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韦中立是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进士。未中进士时,他曾于元和八年(813年)写信给柳宗元,请求拜柳为师。《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给韦中立的回信。柳宗元在这封信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中蔑视师道的恶劣风气,表示自己不敢为人师。信中还着重阐述了“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介绍自己学习写作的经验和体会。该文与韩愈的《师说》可互为表里。
正文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1]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2]乃幸见取[3]仆自卜固无取[4]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注释
[1]仆道不笃:我的文学修养不深厚。
[2]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韦中立从长安来找他,所以说“自京师来蛮夷间”。
[3]见取:取法我。
[4]仆自句: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可取法之处。
正文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3]而增与为言辞[4]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5]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6]仆往闻庸蜀之南[7]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8]幸大雪踰岭[9]被南越中数州[10]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11]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1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13]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14]
注释
[1]语出《孟子·离娄上》。
[2]抗颜而为师:毫不客气地当别人的老师。抗颜:神色庄严的样子。
[3]世果句:世人果然成群地责怪、聚集在一起辱骂韩愈,(看见韩愈时就采取)指指点点、相互递眼色、拉拉扯扯等方式。
[4]增与为言辞:意思是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为言辞:编造毁谤之辞。
[5]炊不句:煮饭还没等到煮熟,就匆匆忙忙东行。挈挈:急切的样子。东:往东,这里指到东都洛阳。
[6]语出《楚辞·九章·怀沙》。原文作:“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7]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庸蜀:这里泛指四川。
[8]二年:指宪宗元和二年。
[9]岭:指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岭南一般是不下雪的。
[10]被:覆盖。南越: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11]苍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吠噬:偏指吠。累日:连日。
[12]不以病乎:这不是以此来使(我)遭受诟病吗?
[13]非独句:不只是使我遭受诟病,也是以此来使你遭受诟病。病:诟病,这里用如使动词,使……遭受诟病。
[14]谁敢句:谁敢在众目之下炫耀怪异之事(指为人师)来招致闹骂与愤怒呢?衒:通“炫”
正文
仆自谪过以来[1]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2]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3]则固僵仆烦愦[4]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5]
注释
[1]谪过:因过错被贬官。
[2]南中:泛指南方。
[3]呶呶(náo náo):喧闹不休。咈(fú):拂逆。
[4]僵仆烦愦:意思是身体多病,心烦意乱。僵仆:倒下,这里指身体不好。
[5]平居句:我平时意外地遭人口舌不少,只差在为人师方面没有遭人口舌罢了!
正文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1]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2]某子冠毕[3]应之者咸怃然[4]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5]曰何预我邪[6]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7]何哉独为所不为也[8]今之命师者大类此[9]
注释
[1]将以句:将用成人之道来要求他。
[2]荐笏(chù):把笏板插在衣带中。荐:通“搢”,插。笏: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拿的手板,上面可以记事。
[3]某子:我的儿子。某:孙昌胤自称。
[4]怃然:莫名其妙的样子。
[5]京兆尹:官名。汉代以后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其行政长官叫京兆尹。怫然:生气的样子。曳笏:指垂手倒拿着笏板。
[6]何预我邪:意思是跟我有什么相干。
[7]天下句:天下之人不因此责备郑京兆尹的言行而快意于孙昌胤行冠礼的行为。
[8]独为所不为:独自做了大家所不屑于做的事情。
[9]今之句:现在以师自命的人与此非常相似。
正文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1]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2]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3]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4]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5]直见爱甚故然耳[6]
注释
[1]恢恢然:宽广的样子,这里指文章的气魄宏大。
[2]中:指心中。
[3]前所陈者:指上文所说为人师而遭非议的情况。
[4]言者皆大过:意思是你信中所说的对我太过誉了。
[5]佞誉诬谀:巧言赞美,阿谀奉承。
[6]直见句:只不过是非常爱戴我,因此才这样称赞我罢了。
正文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1]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2]务采色夸声音[3]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4]未尝敢以怠心易之[5]惧其弛而不严也[6]未尝敢以昏气出之[7]惧其昧没而杂也8]未尝敢以矜气作之[9]惧其偃蹇而骄也[10]抑之欲其奥[11]扬之欲其明[12]疏之欲其通[13]廉之欲其节[14]激而发之欲其清[15]固而存之欲其重[16]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17]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18]本之礼以求其宜[19]本之春秋以求其断[20]本之易以求其动[21]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22]参之孟荀以畅其支[23]参之庄老以肆其端[24]参之国语以博其趣[25]参之离骚以致其幽[26]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27]此吾所以旁推交通[28]而以为之文也
注释
[1]以辞为工:以讲求文辞为精巧。
[2]炳炳烺烺(lǎnɡ lǎnɡ):明亮的样子。这里指文章的形式华美。
[3]务采句:追求华丽的辞藻,夸耀声韵的优美。
[4]剽而不留:轻浮而不沉稳。剽(piāo):轻捷。这里指轻浮。留:这里指沉稳。
[5]以怠心易之:用懈怠之心来草率对待。
[6]弛而不严:松弛而不严谨。
[7]昏气:昏沉之气,这里指头脑不清醒。出之:与下文“作之”意思相同。
[8]昧没:不明朗的样子。
[9]矜气:骄矜之气。
[10]偃蹇:形容骄傲的样子。
[11]抑之欲其奥:抑制它以求其含蓄。抑:抑制,不尽情发挥。奥:深奥,这里指含蓄。
[12]扬之欲其明:发挥它以求其明快。
[13]疏之欲其通:疏通它以求其通畅。
[14]廉之欲其节:精简它以求其简洁。廉:俭约,这里指精简。
[15]激而发之欲其清:激扬污浊以求其清雅。激:使水激起浪花,比喻扬去污浊。
[16]固而存之欲其重:凝聚并保存好的内容以求其凝重。
[17]此吾句:这些是我用来辅助阐明圣人之道的方法。
[18]恒:常,久。指永恒的情理。
[19]礼:指《周礼》,《仪礼》,《礼记》。宜,合理。
[20]断:决断,指判断是非。
[21]动:变化。
[22]谷梁氏:指《春秋谷梁传》。厉:磨炼。气:文气。
[23]支:枝。这里指文章的条理。
[24]肆:放纵。端:头绪。这里指文思。
[25]博其趣:扩大文章的情味。
[26]致其幽:使文义隐微。
[27]太史公:指司马迁的《史记》。著其洁:使文章精练的特点显著。
[28]旁推交通:旁推贯通。对五经,柳宗元认为要“本之”,因为文章的道理是从五经而来的,即“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对子史,柳宗元认为只能“参之”,因为文章的写作方法可以向子史学习,即“而以为之文也”。
正文
凡若此者果是邪非邪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1]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2]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元白
注释
[1]余:指闲暇。
[2]苟亟句:如果你常来探讨这种文章写作的方法,即使你无所得,我却因此会有所得。这实际上说的是教学相长。亟来:常来。广:推广。这里指探讨。道:这里指上文所谈论的文章写作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