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规模化在线教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落实“停课不停学”的 重要方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开展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不只是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也使家校合作的目标 和待解决的问题更复杂、合作主体功能发生变化,以及家校合作更为频繁深入。
关键词:在线教学;家校合作;自主学习;“停课不停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作者:郑旭东,万昆
编辑:李小编
01总体情况
家校合作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 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 互动与合作活动,其也被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早在2010年国务 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 2020)》就明确提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 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当前, 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家校合作活动可概括为六种:
一 是育儿,即学校教师帮助家长创设家庭学习环境以支 持学生的发展;
二是沟通,即创建有效的家校双向沟 通方式;
三是志愿服务,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校本 项目;
四是在家学习,即向学生家长提供有效信息以 促进其子女在家学习;
五是决策,即允许学生家长参 与学校的有关决策;
六是社区合作,即利用社区资源 促进家长实践、学生发展和学校项目。
由此可见,家 校合作强调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双向互动、相互 尊重、合作目标和共同决策。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各 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无法如以往一样正常开展, 规模化在线学习成为各地教育部门落实“停课不停 学”的首选方式。
规模化在线教学取代正常的学校 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尚属首次,家庭教育与家校 合作也成为了保障中小学学生在线学习质量、促进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值得关注的是, 以往的家校合作中本就存在合作活动不丰富、家长参与被动、信息技术应用不深,以及部分偏远农村 地区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不畅等问题。
而关于规模化K12在线教学的家校合作,国内外也 尚未展开分析与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规模化 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问题与以往相比虽有相 似之处,但由于疫情期间的学校教学方式发生了重 要转变,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变得更为重要,问题 也将更为突出。
为此,下文将对规模化K12在线教 学中家校合作展开分析,以期为当前及未来规模化 在线教学中的家校合作提供借鉴。
02实施逻辑
疫情期间的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与以往的一对 一或一对多的在线辅导不同,其不仅面向的学生呈 现大规模的特点,学生数量至少也是以班级为单 位;而且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信息媒体的 使用时间更长、频率更高和范围更广,均在推动家 校合作发生改变。
(一)教学形态转变使家校合作的目标问题更复杂
各省市的K12教学在疫情期间基本转向了在线教 学,教学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面向省市辖区学 生甚至是全国学生开展的在线教学;
二是面向学校具 体班级学生开展的在线教学;
三是班级学生利用教师 提供的资源包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
四是根据实际需 求对以上方式组合使用的在线教学。
基础教育学校无 论采用哪种在线教学形式,学生参与在线教学都可能 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或低龄儿童,无论是从他们的认知年龄还是以往的学习方式 看,在家通过信息媒体参加在线教学并不符合多数学 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线教学中的参与互动和获得教 师的关注度会降低。
第二,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在 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律、自控和自我调节能 力,而中小学学生正处于认知及心理的快速发展变化 期,这些能力不足且发展不稳定,不利于自律自主地 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受疫情期间社会氛围、学生成 长期的逆反心理、学习方式不习惯等综合因素影响, 学生心理变化较大,如近期出现不少中小学生对在线 教学平台给以低分甚至是恶意评价。
第四,延续知识 传授方式的在线学习效果欠佳,且也会对学生身心发 展造成不良影响,如影响学生视力发育,出现对在线 教学的抵触心理。
第五,疫情期间边远农村地区可能 成为在线教学的“洼地”,且随着疫情好转和农民工 陆续返城,留守儿童成为了“停课不停学”亟需关注 的社会问题。
总之,面对疫情期间教学形态转变带来 的新问题和新困难,良好的家校互动和家庭教育成为 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家校互动的任务目标也变 得更为艰巨。
应用共学云在线课堂舞蹈案例
(二)教学场景转变促使家校合作的主体角色变化
规模化在线教学的实施使得中小学学生熟悉的 教学场景发生转变。
一是学习场所的改变。学生原 本熟悉的、真实的教室环境和校园活动场所,转变 为虚拟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对局限的家庭场所。
二 是中小学生原来便捷开展面对面师生沟通与互动的 教学氛围发生了转变,教师也难以通过课堂观察获 得反馈,无法对教学过程及时干预和调整。教学场 景的变化也促使教学主体的角色功能发生了转变。
第一,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从课堂教学的组 织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规模化在线学习的辅导答 疑者,教师教学主导权力相对削弱。
如上海中小学 的在线教学在全市采用“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 一授课老师”的录播授课方式,原班级教师的职 责从授课转变为教学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和组织 学生交流互动。
虽然不少地区仍采用了原班级教师 在线直播教学方式,尽管教师的教学组织和讲授职 责也无较大变化,但教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与学 生交流互动、关注每位学生学习及提供针对性反馈 的机会都有所降低。
第二,在学生方面,尽管学生仍是教与学活动过 程的中心主体,但学生主体角色有了重要提升,这对 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素养也有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 相对于以往面对面的课堂学习而言,在线学习的灵活 性和非面对面开展,赋予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中心地 位,以及根据自我意愿是否参与在线学习的更大主动权;
另一方面,对处于成长期和叛逆期的中小学生而 言,长时间参与规模化在线学习需要他们有较高的综 合能力素养,如良好的信息素养、快速适应新学习方 式的素养,以及自我管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在家长方面,由于教学方式在线化、教学 场景家庭化的转变,教师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教 育权力和责任义务都有所削弱减少,加之中小学生的 自主自律能力较低、认知和心理的发展不稳定等综合 因素,共同要求家长在督促与辅导学生在线教学、开 展防疫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等家校合 作中要承担比以往更重要的责任,甚至需要家长居家 直接参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家校共育活动。
(三)媒体技术高强度应用要求家校合作频繁深入
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严禁学生 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教 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 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该方案 的实施对于防控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视力起到了积极作 用,但对学生养成在线学习习惯也形成一定的不利影 响。
虽然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有其特殊背景,但不可 忽视的是,中小学生使用数字媒体设备学习时,呈现 出了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依赖度高等特点,不可避 免地带来了以下方面问题:
第一,对于许多尚未形成 在线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高强度地使用数字媒体技 术开展学习,对于低龄学生可能出现学习方式不适 应、注意力难集中、甚至是抵触心理,以及难以发生 深度学习等问题。
如近期浙江省开展的初高中学生线 上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初中生的自觉性较低且多处于 叛逆期,因而初中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高 中生。
第二,高强度地使用数字媒体设备进行在线 学习,会对处于视力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形成不良影 响。
部分地区制定的“停课不停学”方案中,存在在 线教学按照常规课堂教学课表排课的问题,如此长时 间的在线学习会对学生的视力发育形成不良影响。
第 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包括电视)的 时间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成反比,这意味着长时 间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会成为学生认知能力发 展的阻碍因素。
第四,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既有知 识讲授课程,也包括在线体育教学等综合能力发展 课程,对家长的监护、引导和合作意识与能力有了 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尽管不少地区的学生可能以一对一 在线辅导或自主学习等方式有过在线学习经历,但 疫情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面向大规模中小学生。
规 模化K12在线教学不只是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以及媒体技术如此频繁深入地应用到教学中, 更需要家长比以往更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到家校合作 中,甚至是担负起开展居家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 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在线学习和顺利度过疫情。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在线教学研究院,为您解读在线教育的那些事,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