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先辈因为参加抗清起义失败,而由粤东的永安(今紫金)县迁入香山。
孙中山
1875年,孙中山进入私塾读书,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当时,翠亨村有个叫冯爽观的老农民,他曾经参加过太平军。空闲的时候,冯爽观就喜欢坐在大树底下,向围着他的那些儿童们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讲述天王洪秀全的英雄事迹。那些儿童里面就有孙中山,他听得入神,经常忘乎所以。孙中山开始崇拜洪秀全那样的人物,那时候的孙中山心里就想:“要是洪天王灭了朝廷就好了!”在孙中山那小小的脑袋里,便滋生了反抗不合理制度的意识,幼小的心田里便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孙眉
孙中山的胞兄孙眉,17岁时即随母舅漂洋过海,在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经过辛勤耕耘,数年之后,成为了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1877年,夏威夷政府鉴于孙眉的卓著成效,准许他多招华人来岛 大兴垦务。这样,在大批乡亲涌向夏威夷的人潮中,刚满12岁的孙中山也随母亲登上了海轮。孙中山到夏威夷后就进了一所由英国基督教监理会的学校,3年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授奖那天,夏威夷国王亲手把奖品交给他。孙眉为此得意至极,为表示褒奖之心,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也转到了孙中山名下。然而对孙中山来说,学校生活给他最大的好处,还是让他接触了西方文明,大大拓展了眼界。
1883年,孙中山回国后,又相继进入香港中医书院、广州南华医学堂、香港西医书院学习。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从1878年到1890年,孙中山接受的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他学到不少自然科学知识,也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这对他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孙中山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产生了改良国家的愿望。1884年中法战争清朝的溃败,对他刺激很大。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他就是在中法战争那一年,才有了推翻清王朝、创建民国的志向。孙中山十分敬仰洪秀全,称洪为反清第一英雄。在香港和孙中山有密切交往的有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他们4个人在言谈中常流露出反清的思想,人们称他们为“四大寇”。
孙中山虽然在思想上有了革命的倾向,但是深受那个时代改良主义的影响,希望清政府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他曾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李鸿章的身上,1894年,29岁的孙中山写了一篇《上李鸿章书》,全文长达8000多字。在这篇文章中,孙中山主张“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要求清政府在文化教育、农业生产、工商业上进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但是孙中山的上书并没有受到李鸿章的重视,孙中山还满怀希望地求见李鸿章,也遭到了拒绝。
《上李鸿章书》后不久,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清军在日本军队的进攻下,连番失利,导致山河失陷,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而清朝统治集团人物慈禧正应酬于她的60大寿,战争的烽火连天与朝廷的歌舞升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孙中山这时才清醒地认识到,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和平改良运动是行不通的,要真正挽救中国,就必须用暴力手段来推翻这个腐败的清王朝。孙中山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代他领得一张农桑会出国筹款的护照,他出国到檀香山。孙中山这次去檀香山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了向旧日亲友筹资,准备进行反清活动。
1894年11月,经过孙中山的积极活动和他哥哥孙眉的帮助,兴中会在檀香山火奴鲁鲁埠成立。11月24日,借侨商何宽的寓所,召开第一次会议,它的宗旨是:振兴中华,挽救危局。最初入会的会员有20余人,以后陆续入会的又有90余人。除火奴鲁鲁埠外,并在草河、为衣两地设立分会,前者以孙眉为主席,后者以邓荫南为主席。
檀香山兴中会的章程是孙中山起草的,这篇章程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大声疾呼地指出当前的民族危机说:“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涏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大厦之将倾。”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更明确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这是第一次提出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兴中会是最早的资产阶级反清革命小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开始。
但是,檀香山兴中会毕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建立的最早的组织,无论它的章程,或是它的组织成员,都明显地带有早期的、不成熟的特征。
这批最早的兴中会会员,大多数是较富有的华侨资产阶级。根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中记载,这批早期的兴中会成员有126人,其中,华侨资产阶级有80人,而这些会员大多不是坚定的革命者,而后来孙中山一离开檀香山,檀香山兴中会的活动几乎就立刻瓦解。冯自由记载道:檀香山兴中会“于总理归国后,即不能有所接济。总理于乙末秋败挫后,乃重渡檀岛,计划再举,居檀多月,诸同志皆无以应之,故总理乃有美洲之游”。而当梁启超到檀香山活动时,檀香山原兴中会的成员就投身于保皇会的活动,并设立了保皇会所。
这些都说明,檀香山兴中会是孙中山建立的最早的革命组织,但由于他的成员的状况,并没有真正形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战斗核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