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公共健康无国界,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所有国家都应将国民安全及健康置于首位,加强相互支援与合作。曾几何时乙肝病毒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乙肝感染高峰时期,然而短短三十年间,我国在抗击乙肝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如今,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专门向中国政府颁发奖项,以表彰中国在防控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中国也因此戴上了“乙肝大国”的帽子。1970年—1992年,中国乙肝大爆发,乙肝病毒携带者短短20年增长至1.2亿人,预估22年增加了8000万人。将近10%的中国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广东沿海地区高达17.6%,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约有27万人。当时,默沙东已研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986年在美上市。事实上早在1984年,我国卫生部派遣代表团已赴美国默沙东公司参观了解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代表团回国报告建议疫苗上市后引进中国。1989年,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当时中国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帮助中国消除乙肝病毒和相关疾病,默沙东决定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向中方提供现有生产重组乙肝疫苗的全套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设计等,并负责指导和培训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之后在北京、深圳建立乙肝疫苗生产车间,以确保中国生产的乙肝疫苗品质与美国无异。此后中国的乙肝感染发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对此评价,“中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下降,和引进默沙东技术是有密切关系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可引发慢性或急性肝脏炎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严峻健康问题。据估计,全球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和体液,在乙肝流行地区,母婴传染和儿童时期接触传染为主要感染途径。虽然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感染初期没有症状不发病,却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在生产过程中被母亲传染的婴儿,90%以上会成为慢性乙肝患者,而5岁后才感染的儿童,长大后只有不到10%会成为慢性乙肝患者。因此,对新生儿和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措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阻断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从而避免了因感染而导致的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的出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因为疫苗接种减少HBV携带者,也减少了人群中的传染源,对于全人群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9年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项目再次印证了默沙东的价值观——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默克公司将重组乙肝疫苗转让中国三十多年之际,让我们向罗伊·瓦杰洛斯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