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地球还能撑多久?

0
分享至

几乎全世界都在“沸腾”。

刚刚过去的6月,是有史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印度新德里达到了48℃的高温,某些地区还突破了50℃。

入夏以来,已经有超过百人因高温死亡。

就连一些被视为气候宜人的欧洲国家,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也总共有7人热死。

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显示,2015年至今,地球正经历着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该组织发言人Clare Nullis指出,今年5月,南极海冰的厚度已降至史上最低。

北极海冰厚度也好不了多少,史上第二低。

冰层融化,意味着海平面每年上升3毫米。

“最恐怖的是大冰层融化,如格陵兰冰层和西南极冰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Michael Mann曾说,“全球的沿岸大都市就会被淹没。”

灾难将至

我们总觉得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还很遥远。

但事实上,灾难已经在发生。

今年HBO出品、小李子配音旁白的环保纪录片《冰上火》,走访了全球9个国家,画面如灾难片一般可怕:

大片大片的干旱。

泛滥的洪水。

有些地区的人失去家园,颠沛流离。

北极熊找不到吃的,快要饿死。

野火四处肆虐。

2017年,受大风和干燥天气影响,山火在加州多地几乎同时爆发。

3000多栋住房毁于一旦,每3秒就能烧掉一个足球场。

火灾发生初期,大约10万人必须撤离。

还有些场景,恍如影视剧当中的世界末日。

在冰岛的一处跨海大桥,长达一公里,桥下却没有水。

锈迹斑斑,像被遗弃了好几百年。

没有水为什么要建桥?

这是气候变迁的结果。

全球变暖,冰河后退,河流改道,桥梁便失去了建造之初的意义,沦为了凭吊过去的纪念碑。

最坏的预期

再这样热下去会发生什么?

据《冰点周刊》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近300万年来的最高点。

上一次浓度这么高时,地球的气温比现在高2-3℃,海平面比现在高10米。

这就相当于,上海、纽约现在所在的地方都沉没在水中。

海陆交界线将挪到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

“如果人类不能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到22世纪初,如今50%人口生活的土地将被海水淹没。”

《冰上火》采访的科学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Michael Mann表示,沿岸都市被淹没,土地面积就会变小,流离失所的“气候难民”就会出现。

“热带热到无法住人,居民只好离开。”

“那些地方热得无法耕作,热带作物的产量锐减。”

总之,土地会减少,食物会减少,水也会变少,但是人变多了。

“这种组合就会引发国安灾难。”

同时崩溃的还有脆弱的生态系统。

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导致海洋酸化,五彩斑斓的珊瑚会白化死亡,包括大堡礁在内的珊瑚礁严重濒危,可能在20年内消失。

“生物对暖化趋势已经有所动作。”仿生学研究所创办人Janine Benyus说。

有的植物会向北移动,但它们的授粉者却可能没有同行。

有的动物会移居到靠近两极较凉快的地方,或者从低处移往高处,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

“如果改变了衍生出这一切(包括人类)的自然条件,我们将面临天下大乱。”

时间不多了

有些天灾,本质是人祸。

气温不断升高,究其原因,主要跟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有关。

据科学家监测,直到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曾经从200ppm缓慢增长到280ppm。

这80ppm大概花了大自然6000年的时间。

但工业革命后,碳排放数量以每年2ppm的速度一路飙升,如今已是410ppm。

短短170年,130ppm的增量,“这百分之百是源于人类活动。”

Janine Benyus对此作了更形象的比喻。

“人类是地球上的新近物种。我们出于好奇把地球封存的碳挖出来,再拿来燃烧,这就等同在门窗紧闭的家里烧家具。”

每年,我们燃烧化石燃料制造了大量多余的碳,这些碳的量比火山排放的碳还要多。

地球上的环境由此失衡。

科学家研究地质纪录发现,地球过去的五次大灭绝都与碳量激增有关。

但我们并不知道,照这样下去会不会出现以前那样的状况。

有句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一切的一切,其实紧密相连。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纪录片列出了科学家研究制定的碳额度。

8年,7个月,29天……

——截至2019年5月。

一旦超过这个额度,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世界末日不仅存在,还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得多。

我们能逆转未来

我们该怎么办?

2015年,《巴黎协定》设立了1.5℃和2℃的双重目标。

100多个国家支持温度增高不能超过2℃,“这是最后的界线”。

去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发布的《全球升温 1.5C 特别报告》指出,如能实现1.5℃的控温目标,将比2℃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损害。

比如全球缺水人口将减少一半。

经常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人口将减少大约4.2亿。

由高温、雾霾和传染病所导致的患病和死亡人数都将下降等等。

对此,纪录片《冰上火》也给出希望,我们有能力和方法逆转全球暖化。

“不是减轻,不是稳定,而是能逆转。”

纪录片也提出了种种逆转暖化的可能性。

比如要减少碳排放,就要改用再生能源。

陆上风电、太阳能,都是排名前列的解决方案。

在苏格兰沿岸,已经建起一排排用于发电的风力机。

在加州,已经有二成五的区域使用太阳能发电。

“太阳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太阳能光电耗费的成本比化石燃料还要低,付费者的电费也没有增加。”

除了用再生能源减缓碳排放,移除大气中的碳也有很多办法。

在南加州有个尤沙红杉林公司,经营着5万亩的红杉林。

红杉林是全球吸收碳量最高的森林,红杉的针叶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里面的碳,然后储存于树干,树根或树枝。

“碳吸存是我们目前的营运重点。”首席林务员说。

城市里也能种植物吸碳。

在洛杉矶有一座都市农场,自己种食物,吸收空气里的碳,同时通过植物让碳重新回到土壤里。

“能吸存7辆汽车的排碳量。”

都市农场不仅能创造环保就业机会,种出来的有机食物也更健康。

一位农场的园丁说,“你会开始了解,其实我们都是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

一些科技公司也在研究重新利用这些吸收到的二氧化碳。

瑞士科技公司Climeworks研发了一种捕捉器,不仅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送去温室,种植蔬果。

“我们吃掉蔬果后,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里,我们再重新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是个密闭循环。”公司创始人Christof Gebald说。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冰岛设厂,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

这些措施都减缓碳额度耗尽的倒计时。

只要我们决定改变,逆转就有希望。

就像Janine Benyus说的,“我们看了自己最恶劣行为的后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有意识地参与这个疗愈(地球)的过程。”

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全球变暖是个世界性问题。

中国当然也不能幸免。

去年年底,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显示,从1980年到2017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近0.8度,海平面共上升了12厘米。

这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气候变化的行动,一些国内的公益组织正在探索解决办法。

早在2009年,自然之友就发现城中有些老旧小区,因为空间环境规划和建材陈旧的问题,能源散逸量大。

他们开始筹划居家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让市民通过专业课程工作坊学习,自己改造自己的家。

在2011、2013及2015年,北京和上海已积累低碳家庭案例近70户,每户平均可节能降耗30%-50%,也大幅提升了居家生活质量。

“低碳+”项目去年还打造了“低碳生活馆”。

馆内不仅有可交互体验的低碳理念、国际先进的实践案例,也有可复制推广的低碳家庭样本,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创造,找到自己的收获。

除此之外,在环保教育方面,自然之友也分享了很多。

比如随手关灯,降低不必要的碳排放。

低碳出行,尽量步行、骑车上班,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在夏天的室内,空调温度可调至不低于26℃,减少空调耗电量,节能减排。

拒绝一次性杯、塑料吸管,减少塑料、纸材的损耗。

自备餐具,减免吃外卖时的一次性餐具。

……

这些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其实不难实现,但只要从个人和家庭小事做起,环境就能一点点地变好。

正如《冰上火》的科学家所说,“不是说一个方法就能解决(气候变迁),但是所有的合起来,各种解决方案只要实施八成,就能达成减碳目标。”

我们每个人做的那一点点,也是解决方案的其中一种,也能改变世界。

永远不要等到末日来临,才追悔莫及。

趁还有机会,马上行动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县城“大小姐”最爱的奔驰,只要15万了

县城“大小姐”最爱的奔驰,只要15万了

蓝鲸财经
2024-06-12 18:16:40
沙溢婚姻风波再起!胡可不止一次出轨,胡可在片场闹得沸沸扬扬!

沙溢婚姻风波再起!胡可不止一次出轨,胡可在片场闹得沸沸扬扬!

娱记掌门
2024-06-14 07:10:19
撒贝宁一家四口开豪华房车,千岛湖露营,网友:像卡车一样带劲

撒贝宁一家四口开豪华房车,千岛湖露营,网友:像卡车一样带劲

柠檬有娱乐
2024-06-11 09:50:38
将帅失和?基德怒喷东契奇,不防守还想拿总冠军?

将帅失和?基德怒喷东契奇,不防守还想拿总冠军?

阿牛体育说
2024-06-14 02:49:57
大S好像把模仿她的主播告了!头像昵称已不能用

大S好像把模仿她的主播告了!头像昵称已不能用

青瓜娱评
2024-06-13 13:24:26
90后都开始演妈了!30岁小花给37岁何泓姗演妈,却毫无违和感

90后都开始演妈了!30岁小花给37岁何泓姗演妈,却毫无违和感

沫茉末聊影视
2024-06-13 09:51:48
NBA传奇中锋比尔-沃顿去世,享年71岁

NBA传奇中锋比尔-沃顿去世,享年71岁

懂球帝
2024-05-28 01:30:10
不要低看18强赛,对于国足,这是我们的世界杯

不要低看18强赛,对于国足,这是我们的世界杯

柳十四
2024-06-12 13:39:04
惊!江苏居民楼爆炸,路人受伤惨不忍睹!商户曝内幕

惊!江苏居民楼爆炸,路人受伤惨不忍睹!商户曝内幕

小毅讲历史
2024-06-13 20:12:15
你们知道吗?如今底层的打工人有多难!

你们知道吗?如今底层的打工人有多难!

叒女紫121
2024-06-10 13:32:41
又有尤文球员想投奔穆里尼奥,是亚伯拉罕的替身,红贝贝就可怜了

又有尤文球员想投奔穆里尼奥,是亚伯拉罕的替身,红贝贝就可怜了

小鬼头体育
2024-06-14 07:50:02
俱乐部各项目欧冠数:皇马26冠第9 巴萨48冠第2,中央陆军86冠第1

俱乐部各项目欧冠数:皇马26冠第9 巴萨48冠第2,中央陆军86冠第1

直播吧
2024-06-13 22:58:12
谁能想得到?汽车行业内卷,最先撑不住的是实力最强的广汽

谁能想得到?汽车行业内卷,最先撑不住的是实力最强的广汽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4-06-12 13:30:56
四川瓦屋山落石砸中女游客致其身亡,视频曝光像在看死神来了

四川瓦屋山落石砸中女游客致其身亡,视频曝光像在看死神来了

九方鱼论
2024-06-13 14:20:07
顶头上司落马三周后,甘肃退休副省长被查,任内曾被环保问责

顶头上司落马三周后,甘肃退休副省长被查,任内曾被环保问责

南方都市报
2024-06-12 22:02:06
乌强势逆袭,普京面临史无前例挑战,俄军参战兵力几乎全军覆没。

乌强势逆袭,普京面临史无前例挑战,俄军参战兵力几乎全军覆没。

青年的背包
2024-06-14 02:36:20
6月11日,陈奕迅真实病情曝光!网友:天哪,没想到这么严重!

6月11日,陈奕迅真实病情曝光!网友:天哪,没想到这么严重!

花花lo先森
2024-06-13 10:48:14
没想到,连它都来参加价格战了

没想到,连它都来参加价格战了

新车评网
2024-06-12 15:01:07
尿毒症是喝出来的?医生告诫:即便是铁打的肾,这3种水也要少喝

尿毒症是喝出来的?医生告诫:即便是铁打的肾,这3种水也要少喝

莫将离
2024-06-01 23:41:40
这是我目前看到最给力的救楼市措施:官方下文要求“3个不再”

这是我目前看到最给力的救楼市措施:官方下文要求“3个不再”

专业聊房君
2024-06-13 22:46:28
2024-06-14 10:02:44
首信天赐集团
首信天赐集团
首信天赐集团官方账号
63文章数 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头条要闻

牛弹琴:西方领导人失意 今年或是自己最后一次G7峰会

头条要闻

牛弹琴:西方领导人失意 今年或是自己最后一次G7峰会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宝宝晚上哭闹要吃东西,妈妈拿出馒头,宝宝立刻破涕为笑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夏季显瘦穿搭秘籍,让你轻松打造时髦好身材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军演习将罕见以4万吨级准航母作为靶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