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用外科手术般的打击实现速战速决已成了各国军队的普遍共识。精确制导技术极为重要,美国的“战斧”导弹依靠先进的GPS制导,圆周率误差不高于3米。
我国也开发出了性能不亚于GPS的北斗系统,为各型武器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制导。而在欣慰之余,北斗的生存也令人担忧,因为战争爆发后它将成为敌方优先摧毁的对象,一旦被摧毁我军大量依靠卫星制导的武器该如何作战呢?实际上卫星制导只是多种精确制导方式中的一种,我国在惯性制导方面也颇有建树。
最近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中国航天基金会颁奖大会上,来自重庆的一位专家所研制的半球谐振陀螺仪荣获了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能获得以钱学森命名的重大奖励,自然不简单。据报道陀螺仪是广泛应用于导弹、航空、航天以及航海领域的导航设备,目前已发展至半球谐振陀螺产品这一代,不仅质量和体积小、精度高,且可靠性也极高,潜力十分巨大。
这种尖端技术仅掌握在美、俄、法等国手中,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就对我国严厉封锁,即使是亲密合作的俄罗斯也对此守口如瓶。我国专家通过自主研发,造出了零偏稳定性优于0.005°/小时的产品样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技术对我国二次核打击尤为重要。若北斗系统被摧毁,又缺乏精确的外部无线电制导,自身携带的惯导陀螺仪将会成为这些导弹的利眼,精确打击各种战略、战术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