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
自然保护区系列
导 语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同时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推荐理由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峰峦叠翠,高距云表。这里不仅有着山西南部最高的山脉,同时还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历山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原始大森林风景区,这里奇峰异洞与青山碧流相辉映,形成“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绚丽景色。
保护对象
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
资源状况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保护区类别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10″—112°5′35″,北纬35°16′30″—35°27′20″。保护区总面积242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541.5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722公顷,实验区面积13936.5公顷,总蓄积93720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9%。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南缓北陡的单面山,以陡峻的高山和较平缓的低山丘陵为主。
1983年12月26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8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均气温8—12℃, 年均相对湿度7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且集中于7、8两个月。
植物资源: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山西省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据调查,区内共分布有高等植物1010种,隶属于134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药用植物247种、淀粉植物98种、油料植物67种、芳香植物46种。
动物资源: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区系属古北界,也有东洋界动物分布。共有野生动物354种,其中两栖动物5科13种、爬行动物7科24种、鸟类50科269种、兽类16科48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鹳、大鸨、原麝等7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勺鸡、红隼、猕猴、大鲵等45种,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红翅旋壁雀等26种。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也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猕猴属:包括22种猕猴。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有些种尾比躯体略长,有些则无尾。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及,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
在历山保护区的七十二混沟内,还发现了一处面积800公顷的原始森林。这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黄河中下游的人类活动、黄土高原的森林和气候变迁、以及引种驯化动植物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文字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