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太史公在创作史记时是非常严谨的,在他那个年代,史记所记述的的历史相对来说都是有据可循的。
司马迁所记“上至轩辕,下至于兹”期间有文字记载的阶段也不过商朝之后的部分历史,而且诸多历史事件是乃人们口耳相传,出现矛盾或纰漏也在所难免。就目前的考证,史记确实出现了一些比较不符实的记载,列举几个典型的:
比如苏秦和张仪,不可能师出同门,张仪死后27年苏秦才出生。
还有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也有待考证,因为近年出土的竹简中的关于失期的记载与实际中有很大冲突。
还有刘邦的身世显然与事实不符。刘邦母与龙交合生下刘邦的描述在现在看来毫无可信度。
项羽本纪最后项羽之死中文学的成分要多于史实。像老者故意引错路,项羽死前的豪言壮语多可能为司马迁本人杜撰。
更为出名的还有赵氏孤儿的记载,同样与真实的历史存在很大的偏差,真实的赵武非遗腹子,赵氏被灭门时已是个七八岁的儿童
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事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烽火示警汉朝才发明,出现在周朝想必也是太史公文学化的结果……
如马未都先生所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即使可以用影像记录的现代依然没办法完全复原往事的全部,更何况在连文字都为普及的汉代。司马迁即使走访全国也无法完全复原历史的真面目。能把《史记》写完,着实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