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北方民族为何没有趁乱侵犯?要感谢一场战役和两员虎将
汉朝时期,国力强盛,刘邦尚且有过“白登之围”,与匈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而到了三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混战,但奇怪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何没有趁着战乱而入侵中原呢?
其实游牧民族不是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不敢;不是没有付诸行动,而是行动未果便被干掉了。在这里要感谢一场战役和两员虎将,这场战役是白狼山之战,两员虎将便是曹操手下的张辽和夏侯渊。
由于汉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对匈奴的毁灭性打击,到三国时期,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已然减少。但是另外两个民族鲜卑和乌桓却趁势崛起,“寇暴城邑,杀略人民”,致使北部边疆深受其困。此外,袁熙、袁尚又逃亡漠北,使得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更为壮大,威胁魏国的统治。
为了彻底消除后患,曹操亲自带领精锐之师远征乌桓。我们要感谢的这场战役便是在远征乌桓途中发生的白狼山一战。在白狼山,曹操带领先头部队占据白狼山有利地形。此地已是乌桓腹地,曹操军队突然被乌桓主力团团围住,更糟糕的是曹操的部队经过连续行军,已经疲惫不堪。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下,曹操的大将张辽主张力战。与三国演义的形象不同,真实的曹操其实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到张辽的勇猛,曹操下定决心与乌桓主力进行决战。就这样,张辽率领曹军精锐与乌桓展开了一场大厮杀,混战之中,乌桓首领被斩于马下,在曹军大部队赶来之前便收拾了乌桓。
乌桓一灭,鲜卑早就被吓破了胆,于是主动向魏国俯首称臣。然而事情并未结束,马超等西北悍将又联合羌族等少数民族重燃边疆战火。这个时候,曹魏集团另一员猛将出场了,他便是夏侯渊。游牧民族本身战斗力就很彪悍,况且人数又数倍于自己。然而夏侯渊丝毫没有畏惧,反倒是采取大胆奔袭的战术,彻底消灭西北叛军,颇有汉朝卫青、霍去病的风采。
一场白狼山之战,两员虎将张辽和夏侯渊,一个明主曹操,奠定了北方边疆安定的局面。可惜的是,继任的晋朝在对外战争中实在是没有出彩的地方,反倒是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中华民族也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实在令人唏嘘。
参考资料:《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