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丰富的、鲜活的节庆文化
都寄托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日,我们将为您推出 《韶关非遗印记》之《韶志》(上)
(文末可观看完整视频哟~)
韶关
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
毗邻广西
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韶关
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
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
时至今日
韶关仍是中国南北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
重要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韶关文化极具包容性
无论是技艺、民俗、饮食
还是戏曲、文学,既具有岭南风韵
又能从中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融会贯通
正是对韶关文化发展变迁的最佳概括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
中原文化随商贸往来、百姓迁徙进入岭南,与当地文化碰撞、交融、繁盛,为韶关的政治、经济和海纳百川却又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至唐朝,张九龄奉命开凿大庾岭道,变梅关天险为江广交通孔道,成为联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交通纽带——梅关古道。
至此,一条由岭南至西安,一条则过梅岭、溯赣江、过长江、沿运河直达中原,连接着岭南与中原的沟通和交流。说到南北文化的交融,韶关珠玑巷客家文化,贡献与作用最为突出。
唐宋年间,中原连年战乱,大量中原汉族居民辗转南迁,韶关珠玑巷依踞梅关古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又有梅关据守,正是避乱安居的桃园之所。
对避乱而来的人,原住居民称其为客,体现岭南文化南北包容的大局。韶关瑶族、侗(dòng)族、畲(shē)族人与中原人互通婚姻,并在数百年间,慢慢演化成独具特色的岭南客家文化。长居久安,客人便成了家人,他们为韶关乃至整个岭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珠玑巷的客家人,因梅关据守而得以安稳生息,却又因梅关兵家必争的军事地位引来战乱,他们被迫继续南迁。据史料记载,宋元两朝200多年间,珠玑巷153个姓氏陆续南迁达130余次。今天,珠玑巷后裔遍布珠三角、港澳及海外地区,达数千万之众,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也跟随着他们传播、发扬至世界各个角落。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韶关非遗印记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土豪请随意)
来源: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南雄市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微信公众号——
畅游南雄
南雄市旅游景区分布图
前往南雄路线指引
线路(一):
自驾游的朋友:从广州市出发,沿着京港澳(京珠)高速、广乐高速公路往北京方向走约两个小时,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互通转入南(昌)韶(关)高速公路(G6011)韶赣高速段再走一个小时,就到了天下“广府人”的故乡——南雄市(车程约300公里)。
乘车的朋友:在广州乘坐长途客车直到南雄也行,车次很多;或者乘坐高铁或火车在韶关站下车后,转坐到南雄的班车(车次很多,25分钟一班),到了南雄车站去任何一个景点都很方便,有公交车和计程车;也或者乘坐火车往广州---上海南(T170)等方向的列次在南雄站下车,有公交车和计程车到市区和各景点。
线路(二):
自驾游的朋友:从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市市区出发,沿着大广高速公路(G45)往南走,在南康市三益互通转入南(昌)韶(关)高速公路(G6011)韶赣高速段,往韶关南雄方向行驶即可直达(车程约130公里)。
乘车的朋友:在赣州乘坐长途客车直到南雄,到了南雄车站去任何一个景点都很方便,有公交车和计程车;也或者乘坐火车往南昌---广州东(K1665)、宁波—广州(K209)等方向的列次在南雄站下车,有公交车和计程车到市内和各景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