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377万人去考研了。
疫情和就业寒冬加重了硕士学历的贬值啊,硕士越来越不值钱了。
那么考研到底能改变命运吗?其实所谓的考研,就是一个笑话而已。当然此处应该强调,这一论断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适用于大部分人。
大部分工作不需要研究生学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社会上80%的工作需要的知识量相当于初中乃至更低的水平,其实就连所谓的互联网大厂所需要的某些低端工作,比如审核,标记危险文章,垃圾文章等工作内容需要的实际知识水平只相当于高中,顶多相当于大专,但是这并不妨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审核苦力其实是名校毕业的本科乃至硕士。
放眼更多的传统行业,无论是餐饮还是旅游业等行业,或者是工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其实他们所需要的日常文化水平也就是小学乃至初中的水平。至于对文化素养有一定要求的公务员和中小学老师,其实他们所用的知识水平也绝对到不了大学本科,顶多使用的课本知识水平的上限是高中。
而真正需要复杂技能的职业,其实是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师,这些人需要高级学历和对应的知识,但是这些职位需要的人永远是有限的,高级职位的应聘人才的数量总是供大于求。毕竟一个大厂的核心技术骨干只有几个人的名额而已。
高学历的作用是什么?
那些工作描述中,打出来要大学乃至研究生学历的职位,其实真正用不到大学专业知识。
比如互联网运营需要的知识技能点就是杂而不精,你学到的知识也许会用上一部分,也许是基础的英语,也许是很基本的代码知识,也许是时不时出现的文史哲知识,但是数据分析,活动策划还有对产品机制的了解其实都不是来源于具体的专业,而是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而公务员考察的其实是人际能力,管理能力,还有很多中文系学生都不怎么擅长的公文写作能力,除非是技术型官僚之外,多数职位用不到具体的专业知识,这也是为什么中文系毕业生喜欢考公务员的原因。
学历的作用,可能仅仅是帮助hr从广大没有人脉关系的竞争者中刷落很多基础性素质不佳的候选人罢了。这并不意味着落选者没有能力,而是说在前十几年的学习中,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不能击败那些习惯更好的竞争者而已。
此外,在山东和河南这种传统的内卷大省中,由于新兴产业的不发达,传统国企的解体让当地人的视野局限在了稳定编制上,因此在这里,学历意味着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很多人和过去的秀才举子那样,重视和学历绑定的社会地位。很多家庭的孩子哪怕一直读书穷得叮当响,哪怕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父母倾家荡产也要支持他们读书读到硕士或者考上九八五;更有甚者,在当代山东,甚至有“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读博,不考编制”的说法。
收入水平和个人的成长环境关系更大
其实真正给人收入水平划分等级的,是家庭环境和家世传统,学历对这个因素的影响其实不太大。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叫做“小镇做题家“的群体,这些人大都是凭着勤学苦干学习的很好,最后考上985-211,但是到了新环境中,一方面发现自己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发现城市来的同学们的爱好和见识比自己更加丰富,所以他们很自卑也很无奈,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封锁在特定小圈子或者图书馆中,久而久之高考分数就是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
小镇做题家没有输在刻苦程度和学习习惯上,真正的问题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洗脑观念,还有知识和实用技能脱节的问题上,还有一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小镇做题家们的父母也许是小学老师,或者是个体户,或者是农民,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负担起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老师们善于处理的是如何批改题目,如何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如何和同僚们竞争,但是如果让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去城市里,去金融业和互联网业的环境中打拼,他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习惯都要跟着改变,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城市里的中产家庭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马术,艺术,奥赛等培训班,其实很多时候一些高档的奢侈教育并不是他们所在家庭所能消费的日常活动,家长们本着望子成龙的心理让他们接触贵族的享乐,但其实贵族不是靠上刻上出来的,家世的积累强于一代人小时候的刻意训练。
家世传统就就解释了小镇做题家的困惑,因为他们的家庭从小的收入模式只够供他们好好学习,没有闲钱供他们发展别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他们的少年经历中就只有学习,没有其他了。即使他们通过努力看到了大城市的生活,他们的反应要么是落寞然后恐惧,怕和外界接触,要么就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适应过程,慢慢习惯大城市的不断刺激,最后适应这里的节奏和环境。
考研有用。毕竟就业这么难,而且不是所有知识都能立马派上用场,所以不妨通过考研在学校里躲一躲,降低生活成本,看看自己想走的路究竟在何方:是继续研究还是走社会的路?
只是所有考研的孩子,都不要高估考研对一个人收入结构的改变。考研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未必如你想象的一样高。如果把考研、读研的时间都算作是一种投资,再加上可能第一年考不上,或者你为了读研放弃了眼下还不错工作位置和各种机会,最后算下来,你可能会觉得得不偿失。
即便在经济上得不偿失,也有别的好处。在中国这样大家喜欢攀比文凭和母校的国家,若是可以靠读研把自己的文凭和母校都上一个等级,以后也有面子,多了一些别人对你的恭维和羡慕——如果恭维和羡慕对你很重要,那就更应该努力去考研。
只是四百万人过独木桥,大多数人准备考研的心血,最后都是白费。如果想不清楚考研和收入,考研和人生的关系,那么世界上就是多了一个怀才不遇的人,考研和高考的分树会成为你人生的最高点,因为大多数人无论什么学历,他们所从事的岗位都只需要很低的学历和很少的一点学术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