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现在结婚的大喜日子,服饰、装饰等等方面都要红彤彤的,以追求一个喜庆气氛。但是在秦汉时期,婚装却是以黑色为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著者的身分、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服、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汉代服装比较重视色彩,玄黑与纁红是汉服中最隆重端庄的搭配。玄,黑中扬赤,象征天的颜色;纁,黄里并赤,其意表征大地。汉代人认为把天地的颜色穿在身上,是最吉祥的象征。先秦直到两汉,婚礼都称作「昏礼」,一般都在黄昏举行,婚礼礼服也是以玄色为主,纁色辅之,新人认为这样的颜色最能表达喜庆庄重的婚礼气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幸福、成功、忠诚、兴旺发达的象征。对红色的喜爱即是对日神的崇拜,中国文化的红色源于太阳,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先民在祭祀、巫舞的过程中,对红色一直是极其重视的。另外由于对火的崇敬,原始祖先们对于火除了有一种恐惧和敬畏感外,同样怀有依赖与崇拜的感情。同时也出于对血的敬畏。血也是红的,既给人恐惧感,又在原始人心目中,有着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地方。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在吉祥、喜庆方面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了主导的颜色,一直延续到当代。
「黄色」原本是古代皇家专用的颜色,为什么现代却成了「色情」的代名词?
黄色在中国古代是皇家专用的颜色,表示尊贵,平民百姓不得随便使用。黄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色调。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中国的主色调。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黄色是黄金的颜色,因此也有财富的含义。
我们今天经常用「黄色」来指称带有明显色情意味的东西,这中间的变化转换,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响。在基督教中,由于黄色是犹大衣服的颜色,故在欧美国家被视为庸俗低劣的最下等色。流传到我国也是,「黄色刊物」、「黄色事业」中「黄色」指代色情。这可能与黄色的敏感程度有关。英语中黄色和妒忌、懦怯和败坏有关联。美国俚语称呼胆小鬼为「yellowbelly」;恣意煽情的传媒为「yellow journalism」。1894年,英国创办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一批有世纪末文艺倾向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围绕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有时带有一点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秽。然而第二年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O.Wilde),因同性恋的罪名遭到逮捕。当时报纸上说,王尔德在被捕时腋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不名誉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腋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封面也是黄色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 boo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黄杂志》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产生了联系。另外当时纽约的《世界报》和《日报》,为了发行量而展开疯狂竞争。1895年矿业巨头之子WR赫斯特买下了《世界报》的对手《日报》,他所采用的手段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把专为《星期日世界报》极受读者欢迎的连环漫画《黄色小子》的画家也挖了过来。当时两报广泛采用通栏大字标题、彩色连环画、大量图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读者。这段时期被称为「黄色新闻」时期。
西方的「黄色」都被认为是低级的东西,现在在汉语中也引进了这层意思,因此「黄色」也就包含了色情的含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