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村又名五里墩,在中卫市区东2.5公里处,因古筑有烽火墩得名。烽火墩是明代中卫城的外围军事防卫墩台哨所之一,与距城较近的北部烽火墩如“八字渠”口的烽火墩、东北边的“挂旗墩子”、城东北角的“吴家高庙墩”(后称为庙)等遥相对峙,墩台上都备有火药狼粪、柴草以燃放烟火,高挂军旗烽火传递军事情报。并有哨所驻兵联合防御,形成县城外部军事防线。五里墩地处古代战争五里以内的有效军事防线,县城东出之交通要冲,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自古名气显赫,兵戎必争。
五里古村聚落集中。辖鲍家桥、刘营等6个居民点,建国前属二区三乡,建国后属一区六乡,1957年置管理区,1962年设大队,1983年改称村民委员会。原有土地2千余亩,人口731户2000余口。农耕传承以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种植为主。五里村历史悠久,但历史文化遗产在特殊时期损毁严重,村域内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星台寺,据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据村中耆老言,原寺庙建在五里墩,规模宏大,殿堂巍峨,雕梁画栋,飞檐翘楚。建有大雄宝殿,雷祖殿,观音殿,娘娘殿,天王殿以及钟鼓楼等40余间佛教建筑,后屡遭损毁,历代增建重修。1968年由于历史原因,星台寺遭到毁坏,店内精致的石雕,泥塑,壁画以及木牌楼等荡然无存,其他砖雕亭阁亦遭损毁。五里村刘升祖道号刘宗武,生于1911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卒于1993年2月29日,享年82岁,是助推高庙重建的热心人,1943年修复高庙时参与了破土动工奠基仪式。
(网络图片)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太平盛世,每年过年初一,五里墩的舞狮社火队都要进城 ,给县政府父母官拜年,当时在政府(西街)门口广场搭起十五张方桌的高台,最上一层方桌桌腿朝天,供狮子在桌腿上表演“翻天印”。狮子进场后,威风锣鼓节奏有序,先由武术把式(拳把式)手拿珠子(红布包圆珠),以套路熟练的“小洪拳”打斗爬睡在场中的睡狮,在狮子身上翻跟斗、打健脚去惹狮子,狮子发威后,抖毛,啃痒摆尾,站立雄视,和武士开始搏斗,反扑拼咬,舞姿蹁跹,进入高潮。舞狮者舞出狮子的雄伟活泼,勇猛,憨态可掬的形态,打狮者一套功底深厚、拳法精湛的洪拳配合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接着另一武把子表演单刀劈狮子。金鸡独立亮相,潇洒英武、刀光闪闪斗打狮子。狮子鬣毛大张,凶猛反扑,左冲右突,上蹿下跳,娇憨多姿,刀法环绕,武功有章,姿态优美,刀影人舞,刀把素绸飘舞,场面生动活泼,令人惊叹。接着换人,表演棒打狮子(五尺棍)。五尺棍是江湖行者的随身器物,打法变化多姿,捧舞绕身、如流星闪电,上舞下扫,左开右合,狮子翻舞跳蹿,鬣鬃抖毛,摇头摆尾,多姿多态,栩栩如生,兴致高涨。精湛的武术表演之后,接着表演狮子上桌子,这是一项高超的杂技表演,桌子搭的稳固,层层有人保护、狮子盘旋而上,以四桌腿层层表演向下雄视,作出嘴足发威,抖毛、摆尾等活泼姿态上至最高层,表演技能高超,动作惊险的“翻天印”。舞球把式引领,表演人先在四桌腿上三角鼎立,精彩亮相后,狮子开始登上桌腿表演。这种高超的杂技表演,要有站“梅花木桩”的杂技功底。舞尾的把式先登上桌腿,两足各站两桌腿顶端,以抖皮,摆尾等动作配合狮头形成雄视四顾的优美姿态。然后手抓舞头者的腰带喊一声口令,舞头者借势跃起,巧妙配合,一足踩在舞尾者足上,一足踩在另一个桌腿上进行舞狮形象表演。狮子高悬空中,斗气十足,活灵活现,雄壮美丽,瑞气腾空。为了完美的舞完四条桌腿,以桌腿上换足完成高难动作,换足以两足交替踢开站稳向前推进,表演出狮子的完美形象。这一惊险复杂的绝技,令人惊心动魄,心玄跳动,称赞叫绝。高难绝技完成后,接着便表演撤桌回舞,撤至最后一张。狮子在桌面上四面盘舞后便开狮皮鼓风,齐喊一声,从桌上跳下,随着节点的鼓声耍狮子三翻皮,地上打滚撒欢,圆场表演一周后,惊险浪漫的舞狮进入尾声。鼓声停息、全场约三小时的挂彩舞狮全部结束。一场吉祥如意的舞狮表演引得围观者人山人海,场地水泄不通。舞后县长等政府领导现场慰问民众乡亲,倒酒举杯共庆节日欢乐,敬茶吃糕点表示感谢。舞狮是一项高端民间文化遗产,特殊的民间文化体育杂技项目,后因无人继承练功至今失传。
跨入新世纪后,五里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能人治村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棚户区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投资 1019364.59元,建成活动新阵地,投资50万元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妇女之家、党员活动中心和有50余块展板的民风文化、计生文化宣传长廊,在群众身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还投资 160万元,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外社区活动中心,并设置了9套健身器材,村民娱乐怡兴,其乐融融,大大提升了城市东大门窗口形象;筹集资金2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并对外承包,年收入30多万元。2013年投资270万元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餐饮广场,其中矗立于餐饮广场的餐饮楼江元坊私房菜,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1200人同时就餐,承接各类宴席,来料加工,服务周边群众。该店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荣获中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进个体工商户”“诚实守信工商户”荣誉称号。特色菜品有:清汤羊肉、农村红烧肉、罗汉面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江元坊私房菜由从事30多年餐饮工作的名厨张元喜经营,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嘉盛优尚生活超市(原信贸公司展厅350平方米),村集体收入资金8万元,老村部对外承租租金6万元。自2012年开始,五里村每年为村民补贴统筹城乡医疗保险费用每人10元;为60岁以上的群众每人补贴50元,每年对考取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分别奖励2000元和1000元,对遭遇重大变故、生活困难的家庭根据情况给予500元——2000元的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渡过难关。2015年,五里村开始为年满六十周岁、七十周岁、八十周岁、九十周岁的村民每人每年分别给予200元、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
如今的五里村,干部带头走在前,弱势群体得到了组织的关怀,劳动就业门路多了,创业人员不断涌现,农村环境优美,卫生干净整洁,优良的政风、民风正逐步形成,各项事业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前景。
2016年五里村荣获中卫市“文明村”称号。
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张国平
中卫天天网-传递价值
联系电话:18909552557
181955991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