抢走,就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想来想去,为了保全自己作为得胜者的体面,这根阶级攻防战的接力棒,就传到了子辈的手中,父母和孩子在鸡娃与被鸡中相互折磨。

房源哪里都有,但有着优秀生源和教育资源的好学校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本就有限的学区房资源,和家长们“不差钱只差房”的焦虑共同影响下,深圳的学区房成交价格一直在破纪录。以10万、20万每平的价格成交的房源,可能以后也很难再登上新闻头条了。

学区房本来是和好学校挂钩的房源,是好学校稀缺推高了学区房价格。但万万没想到,家长竟然开发出了倒逼机制:把孩子成绩逼上去,孩子所在的学校就成了好学校,与好学校挂钩的房源不就成了学区房了吗?这种舍不得孩子套不着房的骚操作,不禁让人感叹,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一创举又一次挑战了那个灵魂拷问:学区房和学历哪个更值钱?

深圳动辄上千万的学区房,按理说这学区房里的孩子,哪怕考上211、985,一辈子赚的钱买得起这学区房都难。

但这新闻里的深圳家长又给出了新解法:孩子学习好了,考上211、985,学历虽然不能直接赚钱,但房子摇身一变成为培养高材生的原味学区房,房产提升的价值也抵得上一辈子赚的钱了。

要是更顺利点,小区挂钩的学校成绩提升,吸引来更多经费和更好的老师,学校质量就有望彻底提升。学校好了,小区房价也就跟着高了。久而久之,学区房不断涨价的永动机就产生了。这学历和学区房明明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怎么能人为割裂呢?

很多人纠结“读书能不能挣到钱”这个问题,最后发现,读书还是通过改善资产增益方式,比如上面这种骚操作,来赚钱的。可是,读书的回报,就只有这些吗?

文凭,百试不爽

我个人一直认为的是凭着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一定也会有读者朋友认为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尤其是多少有志青年误入文科专业大坑,看着理工科的同期们跟着公司上市飞黄腾达,说不眼馋也不太现实。

虽然教育带来的回报形式有多种形式,但最直观可见的,还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给你的工作带来的直接帮助。不论是凭兴趣学习,还是带着功利的想法去选一个能带来一份高收入工作的专业,本质上都是一个在教育上投资的行为。

哪一个是真正适合我们的选择,还是先要来看一看有关教育回报率的讨论。

教育回报的概念,其实和经济学老生常谈的投入与产出的视角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在这里以最能够影响个人人生道路的大学教育为例。

成本不用多说,大学学费就是最直接的经济成本;另外,像是个人投入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成本,以及被专业知识折磨到死去活来的心理成本这样的直观上看不见的投入,其实也可以被是为是成本的一种形式。

而就回报来说,来自大学教育的最大收获,可能还得是让我们获得了进入某个行业的条件,以及每个月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这种更加偏向现实的物质回报。

在关于大学教育回报的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个体就业概率上,相对于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言,接受大学教育的城镇个体就业概率会提升三成;在个人收入的提升上,城镇大学教育的年度回报率为17.1%,农村大学教育年度回报率为15.9%。

接受大学教育,能让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后的收入也有可能更高。

道理是符合常识的,但当数字具象化为现实状况时,来自教育的回报程度就会随着阶层和能力的不同出现分化。

相信大多数读者朋友们还记得自己当年在大学时秋招和春招的经历。校招季需要的不仅仅是每位同学到处转场的体力,还是一场对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从递出第一份简历开始,首先受到的当头一棒——被对面HR拒收简历的挫折感。被拒绝的理由可以是五花八门,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是学历没有达到要求,总之对面就是不收你的简历;

虽然在这一家鼻子碰了灰,但也不是就这一家才能去。只是你可能很快会注意到,自己的简历只有很少的时候会被HR放在一摞比较薄,或者比较特殊的档案袋里,大多数时候都被放进了更厚更高的一边。

再等到了校招季的尾声,非985、211的你发现大部分投出的简历都是石沉了大海,虽然自己最后也拿到了两三个offer,但能去的地方也大多数都是产品与销售相关的、那些对专业没有特别要求的岗位。

嘴上说着“学历不问,能力第一”的HR们,在招聘的时候身体倒是诚实得很。当招聘企业扎堆于重点高效展开校园招聘时,那些非985、211的学生们首先在出身上就被排除在了劳动力市场竞争之外,连入场的钥匙都拿不到,能力再强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文凭可能没那么重要,但有了文凭可以让你的选择变得更多。别的地方不好说,至少在找工作这方面来看,这句话依然还是灵验的。

看不见的回报,看得见的未来

可能一些读者朋友在看了我的文凭重要论之后,反而会觉得非常angry:

糖葫芦,原来你也是一个鼓吹文凭论的厮,我们要是能拿到高学历还用你在这说?文凭能当饭吃吗?你看看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能比现在送外卖的小哥和在工厂里干活的流水线工人挣得多?辛苦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比没上过大学的人挣得还少才上学的吗?

我觉得这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2020年广东省薪酬趋势报告显示,高中及以下、大专学历的劳动者,10年以上工龄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7971和9866元,相比于刚入职的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7117元,确实是高出一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进行对比的时间跨度。没上过大学的劳动力,用了自己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换来了和本科生刚入职时的薪资水平平起平坐的资本,但是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

工人能在流水线上挥洒十余年汗水,本科生就不能为公司996十年以上吗?

更何况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制造工厂里日夜守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们,都完完全全在吃着身体饭和青春饭,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愿意吃苦,才能够拿到比一部分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高出一小截水平的收入。

而且机器代人正在路上,单调、重复、无技术的工种最后都是落得一个被淘汰的结果。就好像落后产能和夕阳产业最终都会被丢进历史的角落里一样,接受了近10余年教育的我们,就为了眼前多一点点钱,而放弃了未来发展的可能吗?

接受教育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让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20年前没人想过手机也能付钱,10年前没人能想到短视频能够火起来。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随着社会互动频率的密集化以及经济行为方式的不断创新,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结构也在被以难以察觉的速度解体和重构。新经济形式和结构的出现,则是近几年的新鲜产物。

预见风口的都已经早早地飞上了天,后知后觉的则在横财和一夜成名的刺激下失去了平衡。于是便有了一面诋毁作为当今社会少数仍然发挥作用的社会流动渠道——教育,另一面则用拙劣的模仿,削尖脑袋想要挤进这场狂欢的队伍中的分裂。

可是既然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变革了,为什么还要拼命追赶呢?比起去追逐一个已经出现的现实,用实践知识和经验去预见下一个可能,是不是会更加充满惊喜和刺激?

在哪里,要搬的砖都不会变,但是决定给谁搬砖,就是为数不多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利了。

新年新气象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希望和大家讨论的,就是重视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资本,利用文化资本来强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件事情。

在最后,写给我们马上就要走上人生道路的高中生、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以及已经进入社会的社会人的读者朋友们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对于我们的高中生朋友们,考入高校是必然会有的建议,同时选专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豆腐乳该也好几次提到过同学们不要选生化环材,这个应该可以视作是给学理科的同学们的一个建议。

我在这里就建议已经踏入文科领域的同学们,如果家里没有钱的话,请不要选哲学和社会学专业;相反,如果你有志于将自己奉献给学术事业,同时还不差钱,那我是特别推荐同学们学习这两门学科。

理由的话,学了就知道了。

对于已经走上人生岔路的大学生朋友们,即便是起跑线的条件不如别人也不必气馁。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回报和文化资本之间的关系,但教育带来的回报也不仅仅是智商的提高,还有个人情商的提升。而情商在线,就是能够掌握了和他人有效沟通和互动的技巧、建立人脉和社会关系,进而充实自身社会资本的能力。

现实中可能会有改变不了的规则,但没有改变不了的人。既然规则是死的,那为什么不做一做其他人的工作呢?

对于已经走进社会的社会人朋友们,受过社会的毒打以后,大家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应该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相比改变空间有限的自己,让下一代避免走上自己的弯路,应该是每个人最希望也最有能力做到的事。

可以理解,正是在这样的想法的指导下,鸡娃现象才会流行开来。为孩子着想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过,父辈对子辈的教育机会获得和成就获得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家庭资本,对于子辈文化资本的获得影响重大。

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到的不是只有给自家孩子全天候排满课外兴趣班,以及名目繁多的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上层阶级文化资本构成要素的高雅文化内容,也只对中上层阶层发挥阶层流动和阶级再生产作用——说白了,就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相反,同样作为文化资本的家庭文化氛围,则在阶层流动上对大多数阶层具有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中产父母的焦虑,实际上是用错了方向。比起把自己的焦虑用打鸡血的方式灌输给孩子,不断再生产中产焦虑,不如简单下来,以身作则,从带着孩子一同培养在家中阅读的家庭氛围,多拨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如此一来,家庭和谐,孩子成绩也将可见的上升,距离学区房价格的上涨还会远吗?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在这里祝各位朋友们新年快乐。

参考文献

吴愈晓, 黄超, 黄苏雯. 家庭, 学校与文化的双重再生产: 文化资本效应的异质性分析[J]. 收藏, 2017, 3.

肖日葵. 家庭背景, 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J]. 教育学术月刊, 2016 (2).

杨帅, 孙明. 家庭背景, 专业选择与收入回报——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数据的实证研究[J]. 西北人口, 2020, 2.

钟昌红. 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 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2011, 15.

刘生龙, 胡鞍钢. 大学教育回报: 基于大学扩招的自然实验[J]. 劳动经济研究, 2018, 4.

南山房价网,2021南山房价走势图,深圳南山二手房价格-安居客https://shenzhen.anjuke.com/market/nanshan/

为房价拼了!深圳某小区组织业主补课队,成绩不 好要被抓回去学习https://www.sohu.com/a/447197685_120861601

2020-2021哪个行业更有“钱”途?广东 薪酬趋势报告来啦!https://new.qq.com/rain/a/20201218a040z7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0!欧洲杯首场冷门,前中超外援世界波,五大联赛球星集体失常

3-0!欧洲杯首场冷门,前中超外援世界波,五大联赛球星集体失常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4-06-17 22:52:55
一个人如把一个肉体凡胎当成神一样崇拜,那这个世界就真没救了!

一个人如把一个肉体凡胎当成神一样崇拜,那这个世界就真没救了!

雪莉故事汇
2024-06-17 08:43:26
你见过哪些因玩笑引发的血案?网友:儿子大婚,公公第二天上吊了

你见过哪些因玩笑引发的血案?网友:儿子大婚,公公第二天上吊了

有趣的羊驼
2024-06-17 16:41:14
人均养老金上调3%,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人均养老金上调3%,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牲产队2024
2024-06-17 19:58:08
欧文:我们实现了将比赛带回波士顿 下个目标是将比赛带回达拉斯

欧文:我们实现了将比赛带回波士顿 下个目标是将比赛带回达拉斯

直播吧
2024-06-17 13:17:05
婚姻法新规定:不管谁提出离婚,这三样财产都归女性

婚姻法新规定:不管谁提出离婚,这三样财产都归女性

华人星光
2024-06-17 18:25:31
河南一冷藏车违规载人致8人身亡!8人都是妇女,为了省钱丢掉生命

河南一冷藏车违规载人致8人身亡!8人都是妇女,为了省钱丢掉生命

180°视角
2024-06-17 10:13:31
美国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一面派耶伦、布林肯来谈判,另一面又不断言语攻击中国

美国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一面派耶伦、布林肯来谈判,另一面又不断言语攻击中国

国际在线
2024-06-16 17:33:11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小萝卜天下事
2023-07-21 21:57:53
大反转,葡萄牙核心发声!C罗很欣慰,球迷:不用枯坐替补席了

大反转,葡萄牙核心发声!C罗很欣慰,球迷:不用枯坐替补席了

阿泰希特
2024-06-17 11:47:30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火山诗话
2024-06-17 06:08:53
曝张碧晨和小鬼恋爱了,两人相差10岁,出国录节目手牵手

曝张碧晨和小鬼恋爱了,两人相差10岁,出国录节目手牵手

木木夕木可
2024-06-17 14:29:17
央视顾永菲:吞服300颗安眠药自杀,经抢救7天7夜,如今生活怎样

央视顾永菲:吞服300颗安眠药自杀,经抢救7天7夜,如今生活怎样

贾文彬的史书
2024-06-17 22:03:23
震惊!网传某大厂HR涉贪公司1500万元做医美,部门老大被牵连失业

震惊!网传某大厂HR涉贪公司1500万元做医美,部门老大被牵连失业

火山诗话
2024-06-17 20:15:29
胡锡进:大学秩序很重要,南方医科大学对上课迟到严厉处罚是对的

胡锡进:大学秩序很重要,南方医科大学对上课迟到严厉处罚是对的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6-17 23:44:51
姜萍事件新消息:她初三的数学老师发声,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些真相

姜萍事件新消息:她初三的数学老师发声,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些真相

户外钓鱼哥阿勇
2024-06-17 23:47:17
崔永熙次轮第60顺位?笑了,整个NBA都笑了……

崔永熙次轮第60顺位?笑了,整个NBA都笑了……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6-18 00:01:48
土地卖不动以后,为了保障体制内的工资,许多地方开始“大甩卖”

土地卖不动以后,为了保障体制内的工资,许多地方开始“大甩卖”

庞明说财经
2024-06-16 17:00:58
3年1亿欧,曼城为留瓜迪奥拉,开出史上最高年薪,恐仍被拒绝

3年1亿欧,曼城为留瓜迪奥拉,开出史上最高年薪,恐仍被拒绝

体育全天候
2024-06-16 23:26:14
中国对澳大利亚单方面免签,澳大利亚今年以来位列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

中国对澳大利亚单方面免签,澳大利亚今年以来位列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6-17 14:21:12
2024-06-18 04:06:44
唐戈
唐戈
肥唐说
6025文章数 668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欧洲杯-卢卡库屡失良机两进球被吹 比利时0-1斯洛伐克

头条要闻

欧洲杯-卢卡库屡失良机两进球被吹 比利时0-1斯洛伐克

体育要闻

飞翔的斗牛士 如今也迎来最后一舞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旅游
教育
游戏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旅游要闻

游客放狗进赛里木湖追天鹅,景区回应!

教育要闻

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一道压轴题目,没做完的小朋友手心都出汗了

我们试玩了《星战:亡命之徒》,并和开发者们聊了聊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