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嘉陵老厂
藏着一段回不去的青春
沙坪坝作为重庆文化中心,从红岩魂再到文旅城,记录着很多重要时刻。
再往西去,介于磁器口与大学城中间,还藏着一段老厂记忆…
140多岁的嘉陵厂
见证了重庆工业的光辉岁月
它就是双碑嘉陵厂!
1979年这里用榔头敲出第一辆摩托,从此开启了一个时代。
当时的嘉陵厂就相当于现在的“华为”,让嘉陵人引以为傲。
它生产的“嘉陵摩托”代表着重庆工业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发展。
偌大的工厂里,烟囱滚着浓烟,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辆又一辆的摩托生产出来售往全国各地。
将时间再向前推移,嘉陵厂的前身其实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枪弹厂之一:龙华枪子厂。
1938年迁入重庆双碑嘉陵畔,更名后持续为军工生产枪弹。
直到1978年“军转民”改革后,成为西南三线建设军工历史的缩影之一。
嘉陵厂的生活
三代人的青春年华
在黄葛树遮蔽的厂区石板路上,一路走来就是三代嘉陵人的经历、青春和成长。
那些年嘉陵的厂子弟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带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信念,在这片厂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人在嘉陵厂工作,说话腰杆子都要硬一些,妥妥的铁饭碗啊,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没进去!
和重庆其他厂区一样,嘉陵厂就像一个独立的大院!
这里有自己专业的厂房,不远处就是家属院,独立的子弟校、医院,游乐园…
那个时候休息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进城看电影,到沙坪坝看书。而且兵工厂的职工,凭蓝色徽章,还能免费看各种战争电影。
而厂里的读书崽儿,最熟悉的肯定是挂榜山,小时候春游秋游是勒点,过年过节妈老汉也带自己来勒点。
还有耍娃些,一定忘不了弯弯大楼,当年的台球室、游戏厅、网吧、舞厅...一条龙服务,豁得你屋都不想落。
同事,亲戚,朋友,大家都是邻居,转来转去都是熟人,而这样的小社会和外面的比又单纯些,简单些。
曾经辉煌的嘉陵厂
如今平凡的市井里
时至今日,嘉陵摩托已经迁离,老厂区大片厂房也已拆除,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职工居民区。
沿街低矮的店铺,卖炸串的、卖小玩具的、做缝缝补补的...处处保留着上个年代小集市的面貌。
早上八点,街道里就升起了烟火气,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叶落在斑驳了历史年轮的石板路上。
要去上班的人匆匆点了一碗小面,就奔往村子外面的公交车站。
而居住在这里的嘉陵子弟们,穿着拖鞋,不慌不忙地走在买菜的路上。
十点多,广场上嬢嬢们婀娜多姿的舞步,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午饭吃过,同一院子里,几个大爷大叔早早地就约到了一起,翘起脚在石板凳上斗上一下午的地主。
等到傍晚,家家户户都做好了热气腾腾的晚饭,等着上班的、上学的、遛弯的人回来...
只有当你抬头望见不远处的双碑大桥,才醒悟到老旧的烟囱里再也看不见烟雾,破旧的机器已锈迹斑驳,而那些关于重庆军工文化的历史记忆,还沉淀在这些市井生活里。
即使曾经生活在家属区的嘉陵厂子弟,如今都散落在各地。但每一个记忆都足以让每个老嘉陵厂人荣耀一生。
嘉陵厂,这个记录了重庆军工文化辉煌岁月的地方,是每一个老重庆人的骄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